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7.2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任何一个买者买与不买,或买多与买少,以及任何一个卖者卖与不卖,或卖多与卖少,都不会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这里的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这样一来,消费者无法区分产品是由哪一家厂商生产的,或者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那么,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单独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所以,厂商既不会单独提价,也不会单独降价。可见,完全竞争市场的第二个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的说法。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所有资源可以在各个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样,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这样,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做出自己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符合以上四个假定条件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个性化的市场。因为,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既不会也没有必要改变市场价格;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相同的,毫无自身的特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同种资源之间的报酬差距;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全的,任何一个交易者都不具备信息优势。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交易者的个性。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意识不到竞争;所有的生产者也都是相同的,也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也意识不到竞争。因此,我们说,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由以上分析可见:理论分析中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一些农产品市场,如大米市场、小麦市场等看成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既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为什么还要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呢?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中可以为其他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提供一个参照对比。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与经济中大多数其他企业一样,努力使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为了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考虑竞争企业的收益。为了使事情具体化,我们考虑一个特定企业:小张的养鸡场。小张养鸡场生产鸡蛋数量Q,并以市场价格P出售每1斤鸡蛋。养鸡场的总收益是P×Q。例如,如果一斤鸡蛋卖6元,而且养鸡场出售1 000斤鸡蛋,那么,它的总收益就是6 000元。由于小张养鸡场与整个养鸡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它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这意味着,实际上鸡蛋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小张养鸡场生产并销售的产量。如果小张养鸡场鸡蛋产量翻了一番,鸡蛋价格仍然是相同的,而且,他的总收益也翻一番。因此,总收益与产量同比例变动。

表6-2 竞争企业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img46

表6-2表示小张养鸡场的收益。前两栏表示养鸡场生产的产量,以及出售其产量时的价格。第三栏是养鸡场的总收益。该表假设鸡蛋的价格是每斤6元,因此,总收益就是6元乘以产量。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在分析收益时是有用的。为了说明这些概念告诉我们什么,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养鸡场从普通1斤鸡蛋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2)如果养鸡场增加生产1斤鸡蛋,它能得到多少额外收益?

表6-2中的后两栏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第四栏表示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总收益(第三栏)除以产量(第一栏)。平均收益告诉我们企业从销售的普通一单位中得到了多少收益。在表6-2中,你可以看出平均收益等于6元,即1斤鸡蛋的价格。这说明了一个一般结论,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竞争企业,而且也适用于其他企业。总收益是价格乘以产量(P×Q),而平均收益是总收益(P×Q)除以产量(Q)。因此,对所有企业来说,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第五栏表示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每多销售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动量。在表6-2中,边际收益等于6元,即1斤鸡蛋的价格。这个结果说明了一个只适用于竞争企业的结论。总收益是P×Q,而对竞争企业来说,P是固定的。因此,当Q增加一单位时,总收益增加P元。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三、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

我们在第五章分析过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在本章中,我们还是使用小张养鸡场的例子,实际验证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也是企业的生产决策或供给决策。

我们用表6-3的例子来分析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供给决策。该表的第一栏是小张养鸡场生产的鸡蛋产量。第二栏表示养鸡场的总收益,总收益为6元乘以产量。第三栏表示养鸡场的总成本。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在这个例子中是3元,以及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取决于产量。第四栏表示养鸡场的利润,可以从总收益中减去总成本计算出利润。如果养鸡场没有生产,它就有3元亏损;如果生产1斤,就有1元利润;如果生产2斤,就有4元利润;等等。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小张养鸡场选择使利润尽可能大的产量。

表6-3 利润最大化

img47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当养鸡场鸡蛋产量为5斤时,完全竞争的企业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

四、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决策

为了扩大这种利润最大化的分析,考虑图6-1中的成本曲线,回忆前面所讲过的,边际成本曲线MC向右上方倾斜,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该图还表示企业产量的市场价格P时的一条水平线,这条水平线等于企业的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价格线之所以是水平的,是因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无论企业决定生产多少,价格是相同的。

img48

图6-1 一个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用图6-1找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设想企业生产量在Q1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就是说,如果企业提高其生产和销售水平一个单位,增加的收益MR1将大于增加的成本MC1。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利润会增加。因此,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正如在Q1时的情形,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生产来增加利润。相似的推论适用于产量在Q2时。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如果企业减少一单位生产,节约的成本MC2将大于失去的收益MR2。因此,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正如Q2时的情况,企业就可以通过减少生产而增加利润。

这些对生产水平的边际调整到哪一点时结束呢?无论企业是从生产的低水平(例如Q1)开始,还是从高水平(例如Q2)开始,企业最终要把生产调整到产量达到Qmax为止。这种分析说明了利润最大化的一般规律:在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img49

图6-2 作为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的边际成本

现在我们可以说明竞争企业如何决定向市场供给的物品量。由于一个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所以,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对于任何一个既定价格来说,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观察价格与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在图6-1中,产量是Qmax

