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
1.5.10.3 三 部分文献的鉴别与辨误

三 部分文献的鉴别与辨误

要编纂一部高质量的类书,不仅需要普查、阅读、标点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需要对相关材料做鉴别或辨误的工作。后一项工作,旨在保证工具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明代文学中不乏同名现象,如陆釴,一为昆山人,字鼎仪,天顺八年榜眼;一为鄞县人,字举之,正德十六年榜眼。又如陈凤,一为金陵人,字羽伯,嘉靖十四年进士;一为无锡人,字羽伯,未尝登第。又如戴冠,一为长洲人,字章甫,著有《濯缨子集》;一为信阳人,字仲鹖,正德三年进士,与何景明善,著有《戴氏集》;一为绍兴山阴人,字莪仲,生活在明末。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来复(一为明初,一为明末)、黄绾(一字叔贤,一字公绶)等。因为姓名相同,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混淆。比如,陈田编《明诗纪事》,就将正德、嘉靖年间的傅汝舟与明末的傅汝舟混为一人。他在丁签卷十六“傅汝舟”条按语中说:“丁戊山人诗初矜独造,晚遁荒诞,择其入格者录之,亦是幽弦孤调。山人享大年,具异才,谈佛谈仙,亦作北里中艳语。初与郑少谷游,晚乃与茅止生、卓去病、张文寺、文太青倡和,支离怪诞,无所不有。少谷集中无是也。论者乃专谓山人刻意学少谷,何哉?”正德、嘉靖年间的傅汝舟字木虚,号丁戊山人,为福建侯官人,从学于郑善夫(1485~1523)。与茅元仪、卓尔康、文翔凤等人唱和的傅汝舟字远度,江宁人,天启三年(1623)曾作文哭祭河西之役死难守将。二者相去一百多年。明代享年超过百岁的文人并非没有,如福建侯官人林春泽,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但傅汝舟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陈田将两人误作同一个人,所以才会有“享大年”以及“初矜独造,晚遁荒诞”的判断。凡属这类情形,我们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区别、辨正。此外,还纠正了一些整理本中弄错书名、人名的情况,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列朝诗集小传》,不再一一罗列。

辨误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一项工作是纠正若干整理本对文献的误读,改正其点校错误。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静志居诗话》卷九《湛若水》将“志出乎正,览者谓其争光日月”,“志出乎正,论者谓其一饭不忘君”标点为:“志出乎正览者,谓其争光日月”,“志出乎正论者,谓其一饭不忘君”,原文的意思于是不明不白了。中华书局版《李开先集》将《大中大夫太仆寺卿愚谷李公合葬墓志铭》“据状,生于弘治己未九月十七日,甲子才一周耳”标为“据状,生于弘治己未九月十七日甲子,才一周耳”,原文的意思也大为走样。中国台湾省“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是我们使用较多的文献之一,其中由我们所改正的标点错误,数量之多,用“数百”来表示绝无夸大意味。

此外,《善本序跋集录》不标书名号和引号,我们在重新标点时不仅一一补上,还顺便纠正了若干错误。如《善本序跋集录》集部第三册(p336)录黄文禄《皇甫司勋集序》:

集寄予者,南中三州禅栖绪论、解颐新语,予未见者,来凫北征南置客京安雅政学、浩歌还山、山居新语、弘诗品绪论匹论衡,宜曰富哉著述也!

明文学部二收录黄序,调整为:

集寄予者,《南中》、《三州》、《禅栖绪论》、《解颐新语》,予未见者,《来凫》、《北征》、《南置》、《客京》、《安雅》、《政学》、《浩歌》、《还山》、《山居新语》、《弘诗品》、《绪论》、《匹论衡》,宜曰富哉著述也!

两相比照,差异之处是一目了然的。

(本文系与余来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