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10.2 第二节 货币与金融体系

第二节 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简介

我们知道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与一个经济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货币如何影响经济,必须先来了解金融体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形成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而资金融通就需要通过金融系统来调节。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资金从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融通,可通过两条渠道(见下图):一是直接融资,即资金盈余单位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资金短缺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二是间接融资,即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在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基金组织等),再由金融中介机构贷放或投资到资金短缺单位。

可见,金融体系是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一个系统。它由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中央银行等对该系统进行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组成。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转,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金融系统各组成部门。

img74

金融系统各组成部门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比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德国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日本的日本银行,以及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种:一是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并且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经济,因此也称之为发行银行。二是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故又称之为政府的银行。三是以债务的方式接受存款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者在银行需要资金时提供贷款,协助银行之间的结算业务,并为各方提供有关金融信息,故也称银行的银行。

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成立于1948年。在1984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及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的职能。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在2003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金融中介机构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金融中介机构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作用功不可没;没有它,资金融通将很难顺利实现。作为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中间人,它是把居民和企业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是通过向居民和企业吸收存款,并向其他居民和企业发放贷款,同时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它们的利润来源包括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以及各种金融服务的收费。

金融中介机构主要由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其中,商业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中的骨干力量,它是主要通过吸收支票存款(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筹措资金,通过发放各种贷款和投资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只有它才能吸收支票存款,故称“存款货币银行”,其基本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进行信用创造和提供金融服务。

(三)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

1.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借以流动的载体。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绝大部分是通过金融工具的买卖实现的。

金融工具按其流动性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具有完全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是指现代的信用货币。现代信用货币有两种形式: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可看做银行的负债,已经在公众之中取得普遍接受的资格,转让是不会发生任何麻烦的。这种完全的流动性可看做金融工具的一个极端。第二,具有有限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也具备流通、转让、被人接受的特性,但附有一定的条件。包括存款凭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它们被接受程度取决于这种金融工具的性质。在这些金融工具中,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十分重要,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各种金融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收益与风险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风险越大的金融工具其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越安全,收益也越小。例如,企业债券的风险大于政府债券,所以,企业债券的利率也就高于政府债券。

2.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又称公开市场,指的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的重要职能是把经济中的资源从那些希望为了未来把自己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的那些人那里,转移到希望借贷购买投资品以用于未来生产的家庭和企业手中。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活动来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但是,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从事短期(一年以下)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参加货币市场活动的主要是:政府主管国库的机构,它通过国库券的出售以获得短期资金;中央银行,它通过货币市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商业银行,它通过货币市场从事它所需要的准备金数量的调整;其他金融机构,它们通过货币市场从事其资金的运用与筹措。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其中长期信用工具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例如公债、公司债券、股票以及房地产抵押单等。它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即可以创造货币。这并不是说金融中介机构可以自己发行货币,而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即为存款创造。如果把货币供应量(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比喻成一潭湖水,以基础货币(又称为初始货币)作为水的源头,那么,存款创造机制便是这湖水的“流”。理解了存款创造,我们也就理解了一般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形成的主要过程。下面我们以商业银行为例来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过程。

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二是实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其中,银行能创造货币的关键在于现代银行是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即只把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即银行得到的但没有放贷出去的存款)。也就是说,银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全部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或存入中央银行,只要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留够准备金就可以了,其他存款则可作为贷款发放出去。而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例如,法定准备金率为10%,就是说银行吸收100元存款时,只要把其中的10元作为准备金,其余90元可作贷款发放出去。

那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一天,斑马先生将1 000元钱存入A银行,A银行保留其中的20%即200元作为准备金,其余的800元借给了老虎太太。此时,要注意,当A银行贷出这笔存款时,它就相当于创造了800元的货币供给。表9-1便是A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9-1 A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img75

老虎太太用那笔贷款买了一个电视,销售商便将此款项全部存入B银行。B银行得到800元存款后,把其中的20%即160元作为准备金,其余的640元作为贷款借给奶牛小姐。就这样,B银行也创造了640元的货币供给。表9-2是B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9-2 B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img76

奶牛小姐得到这笔钱后,便用这笔钱去买了一套衣服,衣服销售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C银行。C银行得到640元存款后,把其中的20%即128元作为准备金,其余的512元作为贷款借给×××,于是C银行也就创造了512元的货币供给。表9-3便是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9-3 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img77

这个过程会一直继续下去,随着每一次的存款和贷款,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存款是货币,存款增加就是流通中货币增加)。这个过程中存款的增加为:

1 000元+800元+640元+512元+…=5 000元

这个过程结束时,流通中的货币共有5 000元。如果以R代表最初存款,r代表法定准备率(0<r<1),D表示存款总额,即创造出来的货币。则整个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公式是:

D=R/r

由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这说明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决定银行能创造出的货币量的多少。在以上这个例子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所以,银行创造出来的货币就是:

D=1 000元/0.2=5 000元

从斑马先生最初的1 000元钱(初始货币),经过各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最后创造出货币总量5 000元。涓涓细流汇集成了一潭湖水,这个过程就是存款创造对货币供给的贡献。

其中,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D)与最初存款(R)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如果用m代表简单货币乘数,那简单的货币乘数公式是:

m=D/R=1/r

在我们的例子中,法定准备金率r=0.2,所以简单货币乘数就为m=5。简单货币乘数表明一定的最初存款能创造出多少货币,这对我们分析货币供给十分重要。

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贷款的人往往会把一部分的贷款作为现金留下来,这部分被留下的现金就不再参与以后的货币创造过程,称为现金漏出。现金漏出的大小用所持现金—存款率(cu)来表示。例如,老虎太太拿到800元的贷款后,留下100元的现金,其余700元拿去买电视(销售商把这笔款项存入银行),此时,现金—存款率就为1/7。有了现金漏出,这时银行所创造的货币就要小于没有现金漏出时的数量。如果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这两者之间的比就是货币乘数(mm),此时,货币乘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法定准备率(r),还取决于现金—存款率(cu)。因此,货币乘数的公式是:

mm=M/B=cu+1/cu+r

基于以上分析,货币供给模型便可写成:

M=mm×B

即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也就是说,每一元的基础货币就能产生mm元的货币。我们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经济中货币乘数为6的话,那么要使我们经济中货币供应量达到600万元,中央银行只需放出100万元,经过货币乘数效应,便可实现600万元的供给量。

要注意的是,尽管实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银行体系创造了货币,但它并没有创造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一部分资金的时候,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同时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并没有增加经济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