1
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
1.5.11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抽样分析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抽样分析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设总论、总集、体类、作家等四个二级纬目,共计300万字。本文采取抽样分析的方式,由一斑而窥全豹,以期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文学部二的总体特点及其编纂难度。

作为类书,《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的文献涵盖面和数量是极为广泛而巨大的。以字数论,中国古代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其文学典也仅有约600万字。《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主要引用书目3000余种,且引用次数较少的书目还不列入,文献涵盖的广度可想而知。按照编纂要求,明文学部二收录资料涵括以下六个方面:1.论述。分综论(收录综合性评论资料)和分论(收录对某篇具体作品的评论资料)两类。2.传记。收录神道碑、墓志铭、行状、传记、年谱、生平考证等资料。3.纪事。包含作家逸事、作品本事两类。4.著录。收录序、跋、藏书题记、版本目录类工具书中关于成书经过、版本源流的资料。5.艺文。收录与唱和、纪念、敷演等相关的资料。6.杂录。收录杂记、杂考之类的资料。由上述六个方面来看,明文学部二所收资料广泛涉及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丰富性、实用性等特点。下面分别选取“《古今诗删》”(总集)、“后七子”(体类)、“徐中行”(作家)三个样本,从四个方面对明文学部二的主要特点和编纂难度做简要分析。

(一)明文学部二收录资料所涉及的文献数量约9亿字

在选取的三个样本中,“《古今诗删》”目下收录资料5条,出自: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许学夷《诗源辩体》、《四库全书总目》、《千顷堂书目》、《明史》等5种文献;“后七子”目下收录资料82条,出自:谢榛《四溟诗话》、《李攀龙集》、王世贞《艺苑卮言》、《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国雅品》、余曰德《余德甫先生集》、徐中行《天目山堂集》、宗臣《宗子相集》、吴国伦《甔甀洞稿、续稿》、《诗薮》、孙鑛《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臧懋循《负苞堂文选》、屠隆《鸿苞节录》、《艺苑闲评》、俞安期《翏翏集》、汪道昆《太函集》、冯梦祯《快雪堂集》、董份《董学士泌园集》、袁宗道《白苏斋类稿》、艾南英《天佣子集》、《续玉笥诗谈》、《诗源辩体》、费经虞《雅伦》、《列朝诗集小传》、《原诗》、《明诗综》、《静志居诗话》、《诗辩坻》、《山左明诗钞》、赵执信《声调谱》、《龙性堂诗话续集》、《养一斋诗话》、《明三十家诗选》、《四库全书总目》、《说诗晬语》、《苌楚斋随笔》、鲁九皋《诗学源流考》、《拜经楼诗话》、《岘佣说诗》、《明诗纪事》、平步青《霞外攟屑》、《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等44种文献;“徐中行”目下收录资料71条,出自: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艺苑卮言》、《国雅品》、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诗薮》、《李攀龙集》、欧大任《欧虞部集》、梅鼎祚《鹿裘石室集》、俞允文《仲蔚先生集》、余曰德《余德甫先生集》、徐中行《青萝馆诗》、《天目山堂集》、徐献忠《长谷集》、孙鏊《端峰先生松菊堂集》、宗臣《宗子相集》、费元禄《甲秀园集》、《诗源辩体》、陈子龙等《皇明诗选》、朱琰《明人诗钞续集》、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张廷玉等《明史》、朱国祯《涌幢小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陈田《明诗纪事》、《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等27种文献。

“《古今诗删》”、“后七子”、“徐中行”三个条目,共收录资料158条,总计35277字,占《明清文学分典》字数的0.29%。收录资料所涉及的文献共139种,其中,许学夷《诗源辩体》、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张廷玉等《明史》、王世贞《艺苑卮言》、陈田《明诗纪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明诗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王夫之《明诗评选》、陈子龙等《皇明诗选》、顾起纶《国雅品》、胡应麟《诗薮》等文献,在《明清文学分典》中收录频率较高。就所选取的三个样本来看,从上述文献中收录的资料有55条,共计9702字,占样本字数的27.50%。诗文别集、总集是文献来源的主要部分,出自其中的资料共20922字,占所收资料字数的59.31%。由于不少别集、总集都是未整理本,字数统计有一定的难度。《四库全书》收书3400多种,共计字数7亿左右,平均每种书约有20万字。而明清人的别集、总集,相当一部分部头很大。以王世贞为例,《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弇州山人续稿》207卷,又如李维桢、李濂、汪道昆、胡应麟、邹迪光、王士禛等人,文集都在百卷以上;总集如《明文海》、《清文汇》、《晚晴簃诗汇》等,都达数百卷之多。如以每种书约30万字计算,三个样本涉及文献的字数约在4170万左右。按照这一比例,《明清文学分典》共1200万字,涉及的文献总量约9亿字。对相关文献所做的大规模清理工作,为明文学部二资料的丰富性提供了保证。

