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用文写作
1.4.5 综合实训拓展 演 讲

综合实训拓展 演 讲

【知识短文】

一、演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必然要发表见解、提出主张、释疑解惑、抒发感情,以达到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在这种活动中,无论是演讲者、主持者抑或是听众,都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和心理定势,都十分重视演讲的实际效果。就演讲者来说,当然力求当场感动听众、说服听众,达到预定的目的。就听众而言,从社会价值观念出发,同样也希望从演讲中获得知识和启示。至于演讲主持者,本来就承担有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演讲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的任务,更希望演讲活动各方面和谐,圆满成功,达到最佳的实际效果。一场富有吸引力的好的演讲,不仅可以生动地反映生活,揭示真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演讲活动所发挥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是社会实践的直接需求,同时,演讲活动本身也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演讲,不仅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艺术通过形象使人认识真理。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听众心悦诚服,精神振奋,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利,导之以行”。为此,常常要借助于音乐、相声、小说等多种文学艺术手段为其服务,并体现现实生活内容。

(一)演讲的基本特征

1.以听众为对象

演讲不同于平时交谈,它的基本组成形式是“演讲者”和“听众”。在演讲过程中,总是一人在台上系统地把自己有准备、有组织的思想观点公开传向一定数量的听众。同时,“听众”也会反馈“演讲者”,直接作用于演讲。比如,演讲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时,他的思想感情、举止神态都直接作用于听众和演讲主持者。演讲听众接收到这些信息,或欣然赞许,开怀大笑;或心存疑义,无动于衷;或惊或喜,或悲或叹,都会在现场流露出来。演讲者与听众如能协调适应,演讲就可望成功。而听众之间是否融洽协调、文明礼貌,直接影响到现场秩序和气氛。良好的现场秩序和气氛是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

2.演讲以影响、改变他人的思想、行为为目的

演讲者可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其新的生活体验、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思路,引导向历史和现实的纵深掘进、开拓,反映出崭新的生活理想和时代意志,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演讲显示出导向功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宏大目标而坚韧不拔,开拓进取。

3.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演讲者通过口语和体态语言的媒介将演讲信息传达到听众那里。由于演讲是“一人讲,众人听”的口语表达方式,因而演讲者在发表见解、叙事说理时,不可能像平时交谈那样互为前提、相互引发,也不可能像平时交际中常采用的某些不言自明的神传意会来代替语言。演讲者必须通过自身的有声语言材料和相应的体态语言来层层展开演讲内容。

4.实用性强,富于鼓动性

演讲极富鼓动性,它是以政论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求旗帜鲜明,主题显露;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毫不含糊。它说明问题,深入浅出;阐述主张,纵横捭阖;判断、推理、论证,逻辑严密;加之辅以表情、姿态、声调和手势,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紧紧吸引听众,产生较大的鼓动作用。演讲的适应面广,政治、经济、学术、道德或其他社会问题,都可以作为其信息源,成为演讲的题材;人们不论是老、中、少,只要具有听讲能力,都能成为信息的受体,为演讲的听众。演讲主要凭借口语表达,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准备。事实上,演讲是最经济、最直接、最实用的宣传教育形式之一。

(二)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

1.口语化

“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话语的基本要求,即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如果语言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执行公务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可是这位战士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讲台,大声说:“我‘独眼龙’又回来了!”会场里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语言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通俗易懂

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过于专业,谁也听不懂,那么这场演讲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的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

3.生动感人

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由此可见,要想演讲得好,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4.准确朴素

准确,是指演讲语言能够确切地表现讲述的对象——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演讲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解,认识必须准确;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朴素,是指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辞藻的华丽。如果过分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反会弄巧成拙,失去朴素美的感染力。

5.善于控制现场

现场是指演讲听众的情形表达状况,听众接收到演讲信息后,或欣然赞许,开怀大笑;或心存疑义,无动于衷;或惊或喜,或悲或叹,都会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形成现场气氛。当现场气氛过于热烈时要适当地降一降温,当现场气氛过于平静,也就是所谓的“冷场”时要适当地挑起听众的热情。总之,演讲现场应该是活跃而不吵闹,安静而不冷场。演讲者必须善于控制现场,与听众相互呼应,演讲才可望成功。

(三)演讲的要求

在会场上演讲,有两个基本要诀:一个是自信与勇气,一个是在众人面前保持从容清晰的思索能力。

很多著名的演讲家最初在会场上演讲时,都曾为难堪的不自在及恐惧的情绪所困扰,后来经过苦练与学习,才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克服了。美国大演讲家詹宁斯曾经承认自己在第一次尝试时,两个膝盖颤抖得碰在一起;美国幽默天才马克·吐温说他第一次在会场上演讲时,觉得满嘴像塞满了棉花,脉搏跳得像在争夺赛跑奖杯。还有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第一次在会场上演讲也是失败的,所以不要惧怕,鼓起勇气,做一个自信而勇敢的演讲者。

另外,在会场上演讲,切忘冗长,到佳处便要停下。演讲要越短越好!一个演讲者若不能缩短他的演讲使之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就不会受欢迎,而且有时还会使人产生厌恶的感觉。

【听说实训的要求与内容】

一、实训目的

了解演讲的特点,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并能在各种场合进行精彩的演讲。

二、实训要点

可以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从多种角度进行演讲训练,培养良好的演讲能力。注意通过激越的情怀、强烈的节奏以及深刻的说理来增强思想内容的表达。

三、实训任务

任选以下题目进行演讲,限时3分钟。

1.让青春无悔。

2.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

【实例借鉴】

礼节性的讲话和其他演讲一样,关键是要知道在特定的场合该讲些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么讲,不该怎么讲。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讲话》堪称典范。

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讲话

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客人们表示欢迎。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之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要实现。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巨大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也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最后我建议: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的健康,为其他美国客人们的健康,为在座的所有朋友和同志们的健康,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干杯!

【点评】中美建立实质性接触以来,让美国人深感头疼的大问题,就是中方坚持把中美之间的分歧写进联合公报。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美国不得不以赞赏的眼光接受中方的建议,并把这种外交范式发展成以后的惯例。周总理的演讲,礼貌而又坚持原则,特别是在讲到中美分歧时张弛有度,体现出外交家的风度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