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第四节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第四节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一、调查报告

(一)概念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结果的汇报性应用文书。它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为决策和调整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二)特点

1.科学性

这是调查报告的本质特点。调查报告是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秉承科学的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符合事实规律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撰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付诸行动,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因此针对性较强。

(三)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调查报告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

①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情况性调查报告、经验性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等。

②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四)格式和写法

1.标题

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式化标题,即“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种”;二是正副标题形式,即既有正标题,又有副标题。

2.正文

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3部分组成。

(1)导语。常用写法有:①简况式。即在开头简要交代调查的目的、时间、方法等,使读者开篇就对调查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②问题式。即在开头就提出问题,从而引发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③摘要式,即将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置于开头,使读者在开篇就能抓住调查报告的重点。

(2)主体。承接导语,主要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如果说导语提出了问题,那么主体就对以上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在这一部分中,要处理好结构的安排,否则就会无逻辑可言。一般有以下3种结构安排。

①横式结构。即按照调查的材料,从几个方面或者几个问题逐一说明。

②纵式结构。即为了说明问题,可以分层或者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下还可分问题,如有需要,还可继续细化。

③杂糅式结构。即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兼有之。

(3)结尾。结尾一般有以下3种情况。

①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②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③提出建议,展望未来。

3.落款

单位署名,署于标题下或文末。成文的年月日,一般署在文尾右下方。

(五)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以事实为基础。撰写调查报告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到报告里的人物、事件、数据、日期等都必须准确无误。

②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拟订调查的提纲,以便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文3-9

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利用调查是从时间分配的角度反映居民工作和生活情况的调查。2008年5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在北京市1500户(城镇居民家庭1000户、农村居民家庭500户)城乡居民家庭中开展了时间利用调查。调查对象为调查户中15~74岁的家庭成员,实际调查3733人,其中,男性1843人、女性1890人。下面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对北京市居民[1]时间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进行分析。

一、2008年居民时间利用的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处处长王军和农村住户调查处处长王宝生介绍,通常情况居民一周时间可以分为常规工作日[2]和常规休息日[3]。与此相似,居民一天的时间可以划分为工作时间、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可以自由支配时间4部分。

(一)常规工作日人均工作时间7小时35分钟

调查表明,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35分钟,占一天时间的31.6%,剔除与工作有关的交通活动时间,实际工作时间为6小时12分钟;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1小时10分钟,占一天时间的46.5%;家务劳动时间1小时46分钟,占一天时间的7.4%;可以自由支配时间3小时29分钟,占一天时间的14.5%。

表1 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时间利用情况

img2

(二)常规休息日人均睡眠时间9小时23分钟

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休息日工作时间为2小时43分钟,占一天时间的11.3%;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2小时13分钟,占一天时间的50.9%,其中,睡眠时间9小时23分钟,比常规工作日长51分钟;家务劳动时间3小时19分钟,占一天时间的13.8%;可以自由支配时间5小时45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4%,其中,娱乐休闲5小时3分钟,比常规工作日长1小时55分钟。

表2 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休息日时间利用情况

img3

(三)常规休息日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增加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处方瑞杰和农村住户调查处郑炎介绍,调查数据显示,不论在常规工作日还是在常规休息日,个人生活必需时间都是居民时间利用的主体,其时间占用比重分别为46.5%和50.9%。工作日,北京市居民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日均工作时间占一天时间的比重为31.6%。休息日,北京市居民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和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可自由支配时间比工作日多2小时16分钟,所占比重高出工作日9.5个百分点(见图1)。

img4

图1 北京市民工作日、休息日时间利用状况比较

(四)城乡居民时间利用差异明显

北京市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文化素质、收入水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城乡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时间的利用上各有特点。

1.农村居民日均工作时间长,家庭经营活动时间所占比重高。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工作时间为5小时55分钟,农村居民为6小时41分钟,比城镇居民长46分钟。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活动时间89分钟,比城镇居民多85分钟。

2.城镇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间长,农村居民传统家务用时多。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日均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18分钟,农村居民为2小时2分钟。具体来看,城镇居民日均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与家务劳动有关的交通时间分别为24分钟和22分钟,均是农村居民的一倍。但是从洗衣、做饭等传统家务来看,农村居民用时长于城镇居民。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在“准备食物和清理”“洗衣和整理衣物”等活动中日均用时分别为58分钟和11分钟,比城镇居民分别多出10分钟和2分钟。

3.看电视仍是城乡居民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4小时21分钟,农村居民为3小时47分钟,两者相差34分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看电视时间1小时53分钟,农村居民2小时10分钟,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时间的43.3%和57.27%,看电视在城乡居民娱乐休闲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此外,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分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镇居民日均阅读书刊时间22分钟、上互联网时间32分钟,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8倍和2.9倍。农村居民人均棋牌游戏时间14分钟,是城镇居民的1.4倍。

