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基础
1.4.3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正是由市场中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

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img14

图3-7 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在曲线图上,均衡点是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一种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点。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状态。均衡点相对应的供求量和价格分别被称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见图3-7。

在图3-7中,横轴代表数量(需求量与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D与S相交于E,E点为均衡点,对应的均衡价格为4.0元/千克,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均衡价格的形成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自发形成的,也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表3-3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表3-3 均衡价格的形成

img15

当市场上某商品的价格为4.2元/千克时,需求量为80千克,而供给量为150千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卖不出去,出现过剩,必然要降价。当市场上价格为3.8元时,需求量为150千克,而供给量为80千克,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短缺,必然提价。经过多次降价、提价,最终市场上的价格会为4.0元,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为100千克,于是就得出均衡价格为4.0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我们还可以用图3-8来说明同样的道理。

img16

图3-8 均衡价格的形成

在图3-8中,如果价格为4.2元,需求量为80千克,而供给量为150千克,供大于求(图上的a至b),价格必然按箭头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如果价格为3.8元,则需求量为150千克,供给量为80千克,供小于求(图上的c至d),价格必然按箭头所示方向向上移动。这种一涨与一跌的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最终达到价格为4.0元时为止。因为此时供求相等,均衡就实现了,而4.0元/千克就是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定理

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是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所以,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任何一方的位置移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

img17

图3-9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会引起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也就是供给的变动。我们可以用图3-9说明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影响这一过程。

在图3-9中,S0是供给曲线,S0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0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若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即由S0移动到S1,S1与D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3.8元,均衡数量为150千克。这表明由于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若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由S0移动到S2,S2与D相交于E2,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2元,均衡数量为80千克。这表明由于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减少了。可见,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也就是需求的变动。可以用图3-10说明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img18

图3-10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图3-10中,D0是需求曲线,D0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0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若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D0移动到D1,D1与S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2元,均衡数量为150千克。这表明由于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若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由D0移动到D2,D2与S相交于E2,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3.8元,均衡数量为80千克。这表明由于需求的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求定理

从以上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的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这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定理。

三、政府管制价格及其后果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竞争密不可分。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出现买者的竞争激烈,买者竞相抬价,使卖者处于有利的位置,结果商品价格上升;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会出现卖者激烈竞争,卖者竞相降价,使买者处于有利的位置,结果商品市场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供求均衡时,买卖双方势均力敌,价格趋近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形成。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波动,不利于生产的稳定,而供求严重失衡时,不利于社会稳定。为调节和稳定某些商品的供求,政府会采取两种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

1.最低限价(支持价格)与过剩

img19

图3-11 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它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常被用于农产品价格上,它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可以用图3-11来分析这一过程。

在图3-11中,均衡价格为PE,而政府规定的价格为P1,此时供给量为Q1,但需求量却是Q2,供过于求,Q1-Q2为过剩部分。通常政府会收购过剩部分建立库存或出口。最低限价一旦取消,市场价格将会迅速下降,回复到原来的均衡价格水平。

2.最高限价(限制价格)与短缺

img20

图3-12 最高限价(限制价格)

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最高限价一定低于均衡价格,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我们可以用图3-12分析限制价格。

在图3-12中,政府限价为P1,低于均衡价格,此时供给量为Q1,需求量却是Q2,供不应求,Q2-Q1为供给不足部分。限制价格情况下,由于价格固定,供给也固定,需求大于供给得不到缓解,于是出现排队、短缺、抢购、定量配给、黑市交易、浪费等现象。所以经济学者一般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但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等原因会采用最高限价,比如因涉及价格补贴问题,我国对家电下乡产品、汽车下乡产品都有价格上限的规定。另外,对公共产品,如水、电、液化气、取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都有价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