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访肖邦
1.6.2 练习曲——秋日余晖下的黑色珠玑

练习曲——秋日余晖下的黑色珠玑

1.“练习曲”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学习,从技术上讲,肖邦的练习曲就是如此。为训练弹奏技术而产生的练习曲,而又能具有良好的艺术性,肖邦是杰出的典范。

2.肖邦“练习曲”是高度艺术性与明确的技术训练目的的完美结合,是教学与演奏的保留曲目。

3.以“练习曲”为曲名,又适合音乐会演奏的“练习曲”,肖邦是第一位。

4.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其中24首编为两册,即:Op10和Op25,另外3首是汇编成册之后才发现的。而且未被编入这两册。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及表现情绪用的练习曲。

5.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6.肖邦的练习曲不仅具有突出的技术性及明确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明显地表现出浪漫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7.肖邦所创作的作品,都蕴涵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崇高的思想性,充满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8.肖邦在他的练习曲里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美妙动人的艺术生命,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如《蝴蝶练习曲》、《革命练习曲》等。

9.肖邦“练习曲”不仅称为19世纪上半叶浪漫派钢琴技术的法典,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优秀曲目。

以下介绍三首练习曲。

C小调练习曲(作品Op10之No.12)

1.第十二号《c小调练习曲》,又名《革命》,这是一首主要用来锻炼左手技巧的练习曲。

2.1831年,肖邦在德国斯图加特得知了波兰的华沙革命失败,俄国军队已占领华沙的消息。于是他在悲愤慷慨之余,写下了这首练习曲。

img60

3.《c小调练习曲》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反映。音乐由右手猛烈的七和弦开始好像晴空霹雳,紧跟着,左手悲痛的音流倾泻而下:有如打开感情的闸门,左手的怒涛再也止息不住。右手主题出现了: 音乐交织着威武不屈、愤怒的抗议,和对祖国灾难的哀痛。然而,音乐没有停留在悲哀里,斗争没有止息,最后音乐汇成势不可挡的力量,并用大三和弦结束,表明了作曲家对祖国光明未来的信念。“革命”的名字,恰到好处。

4.本曲为有魄力的快板,c小调,4/4拍,“ABA”三段体式。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各种转调至降B大调,反映出极度的悲愤与激昂。第二段的情绪稍显平和,但仍是洋溢着满腔悲愤的曲调。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从c小调起又经多种转调,最后回到c小调而终了。

5.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

E大调练习曲(作品Op10之No.3)

1.第三号《E大调练习曲》,又名《离别》。

2.肖邦十九岁时,爱上一位原音乐学院的女同学葛莱可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肖邦因为生性羞怯,始终不敢向她倾吐爱意。当他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时,在葛莱可丝卡的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这位日夜思慕的美丽少女告别。曲中那段充满爱慕、悲戚而且美丽的主题,肖邦自己也曾说:“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没有写作过,恐怕以后也不容易遇到。”

img61

3.这是肖邦的钢琴曲中最为人熟知的名曲之一。尤以第一段的主旋律最为优美,常编写成合唱曲,广被演唱。钢琴的演奏,第一段被人误认为相当简单,其实适得其反,要把歌谣风细腻的音质表现出来,非优秀的钢琴家莫及,否则难以表达出其美境。而且中断的上与下行和弦,也是相当艰难。这首练习曲优美得使人为之神迷,且从技术上来看,也是最洗炼的作品。

4.乐曲为太慢的缓板。第一段的旋律极为优美,恰似波兰民间乐器——风笛所演奏的田园牧歌。中段旋律更为活泼,情绪也更为高昂,由B大调经过各种转调,最后回到E大调,再现第一段。

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Op10之No.5)

1.第五号《降G大调练习曲》,又名《黑键》。由于绝大多数的音都出现在黑键上,故习惯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右手全部是在黑键上,需要用很快的速度无差错地演奏,左手配合以主旋律。

2.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

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像是对主题进行注解。

img62

3.右手始终在黑键上飞快地跳跃,左手给予和弦支撑。要想弹得准确并轻松,让每个音符都珠圆玉润并连成串串项链,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4.这是一首呼唤民族灵魂的赞歌,它的创作基础是波兰民族音乐文化在肖邦心灵深处的厚实积淀。