表3 城乡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利用情况对比

img5

(五)男性和女性居民工作和生活用时差异明显

1.男性工作活动时间多于女性。据调查,北京市男性居民人均工作时间为6小时39分钟,女性为5小时40分钟,男性比女性多59分钟。其中,男性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活动时间为35分钟,女性为33分钟,两者相当,但是男性居民工作活动时间为4小时50分钟,比女性多41分钟。

2.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力军。调查表明,北京市男性居民每日人均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3分钟,女性居民为3小时11分钟,男性花费在家务劳动中的时间仅为女性的43.5%。具体来看,女性居民在“准备食物和清理”“洗衣与整理衣物”“购买商品和服务”“照顾家人”以及“环境清洁整理”等家务劳动中所用时间分别为82分钟、20分钟、25分钟、19分钟和19分钟,分别多于男性居民55分钟、16分钟、10分钟、10分钟和19分钟。

3.男性居民自由支配时间多于女性。北京市男性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4小时30分钟,女性居民为3小时43分钟,男性比女性多47分钟。具体来看,男性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主要用在看电视2小时6分钟,上互联网29分钟,健身锻炼28分钟,社会交往21分钟,上述四类活动时间占其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75.6%。

表4 分性别居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利用情况对比

img6

二、北京市城镇居民时间利用情况的变化

根据2008年和1986年两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同口径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时间利用状况在20年间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工作时间减少,交通用时增多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工作时间5小时55分钟,与20年前相比减少43分钟,同时,与工作有关的交通时间为70分钟,比20年前增加了16分钟。主要原因是年均工作日的减少以及由于人们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增加,交通拥堵造成的居民上下班路途花费时间增多。

(二)家务劳动强度降低,占用时间减少

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各种生活必需品充足供应,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普及程度提高,城镇居民逐渐摆脱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逐步缩短。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18分钟,比20年前减少了10分钟。其中,“准备食物时间”为48分钟,比20年前减少了6分钟;“洗衣与整理衣物”时间为10分钟,减少了14分钟。

(三)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娱乐休闲内容丰富多彩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4小时21分钟,比20年前增加了22分钟。居民休闲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一是电视在丰富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2008年居民日均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3分钟,比20年前增加了34分钟。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锻炼时间迅速增加。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体育锻炼时间28分钟,是20年前的3.1倍。三是家用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上网时间达32分钟,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服务、娱乐身心的重要工具。

img7

图2 北京市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利用情况

(四)用餐和个人卫生活动时间延长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外出就餐是较为奢侈的享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吃的精、吃得细已然成为人们享受生活、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日均用餐时间为1小时42分钟,是20年前的1.4倍。此外,北京市城镇居民用于个人卫生活动的时间也在增加,2008年日均为55分钟,是20年前的1.5倍,这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健康和形象。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每天上网的人数比重为37%、人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足30分钟。主要原因是电话上网的方式速度慢、费用高,影响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尽管目前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百户拥有量超过90台,但是接入互联网的只占2/3,而农村居民计算机百户拥有量不足50台。因此,针对北京市居民在互联网络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网络使用的费用,使城乡居民更充分地享受互联网快速便捷的服务,这对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自身文化素养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倡导健康娱乐休闲方式

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三种原因合计占死亡人口总量的71.8%。上述三种病因都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每天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仅占44.0%,健身锻炼的时间只占其可自由支配时间的10.5%。城镇居民无论是在健身锻炼的参与程度上,还是用时比例都较低。政府应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有关部门借助北京市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有利契机,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城乡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三)创造有利条件,增加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近期美国、日本等9个发达国家调查数据表明,男性平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5小时6分钟,女性为4小时43分钟,分别高于北京市居民46分钟和60分钟。北京市与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建议从增加节假日数量、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等方面入手,有效增加居民人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9年3月19日  

例文3-10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继续提升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密云县委县政府以民生事业为根本开展各项工作,在完善就业协作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方面,不断为低收入和零就业家庭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同时,企事业单位增资、调资和国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的实施,促进全县城镇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并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8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15628元,比上年增长10.9%,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带动消费持续增长,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

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增速位居生态涵养发展区第二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438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远郊十区县中,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8位,高于怀柔区和延庆县,收入增速排第3位,仅次于通州区和怀柔区(见表1)。