图6-2表示一个竞争企业如何对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当价格为P1时,企业产量是Q1,Q1是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产量。当价格上升到P2时,企业发现,现在在以前的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因此企业增加生产。新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Q2,在这时边际成本等于新的更高的价格。实际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这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分析竞争企业愿意生产多少的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将决定停止营业,并根本不再生产。这里我们应该区分企业暂时停止营业和企业长期退出市场。停止营业指在某个特殊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指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不同,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在短期中不能避开它们的固定成本,而在长期中可以避开。这就是说,暂时停止营业的企业仍然必须支付固定成本,而退出的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又可以节省可变成本。例如,考虑一个农民面临的生产决策。土地的成本是农民的固定成本之一。如果农民决定在一个季度不生产任何作物,土地被荒废,那么他就无法弥补这种成本。当做出是否在一个季度停止营业的短期决策时,土地的固定成本被称为沉没成本。与此相比,如果农民决定完全离开农业,他就可以出卖土地。

现在我们来考虑什么决定企业的停止营业决策。如果企业停止营业,它就失去了出售自己产品的全部收益。同时,它节省了生产其产品的可变成本(但仍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

如果TR代表总收益,VC代表可变成本,那么,企业的决策可以写为:

如果TR<VC,停止营业,即总收益小于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这个等式两边除以产量Q,我们可以把上式写为:如果TR/Q<VC/Q,停止营业。

要注意的是,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这个式子。TR/Q是总收益除以产量,即平均收益。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平均收益就是物品的价格P。同样,VC/Q是平均可变成本AVC。因此,企业的停止营业标准是:P<AVC,停止营业。

这就是说,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这个标准是直观的:在选择生产时,企业比较普通一单位所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这一单位必定引起的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完全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如果条件改变,以致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可以重新开张。

img50

图6-3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现在我们全面描述了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战略。如果企业生产什么东西,那么,它生产的产量在边际成本等于物品价格的水平上。但如果在那种产量时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营业并什么也不生产会更好一些。图6-3说明了这些结论。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部分。

【扩展阅读6-1】

覆水难收与沉没成本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有时有人会对你说“覆水难收”,或者“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这些谚语含有理性决策的深刻真理。经济学家说,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是沉没成本。一旦成本沉没了,它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因为对沉没成本无所作为,当你做出包括经营战略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活决策时可以不考虑沉没成本。

我们对企业停止营业决策的分析,是沉没成本无关性的一个例子。我们假设,企业不能通过暂时停产来收回它的固定成本。因此,在短期中,企业的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而且,企业在决定生产多少时可以放心地不考虑这些成本。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那部分,而且,固定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无关紧要。

沉没成本的无关性解释了企业是如何决策的。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大的航空公司有大量亏损。美洲航空公司1992年报告的亏损为4.75亿美元,三角航空公司亏损5.65亿美元,而美国航空公司亏损6.01亿美元。但是,尽管有亏损,这些航空公司继续出售机票并运送乘客。乍一看,这种决策似乎让人惊讶:如果航空公司飞机飞行要亏损,为什么航空公司的老板不干脆停止他们的经营呢?

为了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认识到,航空公司的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沉没成本。如果一个航空公司买了一架飞机而且不能转卖,那么,飞机的成本就沉没了。飞行的机会成本只包括燃料的成本和机务人员的工资。只要飞行的总收益大于这些可变成本,航空公司就应该继续经营。而且,事实上它们也是这样做的。

沉没成本的无关性对个人决策也是重要的。例如,设想你对看一场新放映的电影的评价是10美元。你用7美元买了一张票,但在进电影院之前,你丢了票。你应该再买一张吗?或者你应该马上回家并拒绝花14美元看电影?回答是你应该再买一张票。看电影的利益(10美元)仍然大于机会成本(第二张票的7美元)。你为丢了的那张票付的7美元是沉没成本。覆水难收,不要为此而懊恼。

2.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

企业退出一个行业的长期决策与停止营业决策相似。如果企业退出,它又要失去它从出售产品中得到的全部收益,但它节省了生产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因此,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将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TR代表总收益,TC代表总成本,那么,企业的退出标准可以写为:如果TR<TC,就退出。

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就退出。这个公式的两边除以数量Q,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写为如果TR/Q<TC/Q,就退出。

我们注意到TR/Q是平均收益,它等于价格,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因此,企业的退出标准是:如果P<ATC,就退出。

这就是说,如果物品的价格小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选择退出。

相应的分析也适用于一个正在考虑开办一家企业的企业家。如果一种行动将有利可图,企业就将进入一个行业,即如果物品的价格大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进入标准是:如果P>ATC,就进入。

进入的标准正好与退出的标准相反。

现在我们可以说明竞争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战略。如果企业在市场上,它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物品价格的产量。但如果价格小于那种产量时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选择退出(或不进入)市场。图6-4说明了这些结论。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部分,而且在长期内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

img51

图6-4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竞争企业的利润

回想一下,利润等于总收益(TR)减总成本(TC):利润=TR-TC

我们可以通过该式右边乘以并除以Q,把这个定义改写为:

利润=(TR/Q-TC/Q)×Q

但注意TR/Q是平均收益,它也是价格P,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因此,

利润=(P-ATC)×Q

(1)短期利润。

在短期内,一个完全竞争企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数量进行生产,由于完全竞争企业只能接受市场上的价格,当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就可以获得利润;当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的利润为零;当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出现亏损。

(2)长期利润。

在长期内,完全竞争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如果已经在市场上的企业赢利,那么,新企业就有进入市场的激励。这种进入将扩大企业数量,增加物品供给量,并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相反,如果市场上的企业有亏损,那么,一些已有企业将退出市场。它们的退出将减少企业的数量,减少物品的供给量,并使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在这种进入和退出过程的最后,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

利润=(P-ATC)×Q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只有物品的价格等于生产那种物品的平均总成本,一个正在经营的企业有零利润。如果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正的,这就鼓励了新企业进入。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负的,这就鼓励一些企业退出。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逼向平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此时,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案例分析6-1】

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为了实现“市长保证菜篮子”的诺言,许多大城市都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场,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场反而竞争不过农民养鸡专业户或老太太,往往赔钱者多。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首先在于鸡蛋市场的市场结构。鸡蛋市场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很多,没有一个买者和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即使是一个大型养鸡场,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也微不足道,难以通过产量来控制市场价格。用经济学术语说,每家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只能接受整个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第二,鸡蛋是无差别产品,企业也不能以产品差别形成垄断力量。大型养鸡场的鸡蛋与老太太的鸡蛋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也不会为大型养鸡场的蛋多付钱。第三,自由进入与退出,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自由养鸡或不养鸡。第四,买者与卖者都了解相关信息。这些特点决定了鸡蛋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在鸡蛋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中如果供大于求,整个市场价格低,养鸡可能亏本。如果供小于求,整个市场价格高,养鸡可以赚钱。

但在长期中,养鸡企业(包括农民和大型养鸡场)则要对供求作出反应:决定产量多少和进入还是退出。假设由于人们受胆固醇不利于健康这种宣传的影响而减少了鸡蛋的消费,价格下降,这时养鸡企业就要作出减少产量或退出养鸡业的决策。假设由于发生鸡瘟,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原有养鸡企业就会扩大规模,其他人也会进入该行业。在长期中通过供求的这种调节,鸡蛋市场实现了均衡,市场需求得到满足,生产者也感到满意。这时,各养鸡企业实现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成本)与收益相等,没有经济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完全受市场支配。由于竞争激烈,成本被压得相当低。生产者要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及时的反应。换言之,在企业一点也无法控制的市场上,成本压不下来或调节能力弱,都难以生存下去。大型养鸡场的不利正在于压低成本和适应市场的调节能力远远不如农民养鸡者。在北京鸡蛋市场上,大型养鸡场就斗不过北京郊区和河北的农民。

大型养鸡场的成本要高于农民。在短期中,养鸡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鸡舍、蛋鸡、管理人员等)和可变成本(鸡饲料、劳动等)。大型养鸡场的固定成本(现代化养鸡设备和从场长、党委书记到职员的众多管理人员)远远高于农民(农民养鸡的固定成本除蛋鸡外其他很少)。甚至农民的可变成本也低(用剩饭菜等代替部分外购饲料,自己的劳动也可忽略不计)。这样,当价格低时,大型养鸡场难以维持或要靠政府财政补贴,而农民养鸡户却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长期中,大型养鸡场每个蛋的平均成本也高于农民,因为现代化大量养鸡带来的好处并不足以弥补巨额投资和庞大管理队伍的支出。农民则以低成本和低价格占领了鸡蛋市场。

大型养鸡场的市场适应能力也不如农民。当供大于求价格低时,农民可以迅速退出市场,不会有多大损失,大型养鸡场停产则很困难。现代化养鸡设备闲置下来比不用鸡窝的损失大得多。解雇管理人员比老太太不养鸡有多难?当供小于求价格高时,大型养鸡场的产量要受设备能力的限制,但有什么能限制农民多养鸡呢?

在鸡蛋市场上需要的是“造小船成本低”和“船小好掉头”。庞然大物的大型养鸡场反而失去了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且,即使就是将来农民养鸡也现代化了,也仍然是农民养鸡业的进步,难以有大型企业的地位。这是行业生产技术特点决定的。你听说过美国500强企业中有养鸡公司吗?或者说,你听到过什么有名的养鸡场吗?这类企业本来就应该是“小的是美好的”。

——摘自梁小民著《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问题1:同样是养鸡,大型养鸡场为什么竞争不过老太太?

问题2:大型养鸡场应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案例分析6-2】

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你会问为什么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看来几个顾客的收入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

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侍者工资——是相关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老板才在午餐时间关门。

夏季度假区小型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也面临着类似的决策。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企业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和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购买土地和建球场的成本——又是无关的。只要在一年的这些时间,收入大于可变成本,小型高尔夫球场就要开业经营。

——摘自[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问题1:什么是停止营业点?

问题2:你能举出更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开门与关门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