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1.5.5.5.2 二、陕西省

二、陕西省

(包括长安县斗门镇、户县、周至县、咸阳地区、武功县、永寿县、乾县、旬邑县、南郑县、岐山县、兴平县)

乞巧歌(关中东部)

巧芽芽,乞巧来!

桃儿罢,枣儿吃,年年有个七月七。 

尺子量,剪子刮,看谁头发长的多。 

一碗水,两碗水,请我七姐洗白腿; 

一碗茶,两碗茶,请我七姐洗白牙; 

一碗油,两碗油,请我七姐梳光头; 

一页瓦,两页瓦,连我七姐撇着耍[1]

一页砖,两页砖,把我七姐送上天。 

注释:

[1]连我七姐撇着耍:“连”,关中方言,有“和”、“跟”、“与”等意。“七姐”,指“七仙女”,实际此处应是指“织女”。民间将“织女”也归到天上的“七仙女”之一。“撇”,关中方言,有“扔”、“掷”、“抛”等意。“撇着耍”,即是言乞巧人与“七姐”一起玩扔瓦片的游戏。

(附原注)

乡俗每年七月七日,妇女扎草为人,衣女衣,带妇冠,供置几上,桌间设陈油水茶叶。爆竹三声,灯烛齐明。先是将女儿发梢剪齐,用尺量之,看较昨年长长了多少。然后,诸儿女皆捧豆芽咸集案前。先作跪拜,然后绕案环走,口中喃喃唱此歌三匝,乃复跪拜。起,折豆芽投水碗中,灯前看水中芽影,似剪刀乎?似尺乎?抑或似绣包乎?反复如是,谓之乞巧。

(宗鸣安注)

此段《乞巧歌》的原注,为民国15年(1926年)以前人所写。所述“乞巧”时的做法,当是关中东部诸县的习俗。而陕西其他县区旧时均有“七七”节乞巧的习俗,只是陈设、道具、方法、内容各不尽相同。据《西京杂记》、《唐记》、《唐辇下岁时纪事》、《全唐诗话》等书记载,唐代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时令“乞巧”的习俗。笔者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关中东部的大荔县生活过数年。当时,每年的七月七日,乡人仍沿旧俗举行“乞巧”活动。仪式虽较记载简单了许多,但庭院中供设瓜果菜蔬还是少不了的。

选自宗鸣安著《陕西近代歌谣辑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189页。

乞巧歌(关中)

七姑娘娘下凡来,尺子剪子都拿来。

七姑娘娘吃葡萄,教得娃娃手艺巧;

七姑娘娘吃红枣,教给娃娃纳棉袄;

七姑娘娘吃柿子,教给姑娘纳裤子;

一般手艺都学会,绣个图儿鹊桥会。

年年教娃学手艺,月月美景来描绘。

(杨景霞)

选自毛生铣,程万里主编《三秦揽胜》,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15-316页。

乞巧歌(关中)

乞巧乞巧,邦邦!乞巧鞋儿做七双。 

乞巧乞巧,嗨嗨!乞巧菜儿端上来。 

梧桐树,花儿开,         

药又开,树又摆,我把七姐请下来……

我给七姐献瓜,七姐教我扎花;   

我给七姐献桃,七姐教我缝袄;   

我给七姐献李子,七姐教我纳底子……

选自张长怀/文,王安泉/图《村口老碾盘》(图),《西安日报》(电子版),2003-11-17,网址:

http://www.xiancn.com/gb/rbpaper/2003-11/17/content_56723. htm

乞巧歌(长安县斗门镇)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请下来。

接牵牛,写文章,我把纸砚献上来。

我给巧娘吃西瓜,巧娘教我刺绣花;

蜜桃献给巧娘尝,巧娘教我缝纫忙。

各种花阵形逼真,剪花刺绣更叫神;

巧娘教我心手巧,七夕莫忘请巧娘。

选自傅功振,樊列武《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考证与民族文化内涵》,《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第219页。

乞巧(户县)

豆芽芽,生的怪,        

盆盆生,手帕盖,七月七日取出来。

妹妹呀,姐姐呀,摘朵巧芽照影花。

盆盆清,影影明,看谁手巧心又灵。

选自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户县志》,西安地图出版社,1987年版,第524页。

“七姑娘”的唱词(周至县)

众家姑娘仔细听,苦命的七姐下凡来。

大姐二姐坐天宫,三姐四姐奔东西。 

五姐六姐走南北,苦命的七姐来这里!

乞巧歌(周至县)

七月七,乞巧节,梧桐花开香四野。 

花儿开,树儿摆,快把七姐请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笔墨纸砚都拿上。 

七姐七姐下凡来,尺子剪子都拿来。 

尺子量,剪子响,精心裁剪巧式样。 

我给七姐献蜜桃,七姐教我缝花袄。 

我给七姐献李子,七姐教我纳底子。 

我给七姐献南瓜,七姐教我学扎花。 

我给七姐献西瓜,七姐教我铰菊花。 

我给七姐献梨瓜,七姐教我铰梅花。 

我给七姐献红枣,七姐教我把衣铰。 

我给七姐献辣子,七姐教我缝袜子。 

我给七姐献吃喝,七姐把黑发送给我。

我给七姐献果果,七姐赏我福多多。 

瓜桃梨儿枣,年年来乞巧。     

谁个手艺高,明年七夕瞧!     