表1 2010年远郊十区县城镇居民收入情况

img8

(一)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是居民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698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为66.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是居民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我县城镇居民家庭以获取工资为收入的人数占家庭总人口数的43.7%,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获取工资收入人员比例的提高促进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第二,2010年7月1日开始,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由每月不低于800元,提高到每月不低于960元,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促进低收入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第三,部分事业单位于2010年年初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增发、补发工资带动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第四,我县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初发放的年终绩效奖较上年有所提高,由此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二)转移性收入是居民总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740元,比上年增长9.0%,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为25.4%,对收入总体的贡献率为24.1%,仅次于人均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总收入的第二大来源。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财政支持下,北京市对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工资再次进行调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月增200元,受这一惠民政策的影响,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0.4%。另外,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政府逐年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扶助标准,2010年7月1日起,全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410元调整到430元,这是转移性收入增长的又一原因。

(三)经营收入增长较快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593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居四项收入之首。密云县委县政府不断出台鼓励创业、就业等优惠扶持政策,从调查样本看,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人数增多,带动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另外,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向好,密云县城镇居民经营环境整体见好,经营利润不断提高,同时基期经营收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相对偏低,也使得今年密云县城镇居民经营收入增长较为明显。

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2010年,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实行,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5628元,比上年增长10.9%。总体上看,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优化,衣、食、医疗等生存支出增速平稳或下降,家庭设备、交通、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支出增速较快或比重提高(见图1

)。

img9

图1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及增速

(一)CPI持续走高,带动了食品支出的增加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731元,比上年增长9.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持续走高,尤其是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居民食品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扣除食品类商品价格因素影响,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实际增长3.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0.3%,比上年下滑0.5个百分点。虽然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作为消费性支出的主体,食品支出对消费性支出的拉动作用仍比较明显。2010年,人均食品支出拉动消费性支出增加2.8个百分点。从食品消费构成看,蔬菜类支出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33.3%,为449元;肉禽蛋和水产品类、干鲜瓜果类对食品支出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分别拉动食品增加4.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分别为996元和468元。

(二)生活能源消费方式逐步便捷,居住支出快速增长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468元,比上年增长35.5%。带动居住支出增长的主要是水、电、燃气等生活能源支出和住房装潢支出。随着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改善,居民生活逐渐向求便型发展,缴纳生活能源的方式逐步由原来的月缴纳转变为充值型消费,2010年人均水、电、燃气等生活能源支出815元,从全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上看,人均电、天然气消费量比上年增长7.5%、5.2%。同时,随着建筑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人工费的不断增长,居民住房装潢支出也不断增加,人均住房装潢支出451元,比上年增长34.8%。

(三)政策带动家电消费热情,需求引领家电拥有量增长

随着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的继续深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举措持续带动居民的消费热情。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80元,比上年增长9.7%。每百户家庭家电设备拥有量中,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的拥有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0台、9台、4台。家庭设备支出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①家电设备更新换代、购房以及结婚等因素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刚性需求;②部分家电产品的政策性补贴,加快了居民淘汰旧家电的步伐,激发了居民追求高档产品的消费热情,由此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延伸需求。

(四)家用车消费持续升温,交通通讯支出迅速增长

在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密云县汽车交易量逐年上升,无论是高档次的汽车还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助力车均成为市民热捧的消费对象,而手机更成为如今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25元,比上年增长22.9%,拉动消费性支出增长4.5%,对整体增长的贡献率为41.5%,是消费性支出增长的有力支撑。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该类支出的重要因素,密云县每百户居民家庭的汽车、助力车、手机拥有量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8.9%、50.9%和17.2%,其中,汽车拥有量已达到平均每4个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

(五)教育投资加大,成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强力支撑

2010年,密云县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770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人均教育支出840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51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479元,比上年增长2.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密云县城镇居民在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部分比例最高,并且教育支出增长速度最快,这说明在信息经济时代,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已经成为趋势。

二、述职报告

(一)概念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陈述任职情况、评估自我任职能力,接受上级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汇报性文书。

(二)特点

1.个人性

与一般报告不同的是,述职报告是对自身任职情况的回顾性总结,不论是取得成绩、获取经验,还是吸取教训,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因此,述职报告带有很强的个人性。

2.通俗性

面对来参加会议的听众,要便于他们理解报告所讲内容,这就要求述职报告必须具有通俗性,在语言的使用上必须口语化、大众化。

(三)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述职报告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

①按范围划分,可划分为个人述职报告、集体述职报告等。

②按时间划分,可划分为年度述职报告、临时述职报告等。

③按内容划分,可划分为综合述职报告、专题述职报告等。

④按表达方式划分,可划分为口头述职报告、书面述职报告等。

(四)格式和写法

1.标题

写在第一行正中央。可以是单行标题,如“述职报告”或“××的述职报告”,也可以是正副标题形式。

2.称谓

称谓是报告者对听众的称呼,一般要使用表示礼貌和尊敬的用语。

3.正文

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任职的基本情况。包括任职时间、岗位职责、个人对任职能力的评估等。

