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进世界名校:英国
1.3.2.5 第五节 英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案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第五节 英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案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简称LSE)堪称为英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一方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社会科学类大学之一,其社会政策、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会计、金融、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在全球久负盛名;另一方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百年大学比比皆是的英国并无历史优势,也无豪华气派的大学校园。那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如何在以上学科领域内取得成功,而毋庸置疑地成为世界社会科学类大学的标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立于1895年,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的一员。根据2010/2011学年的最新统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现拥有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 203名全日制学生,其中本科生4 156人,研究生5 047人,研究生比例过半[9];学校的教职员工超过3 000人,其中大约45%是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学校目前设有会计学系、人类学系、经济学系等23个学系(见表4-16),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专业。在2008年英国高等院校科研评估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参评的14个评估单元中,均有科研活动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2011年《泰晤士报》发布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列第三名,仅次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2011年“完全大学指南”发布的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列第四名,仅次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2011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社科领域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列第15名。在2011年ARWU学科领域排名发布的社科领域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列第24位。截至目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已经有16位校友或在职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培养了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金融家索罗斯、哲学家罗素、欧元之父蒙代尔等为代表的大批精英人才[10]

表4-16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各学系

img163

资料来源:http://www2.lse.ac.uk/home.aspx.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所以能从创立时为劳动阶层建立的一所默默无闻的夜校,发展成为当今在社会科学领域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学术殿堂,主要得益于其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经验,我们发现:

首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直执著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自成立起至今就始终坚持其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方向,逐步形成学科特色与优势。在19世纪末的英国,由于当时的教育和科研还不能满足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发展需求,人们都对英国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的研究地位感到担忧,建立一个系统的经济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呼声日渐强烈。1894年8月4日,西德尼·韦布(Sidney Webb)等四名费边主义者决定建立一所社会科学领域内以教育和研究为主体的学校,以通过研究贫困问题和分析不平等现象来从整体上改良社会。他们在第二年利用亨利·亨特·哈钦森(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万英镑捐款,创办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1]。在建校之初,韦布等人就致力于创办一所与牛津、剑桥等传统大学完全不同的学校,一所定位于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全新大学。为此,他们参照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的组织框架,确立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组建方案,采用了全面涵盖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安排。经过讨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目的也逐渐清晰,主要包括独创性的讲座、为发现事实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以及对研究者的培训。正因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定位从建校起就非常明确,学科方向也及时地回应了时代的需求,所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成立后的短短15年中就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科学类的高级研究中心[12]。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依旧没有向工科、医科等学科领域拓展,没有简单地去追求学科的规模和覆盖面,而是坚持秉承创校精神,将“打造世界领先的、最具国际化的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心”作为今天的发展战略目标[1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社会科学长达100多年的专注在英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种专注使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中能够不断积累学术资源,不断取得突破,在把学术推向精、深发展的同时始终占领着学科发展的前沿。

其次,一批学术大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英国最早建立的人文社科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开始就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著名学者,他们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伟大贡献。例如,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文学大师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就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第一任校长、政治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阿尔伯特·塞缪尔·休因斯(William Albert Samuel Hewins),在管理上推行实用主义,持续地致力于寻找商业需要与高校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早期学科的发展;1915年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统计系教授的亚瑟·鲍利(Arthur Bowley),对经济统计学科的发展影响很大,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统计学科成为世界领先的以定量方法研究社会科学的中心;莉莲·诺尔斯(Lilian Knowles),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一批研究生,毕业于1899年,并在1903年之后返校任教,成为英国经济史学系第一名教授,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新学科中一位有重要影响的老师;此外还有英国最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第二任校长麦金德(H.J.Mackinder)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早期的学者之一、英国法学家阿尔伯特·维恩·戴雪(Albert Venn Dicey)等知名学者,也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早期的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此为基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又在众多学术大师的影响下继续得到了极大提高。例如,约翰·希克斯(John R.Hicks)、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William Arthur Lewis)、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等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哈里·约翰逊(Harry G.Johnson)、弗兰克·哈恩(Frank Horace Hahn)等著名学者,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成果举世瞩目[14]。再如,卡皮·波普(Karl Popper)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逻辑学和科学方法领域的著名学者,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罗伯特·特雷尔弗德·麦肯齐(Robert Trelford Mackenzie)建立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政治社会学学科,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全英国该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社会哲学领域的主要人物希默尔韦特(HildeHimmelweit),成为英国第一位社会哲学领域的教授,创建了社会哲学系等[15]。可见,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创建初期和快速发展阶段,始终云集着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正是这些学术大师引领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发挥着凝聚更多学术人才和学术资源的核心作用,从而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学科能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再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其学术争论和辩论的气氛而闻名于世。建校100多年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直保持着观念的开放,倡导学术辩论和兼容并蓄。在这里,各种具有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学派可以找到安身之地。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既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希克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左派的摇篮,又是以冯·哈耶克、罗纳德·科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右派的温床。不同思想、不同派别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碰撞,极大地刺激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开发知识的活力,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氛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为学术大师的研究探索和学科的学术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最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发展一直坚持结合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建校初衷之一就致力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也一直非常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来参与社会实践。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第四任校长威廉·亨利·贝弗里奇(Sir William Henry Beveridge)在1942年发表了《社会保险和综合服务报告》(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也称《贝弗里奇报告》(Beveridge Report),这份报告成为英国内阁社会改革的重要项目,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带来了持久不衰的地位与声誉。再如,在20世纪30年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C.Robbins)对学校的经济学科,乃至整个经济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内,他作为内阁战争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对二战期间和战后的经济管理都提出了重要建议;在国际上,1943~1944年间,他作为英国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为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参与制定经济规则和建立各种经济发展机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专业在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同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社会声誉。此外,还有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之一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倡的“第三条路”(The Third Way)政策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综上所述,虽然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财力、物力的支持,但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始终还是人的因素。虽然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和路径,但是我们至少能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中体会到:明确的学科定位、一流的学术人才、宽松的学术气氛和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正是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综合性大学比比皆是的今天依然表现卓越、享誉世界的法宝。

小结:世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和基石。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从英国高等院校科研评估和英国大学学科排名来看,英国有一些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领先优势,学科综合实力雄厚;还有一些高校仅在个别学科专业具有优势,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从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和学科排名来看,英国的一流学科数量和实力虽仅次于美国,但大幅度领先其他国家,具有众多世界一流学科,因此英国具有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高等教育强国。

【注释】

[1]刘念才,程莹,刘莉,赵文华.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J].高等教育研究,2002(2):19-24.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7.

[3]殷丛丛,张艺瀛.大学学科排名对我国学科建设的启示[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54-57.

[4]晏湘涛.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47-50.

[5]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

[6]杨明.政府与市场——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7]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11/11_07/11_07_572412.pdf.

[8]刘念才,程莹,Jan Sadlak.大学排名:国际化与多元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6.

[9]http://www2.lse.ac.uk/aboutLSE/statisticsOnLSE/pdf/Table%20A.pdf.

[10]http://www2.lse.ac.uk/aboutLSE/keyFacts/home.aspx.

[11]http://www2.lse.ac.uk/aboutLSE/lseHistory.aspx.

[1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知名院校调研报告——伦敦经济学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3]http://www2.lse.ac.uk/aboutLSE/lseVisionAndStrategy.aspx.

[14]http://www2.lse.ac.uk/researchAndExpertise/PioneersOfTheSocialSciences/economics.aspx.

[15]上海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知名院校调研报告——伦敦经济学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