乞巧歌(周至县宝玉村飘池会)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梢摆,我把巧娘迎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我把纸砚献上来。   

我给巧娘献西瓜,巧娘教我铰菊花。   

我给巧娘献蜜桃,巧娘教我画与描……  

年年有个七月七,我给织女送饭去。   

越东洋,过东海,王母娘娘送巧来。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只图一个好郎伴……

以上三首选自张长怀著《庙会风情》,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124-125页。

乞巧歌(周至县)

乞巧,乞巧,帮帮。        

一双鞋,做两双。         

瓜桃梨枣,年年有个乞巧。     

七姑娘,下凡来,         

尺子剪子都拿来,给娃教针教线来。 

教得好,才算巧,三年活儿忘不了。 

我给七姐献瓜,七姐给我教花。   

我给七姐献桃,七姐给我教活。   

我给七姐献李子,七姐给我教底子。 

我给七姐献枣,七姐给我教袄。   

我给七姐献葡萄,七姐给我教皮袄……

注释:

[1]教底子:教,纳鞋。

[2]教袄:教,缝。

选自杨家辰《村里又唱起中断二十多年的〈乞巧歌〉》,《阳光报》,腾讯大秦网,2009-08-28,07:59,

网址:http://xian.qq.com/a/20090828/000030.htm.

乞巧歌(咸阳地区)

巧姑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迎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我把纸砚献上来。

我给巧娘献西瓜,巧娘教我铰菊花,

我给巧娘献蜜桃,巧娘教我来描绘。

选自李曦主编《趣闻陕西》,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

乞巧歌(武功县)

七月七日呼儿咬,梧桐树上花儿开。

花儿开,花儿摆,我把七姐请下来。

清清水,清清水,我和七姐同洗腿。

桂花油,桂花油,我和七姐梳光头。

一碗茶,一碗茶,我和七姐把话拉。

唱七巧(永寿县)

巧呀巧,梨儿枣,众家姐妹唱七巧。  

第一巧,巧我心,心巧人心换人心。  

好心要报好心人,十人见了九人亲。  

第二巧,巧我耳,耳巧好坏能明清。  

女娃要听好人言,不做惹事是非精。  

第三巧,巧我口,口巧人前不出丑。  

多在人前说好话,背后少惹众人骂。  

第四巧,巧我眼,眼巧看近能看远。  

不偏不斜看得正,好事坏事能看清。  

第五巧,巧我手,手巧样样都会做。  

会织会纺会做饭,一世不穷有吃穿。  

第六巧,巧我脚,脚巧不缠烂裹脚。  

穿上花鞋走正路,一直走到天尽头。  

第七巧,巧我头,头巧不戴花来不搽油。

世上好人配好人,恩恩爱爱到白头。  

以上二首选自武明空《乞巧歌》,武明空的角落,西祠胡同,2008-06-11,16:49,网址:

http://www.xici.net/#u10922405/d72048514.html.

乞巧歌(乾县)

七姐七姐嗨儿嗨,梧桐树底花儿开;

花儿开,树又摆,我把七姐拜下来。

今年是个七月七,明年是个八月八;

牵牛郎,写文章,笔墨纸砚都拿上。

我给七姐献梨瓜,七姐教我铰梅花;

我给七姐献西瓜,七姐教我铰菊花;

我给七姐献蜜桃,七姐教我来绣描;

我给七姐献红枣,七姐教我铰棉袄;

我给七姐献辣子,七姐教我铰袜子;

一碗油,两碗油,我跟七姐洗光头;

一碗酒,两碗酒,我跟七姐洗白手;

一碗水,两碗水,我跟七姐洗白腿:

一碗雪,两碗雪,我跟七姐洗白脚;

一盏灯,两盏灯,我跟七姐亮眼睛;

一碗饭,两碗饭,我跟七姐擀长面;

一页瓦,两页瓦,我跟七姐打着耍;

一块砖,两块砖,我把七姐送上天。

巧呀巧,长的好,我和七姐穿花袄。

今年有个七月七,明年还有个七月七。

选自强万康著《乾县民俗风情录》,1994年版,第186—187页。

我把七姐拜下来(乾县)

七姐七姐,梧桐树底花儿开,    

花又开来树又摆,把我七姐拜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笔墨砚台都拿上。 

我给七姐献西瓜,七姐教我铰菊花; 

我给七姐献梨瓜,七姐教我铰菊花; 

我给七姐献桃,七姐教我缝绣描;  

我给七姐献辣子,七姐教我铰袜子; 

一碗油,两碗油,我跟我七姐梳光头;

