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用文写作
1.2.3 综合实训拓展 能说会听

综合实训拓展 能说会听

【知识短文】

一、口语交际,适应人际交流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欲交往,言为先。人际交往最外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口语交际,要参与社会活动,能说会听是起码的要求,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首先是用言语来表达和实现的。在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说话,但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简洁得体、富于表现力,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口语训练来培养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

二、听说同步,掌握信息,加强交流

听、说是以有声语言为信息载体的活动:说,输出信息;听,则导入信息。人们都是靠听、说两种方式与外界交流联系的,所以,学习和掌握听说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口语信息稍纵即逝,因此发出信息要做到清晰准确,接受信息应当全神贯注,细心领会讲话人的真实意图。要做到能说会道,倾听不仅要用耳,更要用心,即要聚精会神地听别人说,准确及时地获取讲话者传递的信息,并随之思考,以分析说话者的思路,同时预测其下部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提高自己的听力与思维能力。

【听说实训的要求与内容】

一、实训目的

听话能力:听新闻或听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要求能复述基本内容,能说出要点和中心。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做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说话能力:说普通话。回答交谈,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要求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二、实训要点

听新闻或听一般性发言,要抓住中心和要点。

听读记叙性的文章,能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

听读说明性的文章,会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听读议论性的文章,可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

听课、听报告,能做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

参加讨论,应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

【实例借鉴】

北大2011年高招录取结束顶尖学生青睐北大

2011年,北大招办负责人拒绝透漏任何关于录取状元和各省前十名考生的信息。他表示,北大招生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招收高考成绩最优秀的考生,而是要招收那些未来能够改变世界的领军人物。尽管今年北大仍然和往年一样,招收了一大批各省市分数最高的学生,但北大更为欣赏和看重的是分数背后蕴含在这些学生身上的理想抱负、旨趣、创造力和好奇心。

增城中学一学生被香港大学录取

记者日前从增城中学了解到,该校2011届高三学生邓佩思以文科总分639分被香港大学录取,媲美“清华”“北大”的高考分数,还要全英文面试,外加每年约15万港元的学杂费,要读香港高校实属不易。

【点评】在第一则报道中,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北京大学的竞争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北京大学所面临的挑战,从“北大招办负责人拒绝透漏任何关于录取状元和各省前十名考生的信息”可以听出,北京大学已经不再是各省市高考状元报考大学的唯一志向,一部分莘莘学子的价值观念在悄然转变。第二则,在正面宣传“2011届高三学生邓佩思以文科总分639分被香港大学录取”报道中,细心的听众可以听到北京大学正在接受挑战的潜台词。

三、口语训练

听读朱子彦教授的《三国史新论》。

【听读资料】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经过历朝历代的颂扬,其忠于汉室之高风亮节,以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更是被历代统治者以及普通民众抬到了“昆仑”般的高度。朱子彦教授经过多年研究以为,诸葛亮的事功、智慧、德操均被后人无限夸大。从历史的角度看,诸葛亮既非神,也非圣,但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把他高高地供奉在神坛与圣坛上。现在,国人确有必要重新解读诸葛亮,将他从神坛上、圣坛上请下来,去掉其头上耀眼的光环,以理性的目光看待之。

朱教授指出,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当时的曹操、孙权有着相对雄厚的人才谋士储备,诸葛亮并不足以受到他们的重用。而刘备却是一个极具升值行情的潜力股,而且身边出谋划策的人才相对匮乏。所以诸葛亮投奔刘备,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一穷二白”,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此外,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成了日后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因而他明知吕蒙偷袭荆州而兵败麦城的关羽处境危急,但足足半年间却不以一卒相救,最终导致关羽丢失荆州,身首异处。后来,诸葛亮又巧妙地运用权术,分割了刘备最为信任的重臣法正、李严的部分权力。如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

同时,朱教授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证明,诸葛亮也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其在蜀汉秉政时,废黜李严,打击魏延、廖立,将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他自己手里。他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进行北伐,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诸葛亮对李严说,如果“灭魏,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九锡是权臣夺取皇位的工具,自王莽迄五代十国,权臣篡位,必先受九锡,然后皇袍加身,此为改朝换代之惯例。诸葛亮毫不避讳人臣之大忌,公然声称北伐一旦成功,他便要受九锡,这难道不是充分证明了他的不臣之心!

借鉴此种方法,点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或《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