(二)收录资料中非常见文献约占84%左右

与搜辑文献的广度相联系,明文学部二收录的非常见文献比例很高。总体来看,明文学部二收录资料涉及的非常见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清诗文别集、总集中的相关文献。据不完全统计,仅明人文集,尚存的就有5000余种,且相当一部分部头很大,短时间难以卒读,研究者涉及不多;2.方志中相关文献。目前所存方志中,明清方志占绝大部分,这类材料,在文学研究中很少被引用;3.史传、笔记中相关材料。明清两代的史传、笔记异常丰富,中华书局排印的《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出版的一些笔记丛书,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影印的《笔记小说大观》以及中国台湾省新兴书局影印的《笔记小说大观》,其中大部分为明清人所撰,包含了大量与文学相关的材料。

从样本反映的情况来看,收录资料涉及的常见文献主要有:许学夷《诗源辩体》、《四库全书总目》、《千顷堂书目》、《明史》、《列朝诗集小传》、计六奇《明季北略》、《艺苑卮言》、《国雅品》、《诗薮》、朱国祯《涌幢小品》、《静志居诗话》、《明诗纪事》等。这类文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收录明代诗文研究资料比较集中。2.均有今人整理点校的版本。3.在今人的研究论文及著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取的样本中,“《古今诗删》”一目收录文献5条,共1485字。其中,常见文献4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80%,共1155字,占收录资料字数的77.78%;非常见文献1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20%,共330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22.22%。“后七子”一目收录文献82条,共23991字。其中,常见文献30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36.59%,共2442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10.18%;非常文献52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63.41%,共21549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89.82%。“徐中行”一目收录文献71条,共9801字。其中,常见文献11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15.49%,共1518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15.49%;非常见文献60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74.51%,共8283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74.51%。三个样本共收录文献158条,共35277字。其中,常见文献45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28.48%,共5445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15.43%;非常见文献113条,占收录文献条数的71.52%,共29832字,占收录文献字数的84.67%。

(三)收录资料中由我们首次标点的文献约占50%左右

明文学部二编纂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涉及文献数量的巨大,还体现在文献的使用方面,相关文献资料许多是由我们第一次标点。在样本所涉及的文献中,就笔者所知,经今人整理的有《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诗源辩体》、《千顷堂书目》、《明史》、《列朝诗集小传》、《明季北略》、《涌幢小品》、《静志居诗话》、《李攀龙集》、焦竑《澹园集》、《国雅品》、《诗薮》、《艺苑卮言》、《明诗纪事》、《明诗评选》、《四溟诗话》、《四库全书总目》、《霞外攟屑》以及《清诗话》、《清诗话续编》所收的一些清人诗话著作。在未经整理的文献中,大多为明清人的诗文别集、总集,部头都比较大: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弇州山人续稿》207卷,陈子龙等《皇明诗选》13卷,宗臣《宗子相集》15卷,欧大任《欧虞部集》72卷,梅鼎祚《鹿裘石室集》65卷,俞允文《仲蔚先生集》24卷,余曰德《余德甫先生集》14卷,徐中行《天目山堂集》20卷、《青萝馆诗》6卷,徐献忠《长谷集》15卷,孙鏊《端峰先生松菊堂集》24卷,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120卷,朱琰《明人诗钞正、续集》28卷,费元禄《甲秀园集》47卷。