②成绩经验和问题教训。这是正文的核心部分。可分为几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要先写成绩经验,再写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同样的,当写到问题和教训时,也要条理清晰,不能避重就轻。

③从实际出发,表明个人态度的决心,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和打算。

④报告结束时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大家”等。

4.落款

标明个人姓名及单位名称,最后写年月日。

(五)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个人任职情况以及个人自我评价的撰写,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②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能将述职报告写成流水账,也不能脱离自己的职责范围夸夸其谈。

例文3-11

××市徐××副市长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自2007年6月开始担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分管教育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办发〔2007〕9号)等文件的精神,我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自查自评。下面,我就2007年和2008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认识

我市是××省的省会城市,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是《××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我市的最新定位和发展战略。我市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至2008年底,全市3岁及以上儿童入园率为98.8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2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2.06%,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我市教育以其底蕴深、理念新、规模大、质量高、辐射强的整体优势,始终保持着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

我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感任重而道远,如何把“教育大市”建设成为“教育强市”?如何保持并实现“创强”效益的再提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这都是我经常关注、思考并加以重点推导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以提高人口素质和提供智力支撑为要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协调、共发展、同提高,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贡献力;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着力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为此,我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推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教育发展出实招、办实事、谋实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二、2007和2008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一)履行政府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我心系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议事日程上,并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重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市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促进广州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2006、2007、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86.72亿元、101.89亿元、123.9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支出总额的20.02%、20.10%、21.04%;市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分别为31.08亿元、32.89亿元、38.1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一般预算支出的21.0%、19.4%、19.6%,确保教育经费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聚合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总目标,《××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后,进一步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城市,强化广佛教育的同城化效应,建立多元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市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推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并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推动我市教育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四是坚持教育普惠性。我重视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近年来,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近5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教育“创强”,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我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特殊教育,先后到新穗学校、市盲人学校、市聋人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调研,为学校破解发展难题;2007—2008年,我市的农村地区和城区先后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五是坚持安全第一。切实维护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加强学校在交通、饮食卫生、消防、房舍、防洪、防震、防雷等方面的安全防范能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此外,我连续两年参加市教育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并提出工作思路;多次主持召开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专题会议,如创建省教育强市、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来我市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代课教师问题等,着力解决学校在发展资金、用地、规划以及队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教育工作,确保教育决策科学、教育政策落实、教育监督有力。

(二)凝集合力,增创优势,全覆盖、高水平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目标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教育强市作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德政工程和为市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2007年是我市教育“创强”的攻坚年,我多次主持会议和深入调研,强调要抓机遇、抓投入、抓进度、抓实效,同步实施“硬件”改造与“软件”提升,突破教育“创强”的瓶颈问题,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规划优先研究、教育难题优先解决。“创强”期间,全市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共撤、并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较低的中小学校602所,新增用地面积570.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36.9万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待遇稳步提升,办学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12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全部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区、县级市,我市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强市的督导验收。2008年,市辖5区先后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2009年5月,××市小楼镇、××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为我市教育“创强”画上完美句号,实现了强市、强区、强镇的全覆盖,促进了我市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三)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上好学”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成果的新需求。我重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理念”。积极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和落实,形成了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和管理观。如,荔×区提出了“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的理念,以打造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三品”工程为突破口,营造了体现传统文化、西关文化、校本文化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推动了学校的特色挖掘和创新发展。二是抓“均衡”。在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越×区作为全市唯一的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积极统筹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构建了“学区管理模式”,通过共享学区教学资源、教师人才资源等方式,推动合作发展,使学校在不同起点上均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荔×区实施“教育组团”模式,以名校为龙头,组成六个资源整合、特色共享、教学互补、研究互动的学校群体,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我市把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作为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务予以落实,南×区、天×区、番×区以高投入、高效率、高质量,倾力推动规范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88.2%、84.85%和82.81%,全市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70.05%。近日,我市以实施“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并着力加强解决“择校”问题的政策研究和机制建设。三是抓“示范”。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促进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型幼儿园之间的园际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促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办学特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传播与辐射,目前全市有示范性普通高中25所,连同已通过初期督导验收和正在创建的11所学校,其学位数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47.75%。四是抓“特色”。我市和南×区共投入3亿元、高标准共建的“广州市外国语学校”,将被致力打造成为主动适应我市建设国际大都市需要、凸显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学校。总的来说,通过推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省、市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已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89.12%,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我市的普通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省前列,2009年更攀20年来的新高峰,取得了上线率86.88%、65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省25%的好成绩,这是对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成果的展示。

