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素质通用教程
1.9.3.3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父亲为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4岁随父学习弹琴,8岁公开演出,10岁开始作曲。1787年到维也纳拜访莫扎特,其即兴演奏才能受到称赞。1792年移居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1795年以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登上音乐舞台,很快得到社会的公认和赏识。1798年听觉开始失聪,并日益加剧,几年后已无法治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和病魔斗争中产生的。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1798年,贝多芬患上了耳疾,病情逐年恶化,但仍坚持创作,并相续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暴风雨奏鸣曲》,歌剧《菲岱里奥》等。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后仍创作了著名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5部钢琴奏鸣曲与6部弦乐四重奏曲等。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9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其代表作还包括流传甚广的小品《G大调小步舞曲》、《致爱丽斯》等。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开浪漫主义乐派的先河。

《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至1802年,原名《升C小调奏鸣曲》,并无“月光”的标题,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听赏完后,乐曲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硫森湖上的月光,并因此而得名。事实上“月光”二字与作品并无内在联系,这是贝多芬失恋并患有耳疾后创作的,将它定名为《幻想曲式奏鸣曲》,并题献给与作者有过恋情的朱丽叶塔伯爵夫人。

全曲包含三个乐章,这里重点介绍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是和缓的慢板,连绵不断的三连音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似倾诉、似沉思,忧伤的感情随着主题音乐慢慢流淌出来,也许这正是贝多芬在倾诉着他与朱丽叶塔的爱情,倾诉着他初恋失败的痛苦,他把个人对生活的柔情、甜蜜、痛苦、幻想和回忆全部倾泻在这部充满真挚情感的钢琴套曲中。

谱例6-89

img505

乐曲在五小节之后,右手在演奏上述固定音型的同时,还奏出了沉思的主题。整个乐章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这种忧郁的情绪。

谱例6-90

img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