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5.1 第一节 机会成本概述

第一节 机会成本概述

【扩展阅读4-1】

处长下海的机会成本

小王原来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4万元,在下海高潮中他也辞职下海经商,一年下来赚了5万元,他认为自己下海是对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小王的下海得失呢?

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做出任何决策都要付出代价。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个决策就要放弃另一个决策,得到了点什么就不得不放弃点什么,正如中国古话所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得到鱼就要放弃熊掌,得到熊掌就要放弃鱼。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

把这个概念用在小王身上,他下海赚到5万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或者说放弃了什么呢?首先,他放弃了当处长每年的年薪2.4万元。其次,一个处长的收入绝不仅仅是工资,还有许多其他收入,例如,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以成本价购买住房、夏天可以公费度假、年底还可以分些年货等等,据估计一个处长的这些额外收入每年约为2万元左右,这也是小王所放弃的。再者,小王下海需要的资金中有10万元是自己历年的储蓄,用自己的资金当然不用支付利息,但也不能存在银行中得到利息,假定利率为每年5%,这样,小王又放弃了5000元的利息收入。最后,小王当处长时,每天上班8小时,机关工作是轻闲的,晚上还可以舞文弄墨,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亦可有1万元收入,下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当然这份收入也失去了。以上放弃的4种收入共计5.9万元,得到5万元,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9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机会成本时,小王认为自己下海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机会成本,即所放弃的东西时,就知道下海亏了,还是“商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好。

人们在考虑到机会成本时,所做的决策会更明智。例如,最近报上讲到硅谷离婚率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硅谷的夫妻们感情好,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硅谷创业者来说,把许多时间用在离婚诉讼上,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

——摘自[美]阿诺德(A rnold,R.A.)著,李宝元译《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经济物品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也就是说,决策者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为获得某种收入所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含义解释了企业在使用非购买得到的要素时表面上并没有支付的“隐成本”为什么会成为成本的一部分的原因: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要素投入到生产中,放弃了将这些要素卖给他人所能得到的收入。因此,使用这些要素理所当然地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显然,与“正常利润”等价的“隐成本”这个概念,具有产品得以被生产出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含义,即具有成本的含义,理性的企业在决策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它。

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机会成本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而不是其他。

(3)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4)运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考虑两个条件。一是被配置的资源有多种用途(可以有多个投向);二是资源用在不同用途都不受限制。

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账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而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账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例如:当一个企业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1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1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假定化纤价格为10元/吨,则用货币表示的每一度电的机会成本是5元,而会计成本仅为1元。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二者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显性成本又根据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比,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二、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之和被称为经济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机会成本(正常利润)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这意味着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时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因此有: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在经济学意义上出现亏损;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获得正常利润。

例:某人拥有1万元的资金,可用于以下甲、乙、丙三种用途,所得收入及利润如下表所示。

甲、乙、丙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表单位:元

img31

在上表中,把资源用在甲用途得到了销售收入12 000,失去了什么?

是失去了用在乙、丙用途的机会,即失去了获得6 000元、9 000元利润的机会,这两个机会损失中最大的机会损失是9 000元,所以资源用在甲用途的机会成本是9 000元。

这里,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12 000-10 000= 2 000;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2 000-10 000-9 000=-7 000<0。可见,经济利润为负,未实现利润最大化。

【扩展阅读4-2】

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例。假设王先生用自己的银行存款30万元收购了一个小企业,如果不支取这30万元钱,在市场利息5%的情况下他每年可以赚到1.5万元的利息。王先生为了拥有自己的工厂,每年放弃了1.5万元的利息收入。这1.5万元就是王先生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经济学家把王先生放弃的1.5万元也作为他企业的成本,尽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但是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在会计的账面上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

为了进一步研究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我们换一个角度,王先生没有买工厂的30万元,而是用自己的储蓄10万元,并以5%的利息从银行借了20万元。王先生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元利息作为成本,因为这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与此相比,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元。

现在我们再回到企业的目标——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企业的成本,他们也会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只减企业的显性成本。

——摘自blog.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