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素质通用教程
1.10.5 第五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来的音乐

第五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来的音乐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音乐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势,技法多样、流派纷呈,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偶然音乐和电子音乐。

(1) 印象主义音乐一词来源于美术,受到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画的影响,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音乐特点为:旋律失去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和声的丰富色彩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印象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法国:德彪西(1862—1918);

            拉威尔(1875—1937)。

(2)新古典主义音乐: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纷乱的社会和政治,应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

代表人物: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1895—1963)。

(3)表现主义:强调音乐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和心灵所见的客观姿态。

代表人物: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1874—1951);

     奥地利音乐家贝尔格(1885—1935);

     奥地利音乐家韦伯恩(1883—1945)。

(4)民族主义:民族主义音乐在20 世纪有了新的发展,和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一样,都面向民间,选用民间题材,或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从而为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作出贡献。但作曲家不再局限于将民间音乐吸收在传统的风格中,而是利用民间元素创造出新的风格。

代表人物: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1881—1945);

     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1882—1937);

     捷克作曲家亚那切克(1854—1928);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1900—1936);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1898—1937)。

(5)序列音乐:认为音乐形式与数学有关,艺术的创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数学记号、方程式或是图式、表格来创作和解释,早期由席林格的提出,后有法国的梅西昂、布列兹。

(5)具体音乐:不写乐谱,也不用人演奏,只要用录音机把日常生活的各种声音作为素材(如风雨声、火车轰鸣声、动物叫声等)进行复合处理而制成。产生于1948年,巴黎广播电台的工程师舍弗尔首创。

(6)电子音乐: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各样的声源,通过声音滤波器和音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在经过其他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接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作品。可以产生各种奇异的音响。电子音乐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影响最大的是德国的施托克豪森,还有意、法、美、日等国的广播电台、公司及大学研究机构。

(7)偶然音乐:制作者认为真正的美应该产生于与听众同时并存的瞬间,即偶然发生的音响;主张“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制造音乐”。制作者把橡皮、铁钉、玻璃、玩具等置入钢琴弦架,弹出意想不到的怪音。著名的“四分三十二秒”演奏者根本不弹琴,静坐四分三十二秒,但制作者说,听不到琴声,但可听到外界音响,这才是实际生活存在的真正音乐。这种理论是美国音乐家凯奇首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