(四)统筹规划,紧贴市场,推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素质、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因此,我重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两年来,我市以2007年召开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实施省部署的“双转移”战略和《××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结合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新一轮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加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建设;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打造区域性职教品牌,为建设南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夯实基础。从2008年开始,我市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各区、县级市集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增×、从×两市新建成的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两年来,我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保持在5.4∶4.6,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特色谋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含升学)率保持在96%以上。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2008年,各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4万人;同年,我市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近两千所,共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

(五)提升素质,保障待遇,以一流人才促进一流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让人敬慕的职业,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方略的实施者、优质人才的培养者。我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和发展的机制建设,推动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一支厚德崇教、敬业爱岗、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省级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33人,省特级教师17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172人,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2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近期,我重点抓好保障教师权益的两项工作。一是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市及各区、县级市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提高。从2009年1月1日起,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在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同时,推行绩效工资;同时,我市按照国家规定,抓紧制订方案,确保从2010年1月起在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切实解决市属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问题,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各区、县级市也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府办〔2008〕58号”文的精神,相继制定了实施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工作方案并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二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自省下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督办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督办工作,自我增压、连夜开会、提速办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目前,我市已有1041名代课教师通过“代转公”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另有80名代课教师通过正常公开招聘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对于不符合入编条件的代课教师,实行多渠道妥善安置。①通过专门培训,吸收为学校工勤人员;②通过转岗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③对于确实不能录用和安置的代课教师,实行辞退并给予经济补偿。到今年10月底,我市2246名代课教师的解决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我市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临聘教师的规范管理,确保其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六)集聚优势,刷亮品牌,我市“教育e时代”工程成效显著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大力推动“教育e时代”工程。一是加强建设。至2008年底,全市中小学校的电脑生机比为8.49∶1,师机比为1.03∶1,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比例为86%。今年上半年,我市建成了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光纤城域网,光纤总长度近15000公里,覆盖了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为城乡、校际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强化应用。我市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体系,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应用最好、管理最规范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市招生考试应用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招生考试全方位、网络化管理,在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实行网上巡考,实时监控考场秩序和考风考纪情况,确保对考生的有效监督。同时,为确保考试安全,考场配备广播系统不间断电源,并加强防雷设施配备,2007年,该系统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首次在考试过程中应用“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我市还建设了在全国领先的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教学资源库、网络教研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三是促进服务。“教育e时代”工程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建立了××市八一网络远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首个面向部队官兵进行教育的八一网校。建立了“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大学堂”,成为司法教育、妇女教育、职业人才培训、社区教育服务等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我市“教育e时代”工程被信息产业部评为“全国首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两年来,我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教育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任期内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思路、措施

(一)加强规划研究,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我市教育新一轮的发展

要按照《××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教育中心、教育改革示范区、职业教育基地和教育合作中心,引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发展,并成为辐射东南亚的重要文化教育中心城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级市,积极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市)”,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

(二)加强统筹与指导,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通过经费调控、评价引导、教研推动、区域扶助、教师交流、待遇激励等方式,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彰显教育公平,促进我市教育整体水平的再提升。

(三)实施引进、培养与提高相结合,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上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认真贯彻省的部署,进一步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建立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以及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为主线,促进外引内培,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四)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要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义务教育经费由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规定,加大市对区、县级市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装备投入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述职人:×××

二○××年×月×日

例文3-12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班子

二○一○年述职报告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和市物价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委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区委、区政府“159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稳增长、促调整、抓改革、谋发展”的要求,突出发展和改革两大主题,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助推经济社会不断升级

(一)编规划、当参谋,决策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1.谋思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为科学编制好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年初,我们就提前谋划,委托××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开展了产业升级、社会保障、民生事业等事关我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前期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准确把握主题主线导向,始终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一廊四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确定了发展指标体系,以新理念、新方法,推动规划从“增长型”向“发展型”“时序型”向“时空型”转变。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听取民意、吸纳民智,先后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单位、统战系统等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10余次,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编制成为集中全区智慧、协调各方利益、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截至目前,“十二五”思路已印发全区、《建议》通过区委十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纲要》正在修改完善之中。同时我们加强对重点专项规划的指导,牵头编制的物流和社会事业重点专项规划进展顺利,其余各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2.抓调研,准确把握经济走势。作为区委、区政府的参谋部门,我委深入街道(镇)、企业,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并定期组织和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会,认真听取各部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意见,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高质量完成了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代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了2011年的目标体系和目标值建议。上述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商品销售额突破15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接近1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突破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继续位居主城前列。

