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剧艺术原理
1.2.2.1.5 五、“两希”文明与西方戏剧传统

五、“两希”文明与西方戏剧传统

无疑,就西方戏剧传统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而言,它离不开构成现代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也就是一般习惯所称的“两希”文明。前者发端于希腊半岛,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后者虽由小亚细亚传入,但在整个中世纪统治了欧洲一千多年。

由“两希”文明传统而来的,是西方戏剧发展过程中由文化对抗而带来的历史阶段性以及艺术精神上的差异性和形态上的互补性。在古希腊文明中孕育生成的光辉灿烂的悲剧和喜剧以及在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文明中生发的宗教演剧和民间戏剧成为西方戏剧的重要源头。它们分别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戏剧的“远源”和“近源”。或者说,西方戏剧传统由此而呈现出明显的两大源流: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传统和莎士比亚式的戏剧传统。这也就是日本学者河竹登志夫在他的《戏剧概论》中所指出的戏剧的“两极”样式:一极是古典主义的戏剧,指的是“始源于希腊古典悲剧,及至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尤其是到拉辛时达到了顶锋、并与易卜生及其他近代写实主义一脉相承”的戏剧样式;另一极是“巴洛克”戏剧,指的是那种不遵循“三一律”的法则,“同古典主义的收敛性、向心性的特点相反,具有分散性和离心性”的戏剧样式。(8)台湾戏剧学者姚一苇也在他的《戏剧原理》中揭示了西方戏剧的这两大传统:希腊传统和中世纪传统。他认为,前者属于希腊文明的产物,后者则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分不开;前者是内敛式的,后者是开放式的。(9)

然而,无论是河竹登志夫还是姚一苇,都还是着眼于戏剧的外部形态的差异。而事实上,在“两希”文明传统的母腹中孕育生成的西方戏剧,不仅在外在形态上留下了各自鲜明的印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品格上显示了西方戏剧精神传统的内在差异,而且它们共同铸就了西方戏剧的灵魂。

就外部形态而言,西方戏剧传统中确实有着内敛式的戏剧和开放式的戏剧的差异,恰如河竹登志夫所言,它们形成了各自的源流,分别秉承了古希腊戏剧以及与中世纪希伯来文明相共生的宗教戏剧和民间戏剧的传统,又在后来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中显示出鲜明的形态样式上的差异。只是河竹登志夫将西方戏剧传统中的两种戏剧模式普遍化为人类戏剧所共有的,他只注意到人类戏剧的共性,而忽视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内部的戏剧的个性特点。

就戏剧精神而言,希腊文化所体现的入世精神、乐观情怀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体验,希伯来文化所强调的人类罪感意识和忏悔品格,对于西方戏剧的精神品格的塑造之功都是不可忽视的。虽然西方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更多的属于希腊传统的延续,而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浪漫主义戏剧则与中世纪民间戏剧的精神传统有着更直接的关联,但是,两者之间还有着相互兼容及相互影响的一面,作为某种精神原型共同影响着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戏剧的精神品貌的形成。

惟其如此,西方戏剧传统中的这两种戏剧固然有着各自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在戏剧的形态结构、观演关系乃至艺术精神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毕竟只是属于西方戏剧这一大的传统内部的差异。至于河竹登志夫提及的与所谓“巴洛克”戏剧有着某种相似性的东方戏剧,其实更有着其自身的文化渊源和艺术品性,当然也就需要另当别论。这也就是我们下一节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