从选取样本的情况来看,“《古今诗删》”目下所录资料出自未整理本的1条:王世贞《古今诗删序》,占收录资料条数的20%,共330字,占收录资料字数的22.22%。“徐中行”目下所录资料出自未整理本的共41条:王世贞《青萝馆诗集序》,王世贞《中奉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天目徐公墓碑》(3条),王世贞《徐子与》(3条),宗臣《五子诗·徐比部中行》,费元禄《国朝儒林赞·徐中行》,《皇明诗选》(卷4、卷9、卷12,共13条),《明人诗钞续集》卷八,王世贞《怀子与》、《赠子与》、《古意慰子与使君》、《马鞍山陆氏园送别子与得新字》、《祭子与文》、《再祭子与文》,宗臣《寄子与》、《得子与书寄赠四首,时子与驻节句曲》、《与子与登茅山绝顶,风雨骤至》、《湖上送徐子与使君》,梅鼎祚《哭徐子与方伯》,胡应麟《存没篇·徐方伯子与》,余曰德《徐子与讣至舆疾赴吊》、《子与榇出武阳哭奠四首》,孙鏊《徐子与方伯豫章讣至》,俞允文《送徐郎中子与迁汀州太守》,徐献忠《龙湾徐先生出守临汀序》,欧大任《送徐子与赴长卢序》,占收录资料条数的57.75%,总计6138字,占收录资料字数的62.63%。“后七子”目下所录资料出自未整理本的共28条:王世贞《宗子相集序》、《李于鳞先生传》、《明承直郎刑部山西司主事梁公实墓表》、《吴明卿》、许国《吴明卿集序》、李维桢《吴汝忠集序》、汪道昆《弇州山人四部稿序》、刘凤《弇州山人续稿序》、余曰德《子与方伯上事……诗六章》、吴国伦《复王元美书》、孙鑛《与余君房论诗文书》、臧懋循《与章元礼书》、屠隆《论诗文》、俞安期《西林全集序》、朱孟震《续玉笥诗谈》、费经虞《雅伦》、《明诗综》、《明三十家诗选》、汪道昆《少室山房四稿序》、冯梦祯《叙七子尺牍》、董份《奉赠宪使凤洲王公之任山西序》、艾南英《答夏彝仲论文书》、《再答夏彝仲论文书》、《答陈人中论文书》、王世贞《李于鳞》、《徐子与》、《余德甫》、宗臣《报李于鳞》,占收录资料条数的34.15%,总计10527字,占收录资料字数的43.88%。

三个样本共收录资料158条,出自未整理本的文献资料70条,占样本文献条数的44.30%;共16995字,占样本文献字数的48.18%。出自整理本的文献资料共88条,占样本文献条数的55.70%;共18282字,占样本文献字数的51.82%。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编纂明文学部二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献都是由我们第一次标点。

(四)对已整理文献做了卓有成效的辨误工作

编纂一部高质量的类书,不仅需要普查、阅读、标点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需要对相关材料做鉴别或辨误的工作,以保证工具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明文学部二编纂过程中,我们纠正了一些整理本对文献的误读,改正了不少点校错误。就选取的样本来看,主要纠正了以下2条资料中的错误:

1.《善本序跋集录》集部第三册(p506)录陈有守《青萝馆诗集序》:

弘德时,李献吉、何仲默相叹大雅久已不作,伊余其力追,挽之天挺。李于鳞、王元美嘉靖中倡廓古风,持鞭弭雄视中原,徐子与前茅俊劲,于鳞则谓吴越一蕞土,乃有二生与吾三分鼎立,比肩千载,岂非一盛事耶?于时宗、吴、梁、谢翕然朋来,而七子篇章,沨沨朝省间矣。子与在逢掖固已称诗,计偕道上咏鸣嘤怀,同人扣舷而歌、冯轼而吟,何寥寥乎?及仕比部,邂逅李、王同舍中,其喜而后可知也,乃叹此道虽千里而遥,日斯于迈,旦暮且遇之矣。下帷覃思,当筵洒翰,敬业乐群,不遗余力,居常其思深深,匪直在上国时,虽萍梗散之四方,离索一隅,职司王事,顾碣石在彼,即案牍什伯,纷如一息,握管而挥之矣,何尝不岸帻长谣,兴怀陈致,有当乎心,恨不缩地所亲,img13img14于左右也。……

明文学部二收录陈序,改正了8处标点错误:

弘德时,李献吉、何仲默相叹大雅久已不作,伊余其力追挽之。天挺李于鳞、王元美嘉靖中,倡廓古风,持鞭弭雄视中原,徐子与前茅俊劲,于鳞则谓:吴越一蕞土,乃有二生与吾三分鼎立,比肩千载,岂非一盛事耶?于时宗吴梁谢翕然朋来,而七子篇章,沨沨朝省间矣。子与在逢掖固已称诗,计偕道上,咏鸣嘤,怀同人,扣舷而歌,冯轼而吟,何寥寥乎!及仕比部,邂逅李王同舍中,其喜而后可知也。乃叹此道虽千里而遥,日斯于迈,旦暮且遇之矣。下帷覃思,当筵洒翰,敬业乐群,不遗余力。居常其思深深,匪直在上国时,虽萍梗散之四方,离索一隅,职司王事,顾碣石在彼,即案牍什伯纷如,一息握管而挥之矣,何尝不岸帻长谣,兴怀陈致,有当乎心?恨不缩地,所亲img15img16于左右也。……

2.《善本序跋集录》集部第三册(p511)录黎芳《天目先生集后语》:

……及芳远宦于先生之里,而讯之故老,见其子若孙出其治埏时所得新安汪公志铭、吴郡王公碑记及次公之传,门生故人之哀辞,而先生纯德懿行、风流高谊,恍然在目,若有闻乎罄縕之音于是。先生没已四载矣,而意气犹生,独其遗集尚在,勤一生之为,而未有表章于世者以为憾。……

明文学部二收录黎芳《天目先生集后语》,改正了l处标点错误:

……及芳远宦于先生之里,而讯之故老,见其子若孙出其治埏时所得新安汪公志铭,吴郡王公碑记及次公之传,门生故人之哀辞,而先生纯德懿行,风流高谊,恍然在目,若有闻乎罄縕之音。于是先生没已四载矣,而意气犹生,独其遗集尚在,勤一生之为,而未有表章于世者以为憾。……

从选取的样本采看,已整理文献共计88条,共18282字。我们在编入明文学部二时,纠正了9处错误,涉及文献2条,占样本中出自己整理文献条数的2.27%,平均每10条出自整理本的文献中就纠正了约1处错误:涉及的文献共1452字,占样本中出自己整理文献字数的7.94%。

评判一部类书的价值,不仅要考量文献搜辑的涵盖量与编纂质量,是否有助于拓展研究的视阈和提高相关领域研究的起点同样是考察的重要指标。兹以明文学部二所收录的明代嘉靖前期(1522~1548)诗文作家为例,对明文学部二在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从明诗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以李梦阳(1472~1529)、何景明(1483~1521)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1514~1570)、王世贞(1526~1590)为代表的后七子之间,存在大约二十七年的间隔。由于时间不长,且前后七子均以复古相号召,因而其间的断裂通常为论者所忽略,对这一时期的诗文作家缺乏整体研究,对某些作家生平也缺乏基本了解。如,在中国台湾省“中央图书馆”编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987年版)中,苏志皋的小传甚为简略,生卒年也不详,所列资料出处仅有雷礼编的《国朝列卿记》一个条目。明文学部二则搜辑到了郭秉聪撰写的《明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食从二品俸致仕寒村苏公暨配恭人温氏合葬墓志铭》,其中对苏志皋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又如刘绘,《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只列了两条资料:《掖垣人鉴》、《明史》。在明文学部二中,我们收录了张佳胤撰写的《中宪大夫重庆府知府嵩阳刘公暨配胡孺人墓志铭》,所述生平比《明史》本传要详细得多。类似情况,在明文学部二中为数不少。

明文学部二对嘉靖前期诗文作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清理(见下表):

img17

续表

img18

续表

img19

续表

img20

续表

img21

以上这些诗文作家,今人有所研究的为数不多,主要有杨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先、茅坤、何良俊、归有光等人。其中有些作家,由于与前七子交往密切,通常被列在前七子派中。然而据我们考察,无论是理论主张还是创作风格,他们都与前七子存在诸多差异。如此一来,就至少存在两个问题:1.前七子复古运动衰落之后,嘉靖前期文坛的面貌如何,这一时期的文坛由哪些作家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理论主张如何,他们的创作风格又是怎样的?2.后七子复古运动是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承继,还是在嘉靖前期文学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次变革,从前七子到后七子,嘉靖前期文坛起着怎样的作用?要圆满回答类似的问题,方法之一是重建嘉靖前期文坛的历史情境,在其自身发展的语境中寻求答案。而明文学部二正是在重建历史情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类书。它以其丰富的资料为重建历史情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嘉靖前期文坛是如此,对整个明清文学研究也是如此。它在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价值,由此可以得到部分的说明。

(本文系与余来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