3.谋长远,发挥好参谋部功能。我委强化了城乡统筹、物流产业发展、保税港区周边产业布局等重大问题研究,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同时,不断创新经济分析方式方法,编印了《参阅资料》5期,受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抓项目、重推进,带动江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前谋划重点项目,确保了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我委年初编制了《2010年重点项目名单》,提出重点建设项目126个,同时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立足于早启动、早谋划、早安排,当年8月中旬就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了2011年区级重点项目的征集和筛选,目前已编制完成了《2011年区重点项目初步建议名单》。在项目筛选过程中,严格把牢上报、调研、摸底、汇总、核对、筛选、衔接、确认几个环节的工作,力求项目计划内容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一年的运作,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促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合力已初步形成,各项目标任务都得到了有效落实。年内还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全面升级”战略,建立和完善了“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储备了200个具有战略性和带动性的项目,总投资近3000亿元,重点投向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十二五”重大项目库的建立,为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完善制度,强化项目日常监管。一是建立了重点项目旬报、月报和季报制度。通过这一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理顺重点项目统计工作机制,坚持重点项目月报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旬报制度,不断提高季度《重点项目运行情况分析》质量,及时向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上报重点项目进度、动态及投资完成情况。二是建立了动态监管制度。通过不断完善《重点项目专报》,适时监测重点项目运行情况。重点对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建设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同时会同区政府督察室加强了对重点项目的现场督查,并及时下发督查通报。三是完善了重点项目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批管理办法》,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断提高。四是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部门。

3.努力做好项目协调服务,促进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切实履行牵头职能。加强与项目责任单位、项目业主、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凝聚各方力量,以专题会议、上门走访等形式,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区工作。会同区环保局提出了“4+4+1”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快速推进次级河流整治项目获得市发改委审批,指导项目法人顺利推进招、投标工作,不定期督查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创建市模牵头工作,为我区按时完成4条次级河流整治和顺利通过创市模初验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抓好项目统筹服务。积极争取各方对重点工程的支持,先后与市、区有关单位进行多次磋商对接。为推动渝利、渝涪二线等铁路的加快建设,年内出台了相关用地补偿、考核等文件,为解决铁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还积极协助铁路施工单位办理临时弃渣场相关用地手续,全年累计完成渝利、渝涪二线弃渣场选址26处,总面积666.4亩。牵头协调解决了鱼嘴铺架基地182亩用地问题。多次走村进户做工作,宣传政策法规、化解沿线群众与铁路建设方的矛盾纠纷,防止了群体性上访问题和阻工事件的发生。在大力协调铁路与地方交通建设之间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也注意了切实维护我区的合理利益诉求。在我委和各方的通力合作下,目前渝利、渝涪二线等经过我区的铁路工程推进顺利。年内我们还积极支持了轻轨三号线、千厮门大桥、双碑大桥等市级项目的建设工作。

4.全力向上争资,资金争取再获新突破。2010年,经过我委艰苦努力,获得国家和市级各类资金总额超过1.6亿元,成为我委历史上争取上级资金最多的年份之一。其中及时争取到上级资金7800万元用于我区次级河流的整治;落实市级统筹和残保金6000万元用于市残疾人活动中心的建设;争取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资金900万元用于海尔电冰箱技改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40万元用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指导区级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编制了《××区“十二五”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规划》和《××区“十二五”城市垃圾集中处理规划》,将我区“十二五”急需建设的项目纳入了市级相应规划,从而为我区“十二五”争取上级资金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工作,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预计2010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有63个项目实现了开工,开工率达到90%。重点项目的投资完成额和开工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调结构、促转变,培育××区经济发展新动力

1.支持现代制造业做强。支持重点企业跨越式发展,为海尔等工业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034万元,长安汽车增幅80%以上,海尔实现产值增长200%。推动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和投产,包括60万辆微车生产线、亚洲最大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和海尔200万台中高档冰箱生产线开工建设,长客轻轨正式投产。

2.支持新兴产业做大。围绕“五大功能”定位,对金融业、物流业等产业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建成投用重庆工业服务港和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二期工程,特别是我委牵头的物流工作,年内建立了物流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项目推进工作会制度,及时解决了如中钢、中利等重点物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年内我们在配合三大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做好××港和××港的各项协调工作,两次组织区物流企业申报市级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组织相关单位参加上海物流节招商活动。

3.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华润中央公园、国奥村等项目开工建设,龙湖春森彼岸、珠江太阳城、鹏润蓝海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融资工作,为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和城中村拆迁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年共拆除危旧房148.8万平方米,完成了××、××和××等片区城中村改造116万平方米,在主城区排名第一;完成房地产投资198亿元,增长17%。

