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剧艺术原理
1.3.2.1.2 二、戏剧动作的特性

二、戏剧动作的特性

惟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人的心里有着不同的感受,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物个性;从而,在戏剧中,那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动作,能够成为表现人的个性的最有力手段。它不仅能够体现人的内心的精神体验,同时也可以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促进戏剧情节的发展。所以,戏剧动作在本质上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动作,而表现出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一些基本特性。

首先,戏剧动作具有直观性。古往今来,戏剧无非都是借助于各种人体动作,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戏剧动作,首先必须是属于身体的,属于感性的活生生的人的创造,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造型及其运动以及语言来表现的。所以,戏剧动作应该包括剧中人物的所有的言行举止;而且,这些还往往需要经过形体、声腔等方面的严格训练,形成相当的表现力度。也就是说,戏剧就是通过演员的活生生的且富有意味的言语动作来塑造人物、体现性格、展现人的精神世界,并进而揭示戏剧冲突、显示人物命运的变迁及其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其次,戏剧动作具有目的性。动作总是出自于心灵,心灵的体验构成了戏剧动作的基本动因,即戏剧动作为什么会产生及怎样产生。在生活中,人们的动作有些可能是下意识的、出于本能的,而在戏剧中,一般来说很少有纯粹的外部动作。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戏剧中的所有“动作”几乎都是有其内在的依据和目的,都是在某种假定的情境中的艺术的表现。因此,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准确、充分的依据。特别是在戏剧的具体的规定情境当中,目的不同,动作不同,动作时的心情、心理状态以及动作节奏、进行方式也就不一样。从而,动作的表现必然受制于人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愿望、要求等,并且需要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些动作也就成为人精神世界的直观表现。因此,通过动作,能够最直接、最迅速地让人洞察主体的内心世界。

其三,戏剧动作必须有流贯性,也就是戏剧动作必须在一个故事情节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加以呈现。其主要特征就是“流动性”,也就是戏剧动作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往往是由别的动作引发出来,它同时又引起下一个动作。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从而,不仅呈现在一部戏剧作品中的主导性动作(总体动作或贯穿性动作)有着自身的连贯性和明显的逻辑展开的层次,而且,戏剧舞台上角色表演的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表情,亦即某个剧中人的单个行动(具体动作),也都是在一系列事件过程中展开的,形成剧中角色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行动的有机综合体,并组成一个有起有迄的完整行动过程。因此,戏剧行动又具体可分解为上升动作、下落动作、高潮点等;它们彼此连贯并贯穿全剧,形成一个总的完整的“戏剧动作”。

以上三个方面,体现了戏剧动作的基本属性,也就是剧中人物(角色)做什么(对象)、为什么做(动机)以及怎样做(过程)这三个方面的结合。它们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得以具体体现,成为一种艺术创造的样式,归结为一点,就是戏剧动作的整一性;而且,这种动作的整一性也就成为戏剧之为戏剧的一个关键。在西方古典主义“三一律”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也就在于动作的整一性。同时,这种“整一性”也显示出,戏剧不仅仅是对于现实人生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整一性的戏剧动作的创造来体现对于社会人生的观照。故而,任何成功的戏剧作品中的动作都是精心设计、反复排练的结果,甚至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虽然,戏剧的表演中也并不排除导演和演员在某种程度上的即兴发挥;其中的某些兴之所至的动作,也可能饶有趣味,甚至往往犹如神来之笔。然而,即使是这种即兴表演的戏剧动作,也往往是得之于演员长期的习养,也必须服从于整一性的总体动作,否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可能游离于总体动作之外而成为赘疣。特别是在那些有着深厚传统的戏剧样式当中,其戏剧动作不仅要使人物行动起来,而且还要尽量符合程式规则;不仅要惟妙惟肖地模拟生活,而且还要展示动作本身的干净、利索、准确、到位等形式美。比如,在中国戏曲当中,就不仅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而且,还需要使剧中的唱、念、做、舞完美地契合剧情、表现角色性格心理。从而,只有具备了这种指向一定的艺术目标的整一性,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戏剧动作的美感魅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