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剧艺术原理
1.3.10

周华斌

很高兴地读完了施旭升教授的《戏剧艺术原理》,欣然为之作跋。

我始终认为,戏剧,在所有地区、所有民族都广泛存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共生现象。戏剧是动态的,活性的。包括原始戏剧、原生态戏剧在内的戏剧,不但贯穿于人类的文明史,而且活跃在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是各地区、各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戏剧形态而已。

于是,我视戏剧为文化艺术的一种本体(或母体),将不同的戏剧形态视为分支(或枝体)。从“本体”理论出发来观照戏剧的观念,我称之为“大戏剧”观念。

施旭升教授的这本书,便是从“大戏剧”本体出发,来阐论它的艺术原理的。

这本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在我们中国,几乎整个20世纪,戏剧形成了两大体系,一个是受西方戏剧影响而出现的“话剧”(Drama)艺术体系:一个是传统戏剧形态的“戏曲”(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艺术体系。此外,又有其他类型的舞台剧,如歌剧、舞剧、音乐剧,以及银幕、荧屏载体上的戏剧形态,如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等等。

理论界同样如此:前者的探索多着眼于西方文论和西方戏剧形态,如悲剧、喜剧、正剧理论;古典主义;启蒙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以及作为“现代派”而以“新潮”面目出现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小剧场戏剧,等等。后者的探索多着眼于传统文献和传统戏曲形态,如写实、写意;程式;虚拟;唱念做打;四功五法;声腔、剧种、流派,等等。两个体系虽有交融,但史论研究基本上分道扬镳。至于作家作品,大抵属于文论范畴,与艺术和美学范畴有一定的距离。

或以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电影、电视剧各自为本体,不是没有道理。我却视之为“大戏剧”的分支。多年来,“分支”研究多有建树,然而枝繁叶茂,不可忽略根本。以戏剧之“本”为根基,关注、研究、创作各种类型的戏剧,探索其间相通而又相异的基本原理和艺术规律,可以科学地把握戏剧发展的动向,清醒地归纳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效地实现戏剧艺术的创造和创新。

我国学界对戏剧基本原理的认识源于西方戏剧理论,随着话剧、戏曲和其他戏剧形态的发生、发展,与时俱进。五四以来,先贤们对戏剧的基本原理不断探索,颇有建树(1)。更为普遍的,则是从古希腊戏剧到现代戏剧的相关译著和论文(2)。如今地球变小了,中西文化交流增多了,戏剧形态拓展了,能够融会古今、贯通中西,在总体上把握和阐论戏剧基本原理的论著实不多见。有之,便是这本与国际接轨的、很有新世纪学理思考的《戏剧艺术原理》。

施旭升教授执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已有7年,主要从事《戏剧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此之前,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叶,他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为文艺美学硕士、戏剧戏曲学博士,学风端正,治学严谨。他的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戏剧的文化逻辑——话剧与戏曲的关系研究》,横跨话剧戏曲,视野开阔。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后,施旭升曾先后分别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台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眼界更开。中国传媒大学的“戏剧戏曲学”专业涵盖话剧、戏曲、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多种形态,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学术思想比较开放,如今他正在参与翻译《世界戏剧史》。这一切,都为他这部《戏剧艺术原理》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本书是准备用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材的,至少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

1.视野开阔,涵盖面宽。所涉戏剧,从原始戏剧、民间戏剧到近现代剧场戏剧、影视剧,中西兼顾,雅俗并论。

2.观点鲜明,观念前沿。对“戏剧”的理解,侧重于“艺术”层面,不限定于“文学”层面。例如,关于戏剧的形成和发展,不作一元式的“源流”考辨,而取文化艺术的“发生”。其中,涉及东西方民族各自的文化观、艺术观底蕴,乃至现代意义的融通交流。又如剧场,不限定于物理性的场所,重在观演双方的“现场”、“当场”乃至“心理场”,从而涉及小剧场和影视剧中的“表导演中心位移”。

3.论述严谨,学理性强。作为教材,本书体例规范,引证周密,各章均点明重要概念,提炼参考题,书末罗列参考书目。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性教材,全书所论,涉及艺术学、美学、哲学、民族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丰厚的学科范畴。其间学理性的阐论具有思辨性,可引发学术论文选题。例如,关于戏剧观念,认为“影视剧作为舞台剧的延伸,需要借助于现代传媒将自己的生命载体从舞台过渡到银屏。……戏剧的这种‘泛化’现象使人们在观念上再也不能把戏剧仅仅拘囿于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剧,同时也是电影电视这一新型艺术样式的本质属性”。(第四章,戏剧的观念)又如,关于戏剧艺术功能的多维度审视;关于戏剧的具象、抽象、意象;关于戏剧的传播与接受,等等。

学无止境,作者自谦道:本书采用“开放式的、未完成状态的结构”。既求创新,又留余地,这是作为一名学者教授的良好品德。

是为跋。

【注释】

(1) 如熊佛西《佛西论剧》、张庚《戏剧艺术引论》、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董每戡《说剧》、谭霈生《论戏剧性》,还有实用性较强的各种《编剧概论》,以及散见于各类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均为本书所引。

(2) 如[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德]莱辛《汉堡剧评》、[德]黑格尔《美学》、[德]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英]阿·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美]布罗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等,亦为本书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