(四)抓民生、促和谐,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1.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为五职中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65万元,用于教学楼危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我区职业教育,申报的女职中、五职中职业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预计可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1500万元;××小学、××中学迁建工程顺利完工;××中学高中部迁建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

2.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区一院门诊部综合大楼已建成投用,启动了区中医院保健康复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区一院A区、B区二期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已开工建设。

3.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文化艺术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积极协助文广新局引进文化书刊市场入驻北滨路;推动了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完工,目前正在接受市级部门验收。

4.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山水丽郡二期704套廉租房基本建成;二是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全年共有4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面积达到11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9亿元,年内建成农转非安置房35万平方米,确保了农转非人员和困难群众能早日入驻新居。

5.强化价格和收费管理,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严格把握政策,认真执行调价程序,对涉及民生的重要公益性服务价格调整规范4项,实施成本监审2项。对全区182个《收费许可证》实施年审,涉及金额11694万元。清理区级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涉及收费单位(部门)21个,涉及项目235个。

6.加强市场监管和政策宣传,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在市场价格波动期间,认真落实中央和市保供应、稳物价的措施,及时规范观农贸的市场收费项目。通过重点检查、市场巡查、联合检查等措施和提醒告诫、市场调研等方式,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确保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加大价格执法力度,开展教育、涉农价费清理等6个专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7件,实施经济制裁17万元。发挥街(镇)价格监督站和12358价格举报电话作用,及时查处群众反映的价格热点问题。通过“阳光××”、××报、××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价格法规政策,正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

7.做好价格监测工作,及时反馈市场价格动态。明确专人定时、定点采集市场价格信息,及时撰写价格动态信息,完成月度价格监测分析12篇。加强对各价格监测点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价格监测人员学习培训2次,推进了我区价格监测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8.搞好刑事案件涉案物品价格认证工作,服务“平安重庆”建设。完成刑事案件涉案物品价格鉴定259件,鉴定标的371万元,有效地为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提供了办案依据。

9.搞好对口帮扶工作。完善与开县对口帮扶机制,捐款5000元,资助开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崇州市灾后重建的号召,牵头开展了“5.12”两周年回访等活动;牵头开展新农村帮扶工作,为××镇马井村争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20万元,筹集资金5万元用于马井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求突破、显亮点,扎实推进改革工作

1.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委承担了户改办的日常工作。为此,出台了“1+3”政策体系文件,编印了各类户改宣传资料7万份,组织了20余场宣传咨询活动,在街镇和社区、村委会设立了126个宣传咨询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截至12月31日,我区农转城整户转移1930户,共计12124人。

2.打造统筹城乡改革示范点初见成效。××镇被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乡村规划改革示范点后,我们深入实地调研,认真编制工作方案,并获专家评审二等奖。结合市区共建××镇国土整治等良好发展机遇,加上毗邻××新区的地理优势,强力推进××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集中居住、产业招商引资等领域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3.全力推动在全市率先启动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年内在配合区卫生局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同时,深入调研,大胆创新,提出了“药事服务费”改革的具体方案,受到市物价局的高度肯定。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防腐防线

(一)着力廉政教育,努力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

及时传达学习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同志在十届五次会上所作的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全区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及区纪委十届第六次全委会精神、××书记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区委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要点》,通报了2009年××区违纪案件查处情况。组织学习《两个条例》、领导干部“五不许”规定。组织干部职工上党课,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等活动。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测试,学习《廉政准则》,观看《平凡中闪光》《插翅难逃》《笑脸后的罪恶》等教育片,开展“宣誓暨忠魂”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干部职工的忠职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二)全力做好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专项牵头工作

1.深入推进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一是认真开展了滚动排查工作。我们按照市纪委和市发改委的要求,在对2008—2009年全区审批(核准、备案)、在建和竣工的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和企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240个项目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滚动排查了2010年1—9月共64个项目,共查出决策类问题14个,招标投标类问题28个,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施整改。通过对查出的42个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2010年10月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认真研究排查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源,研究制定了《××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区国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会审暂行办法》《××区评标专家抽取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有效遏制了项目招标、投标环节的腐败行为。

2.加强国有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管。一是加强招投标过程监管。我们加强了招标方式变更、招标文件会审、招标公告发布、招投标过程监督、投诉处理等招投标全过程监管,全年共组织招标文件会审127次,发布招标公告164个,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工程建设招投标行为。二是强化了招投标情况监测。继续实施了招投标统计分析制度。坚持实行招投标情况季度统计、半年分析和年度总结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我区招投标工作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仅通过招投标就节省国有资金6800万元。

3.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立。我委牵头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前期筹备工作,为此,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区调研学习,多次征求区相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制定的《重庆市××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建设工作方案》顺利通过了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的审议,该方案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进场范围、机构设置等内容。目前,我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已建立并开始运行。

