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社会心理学
1.2.1.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常用术语

(一)变量

变量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那些在数量和性质上经常变化并可被测量与操作的因素、特征或条件。变量与常数相反,它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的量数。在心理学研究中,因探究与操作的心理学变量的关系不同,变量的种类与名称也不同,但从变量本身的性质加以划分,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是三种最基本的变量。

img1

图1-1 社会心理学

1.自变量

自变量也叫刺激变量,是指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反应的刺激因素及特征。刺激指影响个体反应的事情或情境因素。从刺激的来源分,可分为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来自机体外部环境,包括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内部刺激指来自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变化和心理活动。从刺激物的性质分,可分为自然性刺激与社会性刺激。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是由刺激引发的,故刺激变量是心理学研究首先要考察的变量。依据不同的刺激变量,我们可以预期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与行为,并通过调节刺激变量来调控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

2.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是指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

3.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研究者不用于研究但又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有关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例如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自变量,学习成绩是因变量,而学习环境则是额外变量,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环境都一样,一般保证在同一个班级、同一间教室由同一个老师担任某一门课程,才能测量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信度与效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则信度必定高,换句话说,可信的不一定是有效的,有效的则必定可信的。以尺量布,量了几次结果都一样,证明其信度高,但尺子若不符合标准,测量无效;若尺子是标准的,测量又有效,则无论测多少次,结果必定可信。在进行测量时,我们要尽量减少误差,使测量既有效又可信。

(三)难度和区分度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测试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这取决于测试的目的、项目的形式和测试的性质。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要客观地描述关于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而无论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他人或者社会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并从一定的假设出发的,且其个人好恶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均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因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秉承价值中立的立场,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

(二)系统性原则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其产生与变化均有原因。系统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系统论中的许多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以及反馈原则等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分析手段。

(三)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鉴于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容易出现一些伦理学问题,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

(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甚多,这里主要介绍调查法、观察法、档案研究法和实验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个人各种情况的方法,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第一,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问员和受访人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地叙述和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结构访谈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非结构访谈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访谈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运用面广,能够简单地叙述和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由受访者亲口讲出工作内容,具体而准确;使工作分析人员了解到短期内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等。其缺点是,访谈法要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分析专业人员;比较费精力费时间,工作成本较高;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已经扭曲和失真。

第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编制的,对于被调查的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的答案,还可以对答案的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的结论。

问卷法的主要优点是,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法能在短时间内调查很多研究对象,取得大量的资料,能对资料进行数量化处理,经济省时。问卷法的主要缺点是,被调查者由于各种原因(如自我防卫、理解和记忆错误等)可能对问题作出虚假或错误的回答,在许多场合对于这种回答要想加以确证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做好问卷设计并对取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观察、了解的方法。分为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

自然观察是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这种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的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也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参与观察是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这种观察状态下,由于研究者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的一员,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可以信赖的“外人”出现的,它减少了对所要观察对象的干扰,可以使被观察者作出比较自然的反应。

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在1936—1940年间对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是运用参与观察法的典范之作。在从事研究的那些日子里,怀特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之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与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互动方式的重要结论。怀特写道:“街角帮的结构产生于帮的成员之间长时期的经常交往。多数帮的核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员们的少年时代……街角青年也可能从这个地区内的某一处搬到另一处居住,但是他几乎总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街角。”

观察法的特点是,能够了解得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但是观察时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三)档案研究法

档案法是指依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有资料,通过分析找出某些现象(社会事实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档案不仅限于个案资料,还包括作品、报刊、书籍以及各种事件记录及文献等。

例如,魏茨曼(L.J.Weitzman,1972)等为研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成因问题,收集了18种获奖的幼儿读物,并分析其题目、插图、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等内容。结果发现,284幅插图中对男性与女性的描述之比(261∶23)有着惊人的差异;男性大多被描述为主动的、勇敢的、机敏的、助人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而女性则被描述为被动的、漂亮的、讨人喜欢的、并大多为家庭妇女。还发现,这些作者本人有41%是妇女,她们反映并加强了社会上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并起着教育女孩子有低抱负与低自信的消极作用。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例如读物中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影响。

档案研究法的主要优点是,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因此不存在被试意识到自己有被研究而产生的心理干扰,排除了特殊反应;它是一段时期内社会心理趋势的估计,对往事的追溯与探源,对若干课题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成为可能;它有助于某些假设的检验,有时也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线索。

档案研究法的缺点是,难以得到充分而足以检验假设的材料,而一些材料也可能包含编者由于偏见所造成的歪曲性内容;工作量大,耗时耗资多(由于电脑的利用,稍有缓和);分析有赖于分析者抽样的方法和抽象、概括及发现的能力,否则难以得出一般性结论;由于社会现象的多因性,用相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明两种现象有无关联,却不能说明它们是否为因果联系,不够准确客观。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有控制的观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精密的科学方法。当我们要验证或考察几种因素(或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法也称为现场实验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在现场实验中,被试常常是街头巷尾、商店、地铁、法庭中随机找到的人,他们一般不会意识到是在进行实验或充为被试者。尽管实验者对实验街区、地点或接受实验的被试的身份、种族、年龄等是有意选择的,其实验的设计是按预定方案来进行的,其结果的处理也要经过统计学的处理,但由于它摆脱了实验室实验的人工性,所以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度,即研究结果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例如,在研究从众现象时,可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对很多人进行观察。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但是选题与设计难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设置一定的情境,对其中大部分因素加以控制并操纵某一因素,以观察其影响是否引发或导致预定的结果,这叫做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设定了各种量化指标,按研究设计进行操作,利用统计公式得出结果,再经过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所以比其他方法更吸引人,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的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是,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