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11.5 第五节 产业政策

第五节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将之理解为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如:“产业政策是与产业有关的一切国家法令和政策。”其二是将其理解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政策。如日本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其三是将之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如中国有些学者定义为“产业政策就是当一国产业处于比其他国家产业落后的状态,或者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为加强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各种政策”。

从以上对产业政策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各种定义的差别主要在于定义的角度不同。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产业政策,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政策的作用对象都是产业。产业政策指“一国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主动干预产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政策的集合”。即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一、产业政策的内容

(1)产业结构政策。即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过程,并按照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保证产业结构顺利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它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供给结构,从而协调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包括:根据本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部门,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来协调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政策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2)产业组织政策。即通过选择高效益的、能使资源有效使用、合理配置的产业组织形式,保证供给的有效增加,使供求总量的矛盾得以协调的政策。实施这一政策可以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为形成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这一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必不可少的配套政策。

(3)产业布局政策。即产业空间配置格局的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解决如何利用生产的相对集中所引起的“积聚效益”,尽可能缩小由于各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密度和产业结构不同所引起的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产业政策的作用

产业政策作为体现国家和政府意志的具有很强计划性的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从更高层次纵向深入到市场机制里面,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完善与优化,是一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事先的规划和组织。具体来说,可以把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倾斜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配置优化过程的加快来加速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发展。依靠市场机制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市场的力量往往是盲目的,其作用也主要是事后调节,因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完全可以根据科学的预见实现事前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有效地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尤其对于追赶型经济的后进国家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国家干预,较快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

(2)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市场结构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产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在于政府有责任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由于规模经济、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等领域的存在,如果仅靠市场机制就无法避免垄断、不正当竞争、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通过实施各种政策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通过反垄断和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以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产业组织问题上,产业政策由于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经营发展环境,减少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和盲目竞争。

(3)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新兴工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骨干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基础之上的。产业政策对于提高本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改善进出口结构,更好地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已被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所证实。

(4)促进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提高。即通过保护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加速产业间技术转移,有重点地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达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5)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1997—1998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家政府对于本国的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均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国界经济”在促进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其脆弱性和敏感性往往使各国之间经济安全关联系数增大。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殃及他国甚至整个地球,这对政府的施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突出,它可能对没有任何防备和防备措施不得力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尽可能地趋利避害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回顾

1.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它应该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常用的工具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IS—LM模型。

2.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含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内在稳定器是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调节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它具有三个主要功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张运用赤字财政政策和公债政策。

3.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一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和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三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改变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它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关键概念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内在稳定器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的工具 收入政策 产业政策

思考与练习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混合使用?

2.如何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3.结合本章内容,分析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相互配合。

4.需求管理政策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制定的?

5.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如何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