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进世界名校:英国
1.3.2.1 第一节 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

第一节 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

学科是知识或学习的一门分科,尤指在教育制度中,为了教学、学术研究等活动将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安排。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校划分教学和科研单位的基本标准,因而也是高校各项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正如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所言:“一门门的知识称作‘学科’,而高等教育组织正是围绕这些学科建立起来的。”[2]学科的发展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以及对社会贡献程度的综合体现,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

一、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标志

学科建设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举足轻重。学科是一所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学科水平是反映一所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和评价标准,但无一例外都有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和物理,美国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医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和物理学等[3]

鉴于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标志,用一流学科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科排名与学科评估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也正好说明,学科是高校质量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和视角。目前,世界知名的各大学排行榜都将学科水平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或者直接按照学科对学校进行分类排名,来衡量高校的办学水平。除排名外,以英国高等院校科研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为代表的高校评估,也将学科作为评估单元。因此,建设一流学科是提升大学质量和声誉、获得更多办学资源的必要途径。

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一流学科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积极构建综合性学科体系。世界一流大学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非常重视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此外,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开发的结合,以实现有效创新、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学科体系布局。学科体系是一所大学的基本架构,其构建和调整都与时代的需求密切相关。一些高校抓住时代机遇,回应时代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成功地跻身到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抓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需求,建立了世界领先的航空学科和核物理学科,其后不断根据不同时代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增设新的学科门类,促进学科设置由单科向多科发展,构建了以文理学科为基础,以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相互交叉、促进、融合的学科体系,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三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是在某个或某几个特色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动学科体系整体水平提高。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围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组建了布鲁克斯世界贫困研究所(Brooks World Poverty Institute),迅速提升了该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促成加速器的发明,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也打破所有学科均衡发展的传统做法,重点发展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学科,终于在电子工程学科实现突破,与“硅谷”共同崛起为世界高技术研发的顶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坚持自身的定位,绝不盲目增加人文社科类和医药科学类的学科专业,成为精干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四是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形式多样的跨学科研究组织。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拥有数量庞大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力争在新学科的发展中抢先占据优势和领先地位[4]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学排名和学科评价对学科质量的关注,还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和现状,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将大学引入世界一流之巅的必由之路。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中流砥柱,是一流大学的特色优势,是“一流大学”这个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二、一流学科的内涵与特质

把握一流学科的内涵与特质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前提,也是判断学科质量的内在要求。一流学科的判断过程实际上是对不同高校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围绕该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经费、办学声誉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表现展开,而学科排名和学科评估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就是衍生于此。我们把握一流学科的内涵与特质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展开。

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流学科汇集了以学术大师或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一批顶尖学术人才。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丰硕的研究成果、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卓越的判断能力,是所在学科领域的权威,是学科方向的把握者、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源泉,对于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凝聚着一批出色的学术人才,形成了高校的核心学术力量,能使学科和大学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学术重镇。正如田长霖先生所说:“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进了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Von Karman),钱学森先生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了这两个人,加州理工学院就世界知名了。”[5]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流学科是培养该学科领域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一流学科由于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非常具有优势。以剑桥大学的物理学为例,其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从成立于1874年至今培养了众多物理学领域的顶尖人才,仅电子的发现者——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森(J.J.Thomson)就在其任职期间培养了卢瑟福(Lord Ernest Rutherford)、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查尔斯·威尔逊(Charles Wilson)、弗朗西斯·阿斯顿(Francis Aston)、欧文·理查森(Owen Richardson)、劳伦斯·布瑞格(Lawrence Bragg)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此外,由于一流学科在生源和声誉上处于优势,因此所培养的学生也更有机会获得就业市场的青睐和较高评价。

在学术研究上,一流学科拥有充分的学术资源,坚持前沿的、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是高校的学术优势。学科就要有学术,没有学术就不能称其为学科。学术是学科存在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科的学术水平高低,决定着学科在学术领域的优势和地位。一流学科都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重视学术创新,对扩展学科知识和推进学科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一流的学科在学术成果产出的规模和质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这点已被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的、对学术质量进行评价的学科排名结果和学科评估结果证实了。

在经费投入上,一流学科得到了更多渠道、更大规模的支持。学科的发展以人为关键,以物为支撑。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和政府公共财政有限的背景下,政府、高校、拨款机构等部门都主动或被动的实施绩效管理,加强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有效整合,采取重点投入和优先发展的策略来打造优势、提升竞争力。英国的高等院校科研评估就是对高校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活动进行质量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科研拨款挂钩,以保证更多的资源流向一流学科,促进本国一流学科的发展,提升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在办学声誉和社会贡献方面,一流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各高校的一流学科凭借培养出的各行各业的优秀拔尖人才,以及产生出的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流学科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办学资源。

由此可见,一流学科是竞争与比较的结果。一流学科在与其他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时,具有科学发现的领先权,占据学科发展的制高点,代表了学科发展的现实最高水平。这些就集中反映在一流学科具有该学科领域的顶尖师资队伍、优质生源和毕业生、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学术产出,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