4.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搭建价格信息服务互动平台,广泛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商场等“七进”活动,在全区8个街镇建立起价格监督站,在12个社区及行政村设立了价格联络点,宣传价格政策,受理价格咨询,处理价格投诉。此项工作得到了市物价局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基层群众的高度肯定。

三、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一)搭建学习和活动平台,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等精神,深入学习贯彻“1595”总体发展思路。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加强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发改委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钻研业务,进行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全年我委共组织各类业务培训10余次,加强了对经济理论知识、发改委工作技巧、基本建设程序、价格监测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的基础能力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年内投入资金建立了阅览室,结合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和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机关的活动,为每位职工订阅了《读点经典》《我们相信变革》《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等书籍。同时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为每位职工购买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业务书籍,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3.开展“头脑风暴”行动。组织开展“头脑风暴”行动,积极撰写案例,并向区委宣传部报送典型案例48篇。深入开展案例学习,定期召开案例学习畅谈会,每个干部都积极撰写案例和案例学习心得文章,共撰写42篇,有4篇被区委宣传部采用。同时,干部职工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组织他们参加区里的专题学习。按要求安排人员积极参加“××大讲堂”的学习,全委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增强。

4.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树文明新风、谱廉政新篇、争做创先争优先锋”主题演讲比赛,举办党课知识教育,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参加“千万市民文明劝导行动”和“清爽××、清洁社区”综合整治大行动,“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清明祭扫活动,全市主城九区发改系统运动会,“咱们工作有力量”拔河比赛,登山健身,“迎端午,爱国歌曲大家唱”经典诵读比赛,迎新家属联欢会等活动,促进了和谐氛围的营造。

(二)加强管理,提升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

结合“效能提升”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公开办事内容。通过印发《重大项目运行情况月报》和《重点项目运行情况分析(季报)》,利用网络和网站,制作办事指南展板,参与“阳光××”专题访谈节目,开通办事及举报热线,公开咨询投诉电话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我委的办事内容。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在行政审批时间再次缩减50%的同时,将大厅的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了××区行政审批系统,采取集中接件、统一转办、分工办理、严格督查的工作模式进行审批项目网上监督。截至目前,我委在××区行政审批系统中的工作均无群众举报、通报批评等情况发生。

(三)民主公开,严格按规定选拔任用中层干部

坚持从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提高民主意识、健全民主制度等方面入手,将《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贯穿和体现在识人、选人、用人和管人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明显成效。一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大问题坚持党组集体研究决定。二是严格标准条件,按照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资格选用干部。我委坚持“凭实绩、重德才、看民意”选用干部,并注重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让政治素质好、思想解放、文化程度高、懂专业知识、成绩比较突出的年轻干部走上机关中层领导岗位。三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严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我委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考察的必经程序,对民主推荐得票低、民主测评不过关、群众信任度低的干部不予提拔。2010年1月,因机构改革,原物价局并入发改委,从工作需要出发,对中层干部全部进行了重新公开竞争上岗。在选拔任用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空岗预告、竞聘演讲、公示、考核考察、酝酿讨论、任免、报相关单位备案等各个环节一步不缺,并按要求对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全程记录。四是认真做好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考察材料、民主推荐表等资料按照要求及时进行了整理归档,建立健全了科级干部廉政档案。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领导班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围绕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大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始终保持了领导班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是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统筹全局的工作水平。领导班子成员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和开展各种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视野,统筹发展全局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二是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坚持党组议事规则,按照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重大问题提交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做到了坦诚相待、团结和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三是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着力塑造勤政务实的班子形象。领导班子一班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含辛茹苦,勤奋工作,积极为××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较好地展示了班子的创造活力,树立了班子的良好形象。四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廉洁自律的表率作用。班子成员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按市区要求认真开展了“三项治理”工作。年内制定了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对党风廉政责任制任务进行分解。一年来,委内无一例职工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五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关注民生。处级领导班子在“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活动中,积极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排忧解难,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撰写了《××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推动户籍改革惠及民生利益》《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治》《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中商业贿赂问题治理实证分析》等调研报告。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委职工的艰苦工作,我委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区2009—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被评为优良单位;被市物价局评为2010年度全市价格举报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参加主城九区发改系统运动会获二等奖;参加××区“咱们工人有力量”拔河比赛获优秀组织奖。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尚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1595”总体发展思路,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创新工作,提高效能,为实现江北经济社会全面升级而努力奋斗!

述职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班子

       二○一一年×月××日   

【注释】

[1]居民:指有固定工作或从事家庭经营活动的人员,下同。

[2]常规工作日:指周一至周五,下同。

[3]常规休息日:指周六和周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