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素质通用教程
1.7.3.1 《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

img29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的成员(强力集团的成员为: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位军官,6岁起就开始学习弹奏钢琴,11岁尝试写作乐曲。12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同时不断地进行音乐研究。1861年年底他开始结识巴拉基列夫,同当时进步的俄罗斯音乐家交往,从而开拓了艺术视野,坚定了他从事音乐创作的信念,他的《第一交响曲》就是在巴拉基列夫的直接指导下写出的。1862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士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准尉,开始了两年半的海上生活,这期间他虽然较少接触音乐,但航海生活中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却丰富了他后来的音乐创作。1865年回到圣彼得堡后刻苦钻研音乐创作,发表了一批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1871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应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之聘在该校教授作曲法与配器法等课程,1873年毅然辞去军职,踏上了专业音乐工作的道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以歌剧与交响乐为主,多取材于俄国历史、文学或民间传说,富于戏剧性、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

主要代表作:歌剧《普斯科夫的姑娘》、《五月之夜》、《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等,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安塔尔》、《西班牙随想曲》等以及钢琴协奏曲、室内乐曲、合唱曲等,论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法原理》、《我的音乐生活》等。

《野蜂飞舞》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根据普希金的童话诗《沙皇萨尔丹的故事》创作的同名歌剧中的一首幕间曲。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独奏曲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

故事叙述的是:沙皇萨尔丹婚后得王子格顿,但皇后的姐姐却向沙皇进谗,诬告其妹所产为一怪物,皇后与王子遂被抛进海中。王子漂流至一仙岛,见凶鹰追逐天鹅,他救出天鹅,天鹅化身为一公主。公主将王子变成蜜蜂,飞回皇宫复仇。最后沙皇与皇后得以重逢,王子与公主成婚。乐曲《野蜂飞舞》原为该剧第三幕的插曲,描写王子格顿化为蜜蜂后,不停地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无情的人。

全曲由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开始,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形象地模拟了野蜂飞舞时的嗡嗡响声,音乐时强时弱好像野蜂飞舞时远时近。

谱例4-19中段旋律强而有力,似乎是怒气冲冲的王子的化身,具有戏剧色彩。谱例4-20

img293

最后回到第一主题,乐曲在干净利落的尾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