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12.1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国际贸易是各国物品与劳务之间的贸易。出口是指一国卖给外国产品与劳务。进口是一国向外国购买产品和劳务。出口与进口之差称为净出口,或称贸易余额。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称为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说明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是有利的。这种利在何处呢?经济学家对此作了解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理论核心在于:如果生产一种产品的效率比另一国高,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就有绝对优势。其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力,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后天条件,生产同一种商品所有的成本并不一样。各国生产自己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产品,这样对各国都是有利的。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但局限性很大,例如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国家比较先进发达,有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不具有任何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贸易仍可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

(二)比较优势理论

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英国另一个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其理论核心在于: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国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就有比较优势。例如,A、B两国都生产汽车和粮食。A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0.9万小时劳动,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00小时劳动。B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万小时劳动,生产一吨粮食需要500小时劳动。A国在生产汽车和粮食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由于资源、时间和劳动者精力的有限性,A国生产一辆汽车要放弃30吨粮食(即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是30),生产一吨粮食要放弃0.333辆汽车(即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333)。B国生产一辆汽车要放弃20吨粮食(即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生产一吨粮食要放弃0.05辆汽车(即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05)。由此可知,A国在生产粮食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生产汽车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A国应该专门生产粮食,B国应该专门生产汽车,从而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三)要素禀赋说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又进一步从生产要素的差别来阐述贸易基础,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该理论认为: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相同的。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使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具体说,使用劳动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源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各国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少与价格就不同,有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价格就低,有些国家资本丰富,资本的价格低。这样各国就生产自己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理论,国际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好处是:第一,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最优化,增加了世界各地的福利;第二,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均等化,通过价格机制的影响和产品的自由流通,最终必定是各国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趋于一致。

除此之外,国际贸易理论还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需求重叠理论等等。由于篇幅限制,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概述到此为止。关于上述贸易理论的详细论述和其他贸易理论的介绍,读者可阅读国际贸易的专业著作。

二、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考虑到国际贸易时,决定宏观经济状况的仍然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我们分析这时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首先来看总需求的变动。在存在国际贸易时,一部分国内产品要卖给外国(出口),国内居民的一部分支出主要用于购买外国产品(进口)。因此在开放经济中,要区分国内支出(即国内总需求)与对国内产品支出(即对国内产品总需求)这两个概念。国内支出是指国内家庭、企业与政府的支出。其中部分用于国内产品,部分用于进口产品。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包括了本国对国内产品的支出与国外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中减去进口,是本国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外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就是出口。所以: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进口+出口=国内支出+净出口。

这时,决定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不是国内总需求,而是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同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总需求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还要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变动与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

img85

图11-1

在图11-1中,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民生产总值为Y0,物价水平为P0。在封闭经济中,我们所考虑的是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否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考虑国际贸易时,我们还要考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否实现国际贸易平衡。我们假设出口不变,进口由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图中的垂线NX= 0,表示在这种国内生产总值(Yb)时,贸易平衡,既无贸易盈余也无贸易赤字,贸易余额为0(NX=0)。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小于Yb(在图上Yb之左),这时进口小于Yb时的进口。因此出口大于进口,贸易收支有盈余(NX>0)。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大于Yb(在图上Yb之右),这时进口大于Yb时的进口,因此出口小于进口,贸易收支有赤字(NX<0)。图11-1中的情况是Y0<Yb,所以贸易收支有盈余。

img86

图11-2

总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会影响贸易余额状况。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我们先用下图分析国内总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图11-2中,国内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动到AD1,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由Y0增加为Y1。在假设出口不变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使进口增加,从而贸易余额减少,即赤字增加或盈余减少(在图中,Yb仍大于Y1,所以,仍然有贸易盈余,但由于Y1大于Y0,贸易盈余减少了)。由此得出结论是:在假设出口不变时,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时,国内总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大小,即国内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取决于乘数大小。但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大小要考虑到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开放经济中的乘数称为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公式为: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税率)+边际进口倾向]

这一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img87

图11-3

根据上述论述同样可以推出:在假设出口不变时,国内总需求减少,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即贸易收支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可见,这时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仅会影响国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影响贸易收支状况,而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与封闭经济时不一样。

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于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即贸易收支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可用上图来说明。

在图11-3中,出口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由Y0增加为Y1。由于出口增加,贸易收支均衡水平由原来的YB1变为YB2,即在YB2时实现了贸易收支均衡(NX2=0)。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进口的增加小于出口的增加,因此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当国内总需求中由对进口品的需求变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时,也同样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与出口增加的影响相同,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