5.乐曲的旋律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迅速而果断地注入斯拉夫民族的心脏,启动民族的灵魂,理顺民族的网络,呼唤着几乎麻木昏睡的人们尽快觉醒。告诫人们再也不要犹豫、彷徨,只有振奋精神,拿起武器,冲向前方,才能迎来曙光。

6.作品音符像珍珠般的颗粒,剔透、华丽、轻盈、流畅。将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和民族灵魂紧紧融合到一起,形成对如火如荼民族运动的真实写照和对未来诗情画意的远眺。朦胧中,显现出对隐藏在乐曲中的“精神”与“灵魂”的赞美和歌颂。

7.从他首次在音乐会上问世起,就引起音乐界的强烈轰动,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热爱。一首仅有85小节,且演奏只有一分多钟的钢琴曲,能一举成名并成为当时音乐会的必演曲目,实非易事。近二百年来,有无数的钢琴家演奏过他。直到今天,不少国际性钢琴赛事,仍将他列为参赛选手的选用曲目。

肖邦24首练习曲排序

作品Op.25的12首:

1.降A大调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被认为是肖邦练习曲中出色的范例。

这一首练习曲着重处理双手的相反的感情处理。全曲要控制细致的气氛和音色,和声丰富多彩,旋律和伴奏浑然一体,创造了极优美的音乐形象。

2.F小调第二练习曲:乐曲在两手分别有各自的节奏型,是肖邦最富消遣性的作品之一,极其美妙迷人,充满幻想和静谧。

3.F大调第三练习曲:是一首关于分句、重音、跳跃的练习曲,曲子的基调是晴朗的。

4.A小调第四练习曲:其阴郁的基调使练习曲具有小调的特性,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

5.E小调第五练习曲:本曲较少被演奏,但事实上是很好的作品,轻巧急速、优美雅致,而又稍稍不安。

6.升G小调第六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有公认的高难度技巧,急流般的三度华采给演奏者提出了非常艰难的任务。优美的旋律和沉着的感情胜于技术。

7.升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又名大提琴练习曲,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8.降D大调第八练习曲:是六度双音练习曲,作品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革命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和蝴蝶练习曲齐名。

9.降G大调第九练习曲:蝴蝶练习曲,可能是肖邦这一类型作品中最出名的三首之一。一些有野心的学生很钟爱这一曲子,虽然很短,但技术上很成熟。

10.B小调第十练习曲:最后三首伟大的练习曲的第一首,解决八度演奏的难题。这首曲子有一个更合适的别名:冬风。

11.A小调第十一练习曲:是一首庞大的作品,由左手演奏主题。是肖邦所作的最成熟的作品,听者将不时对大胆的和声吃惊。

12.C小调第十二练习曲:海洋练习曲,双手琶音练习。有一种潮涨潮退和自然不可抗力的力量感,但又被很好地控制约束住,有一种最高权威的征服感。为12首练习曲写上完美的句点。

作品Op.10的12首:

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

2. A小调,半音阶技巧练习曲,有阴郁、微妙的纤细心理表现,像蕴涵其中。

3.E大调,离别曲,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极为优美。

4.升C小调,手指速度的练习曲,“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急板,三段体,中段升G小调起经各种转调,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调。

5.降G大调,黑键练习曲,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这首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被盅惑一般。

6.降E小调,夜曲形态的练习曲。评论家们认为曲中到处都散发模模糊糊的阳光,尤其中段转为E大调的部分。此曲为行板,三段体。

7.C大调,类似托卡它的练习曲,右手表达重音,高音部表达旋律,低音要有断奏性质。

8.C大调,右手流畅的练习曲,各式各样明亮的装饰音阶结构,快板。

9.F小调,感情的练习曲,右手弹喘气般病态的旋律,最后在叹气中结束。据李斯特的学生说,曲中焦躁的情绪很像是李斯特,急促的快板,ABAB尾声。

10.降A大调,节奏和重音的练习曲,Op.10中最高级的练习曲,其性格由二连音符、三连音符乐句交互带出微妙的对照,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他的练习曲可以比拟。急板,三段体。

11.降E大调,夜曲风格的双手琶音练习曲。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他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此曲为练习曲,色调来自天国,终结却是叹息。

12.C小调《革命》,是肖邦在德国斯图加特得知俄军占领华沙时悲愤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