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1.5.5.5.5 五、河北、河南

五、河北、河南

(包括河南洛阳、新乡、林县)

乞巧歌(河南)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    

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选自刘宝民著《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第139—140页。这首乞巧歌还流传于北京良乡等地(见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2009年版,第228页)。它还流传于山东单县、胶东地区,只是“七姐”改成“七姐姐”(见叶涛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徐文军,张仁玺编著《山东民间文化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乞巧歌河南洛阳市曲家寨村

我给你送饭,你教我纺线。 

我给你送醋,你教我织布。 

我给你送馍,你教我做活。 

我给你送莱,你教我剪裁。 

我给你送油,你教我梳头……

选自曲家寨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曲家寨村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该首乞巧歌也收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村的《温塘村志》中(见曲景义主编《温塘村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页)。

乞巧歌(河南新乡县)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牛郎哥,织女嫂,双双来送巧。     

年年有个七月七,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

教俺巧,做对花鞋送你老,       

教俺拙,弄个红葛针扎你脚。      

七个针,七根线,           

七个闺女都教遍。           

打东墙,望西海,           

织女姐姐送巧来。           

选自郑淑真等主编《根在河洛》,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编,2000年版,第316-317页。

“偷乞巧菜”(河南省沿黄河的地方)

俺小妮儿,来乞巧,黄瓜皮做成袄,

西瓜瓤敬啦,茄子花缀扣啦……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牛郎哥,织女姐,快快来相会。  

俺给你送馍,教俺做活;     

俺给你送面汤,教俺纳鞋帮;   

俺给你送菜,教俺学剪裁;    

俺给你送水,教俺纳鞋底;    

俺给你送醋,教俺学织布;    

俺给你送瓜,教俺纺棉花;    

俺给你送油,教俺学梳头……   

七月七,来乞巧,莲花盆里栽青草。

千叶照,紫花开,巧姑娘娘送巧来。

不要多,不要少,只要二十花花巧。

乞巧唱(林县)

年年有个七月七,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

教俺巧,做对花鞋送你老。       

教俺拙,剪个红圪针扎你脚。      

七个针,七根线,七个姑娘都教遍。   

打东墙,望西海,织女姐姐送巧来。   

以上四首选自《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沿岸情人节》,中华五千年,2007-12-22,14:21,网址: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22/2142142888. html.

乞巧歌(河北、河南)

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 

天上织女姐,听俺唱支歌: 

俺给你送馍,你教俺学做活;

俺给你送汤,你教俺扎鞋帮;

俺给你送菜,你教俺学剪裁;

俺给你送水,你教俺纳鞋底;

俺给你送瓜,你教俺纺棉花;

俺给你送醋,你教俺学织布;

俺给你送油,你教俺学梳头。

选自刘宝民著《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140页。

乞艺巧(河南怀庆府[1])

乞织女,教编篮,编那篮儿样样鲜。

篮底编是十样景,篮沿编是枝枝莲,

剩下篮绊没啥编,编是孔雀戏牡丹。

乞织女做衣裳河南怀庆府     

合脊上做的是天河一道,     

两肩膀做的是青狮百象。     

前襟上做的是芍药牡丹,     

后脊梁做的是丹凤朝阳。     

底襟上做的是四大金刚,     

(白:配的是牛郎星,缀的是织女扣)

这就是俺学织女做的衣裳。

乞食巧(河南怀庆府)

七月瞧娘七月七,俺学织女卤嫩鸡,

沙锅炖肉熟又烂,俺娘吃吃可滋腻。

乞安巧(河南怀庆府)

乞寿乞到七月七,织女教俺孝老人,

保佑二老活百岁,五世同堂乐喜喜。

乞乐巧(河南怀庆府)

姊妹乞巧七月七,七个兔娃去赶集,

去时穿的织女袄,回来换成牛郎衣。

注释:

[1]河南怀庆府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如今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及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

以上五首选自独步荒原《怀庆府——乞巧节》,孟州人,2008-08-06,14:59,网址:

http://www.mengzhouren.com/forum/thread/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