一碗茶,两碗茶,我跟我七姐洗白牙;

一碗水,两碗水,我跟我七姐洗白腿;

一页瓦,两页瓦,我跟我七姐打着耍;

一页砖,两页砖,我把我七姐送上天。

(郑荣芳唱,易帆、振武记)    

七巧(乾县)

巧呀呀巧,梨儿枣,众家姊妹起步了。  

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的牛郎配织女。  

头一巧,巧我的心,心巧人心换人心。  

好心要报好人心,十人见了九人亲。   

第二巧,巧我的耳,耳巧好坏能听清。  

女娃要听好人言,不做惹是生非的精。  

第三巧,巧我的口,口巧人前不出丑。  

多在人前说好话,背后少惹众人骂。   

第四巧,巧我的眼,眼巧看近不看远。  

不偏不斜看的正,一世不落坏名声。   

第五巧,巧我的手,手巧样样都会做。  

会织会纺会做饭,一世不穷有银钱。   

第六巧,巧我的脚,脚巧不缠烂裹脚。  

穿上花鞋走大路,一直走到天尽头。   

第七巧,巧我的头,头巧不戴花儿不搽油。

世上好人好人配,白头到老活长寿。   

(周芝花唱,易帆记)         

叫七姐(乾县)

七姐七姐,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又开,树又摆,我把我七姐拜下来。

一碗油,两碗油,我跟我七姐梳光头;

一碗水,两碗水,我跟我七姐洗白腿;

一碗茶,两碗茶,我跟我七姐洗白牙。

(张彩霞唱,易帆记)       

以上三首选自李世斌,李恩魁编著《文化大视野:陕西风俗歌》,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112页。

乞巧歌(旬邑县)

巧娘娘,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

快把巧娘迎下来,教咱描凤绣花来。

递把剪刀你剪来,剪出花样惹蜂采;

送上针线你纳来,纳的衣裙人人爱。

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咸阳文史资料·第4辑》,1988年版,第208-209页。1986年七夕节下午,陕西旬邑南原各村的乞巧歌,是“巧姑娘”,其余均同(见张百三《趣味诗话》,重庆出版社,1989年3月,第61页)。

乞巧歌(旬邑县)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迎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笔墨纸砚都拿上。

我给巧娘献西瓜,巧娘教我铰菊花;

我给巧娘献梨瓜,巧娘教我铰梅花;

我给巧娘献蜜桃,巧娘教我来绣描;

我给巧娘献红枣,巧娘教我把衣铰;

我给巧娘献辣子,巧娘教我铰袜子;

一碗茶,两碗茶,我跟巧娘洗白牙;

一碗水,两碗水,我跟巧娘洗白腿;

一碗雪,两碗雪,我跟巧娘洗白脚;

一页瓦,两页瓦,我跟巧娘打着耍;

一块砖,两块砖,我把巧娘送上天。

选自宁锐,淡甏诚著《中国民俗趣谈》,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这首乞巧歌与王仲保,胡国兴主编《甘肃民俗总览》,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196页中的《乞巧歌》虽大同小异,但还是各有特点。

乞巧歌旬邑(古豳州地区)

今年是个七月七,明年是个八月八。  

我给七姐献香瓜,七姐教我剪梅花。  

我给七姐献红枣,七姐教我剪花袄。  

我给七姐献柿子,七姐教我铰袜子。  

给我七姐献黄梨,七姐教我选个好女婿。

乞巧歌

众姐妹,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

快把巧娘迎下来,教咱描凤绣花来。

递把剪刀你剪来,剪的花样惹蜂来。

送上针线你衲来,衲得衣裳送情哥,

情哥把你抱起来!        

以上二首选自武明空《乞巧歌》,武明空的角落,西祠胡同,2008-06-11,16:49,网址:

http://www.xici.net/#u10922405/d72048514.html.

乞巧歌(佛歌调)(南郑县平川地区)

年年有个七月七,七个姑娘乞巧哩;

巧姑娘娘莫嫌弃,教我织绫罗,  

教我作锦衣,教我绣花描凤雏…… 

乞巧歌(南郑县巴山地区)

银河宽,银河长,隔断牛女难成双;

只盼七夕鹊桥会,深情厚爱叙衷肠。

以上二首选自陕西省南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南郑县文史资料第7辑》,1990年版,第97—99页。

乞巧歌(岐山县)

七姐七姐下来吧,头戴两朵大莲花。  

花又开,树又摆,摆我七姐下凡来。  

七姐七姐嗨——嗨,梧桐树上花——开。

花又开,树又摆,把我七姐摆下来。  

我给七姐献李子,七姐教我蹬机子。  

我给七姐献挂面,七姐教我纺线线。  

我给七姐献枣儿,七姐教我缝袄儿。  

我给七姐献核桃,七姐教我缝皮袄。  

我给七姐献辣子,七姐教我缝袜子。  

我给七姐献瓜,七姐教我扎花。    

我给七姐献苹果,七姐教我织绫罗。  

我给七姐献油糕,七姐教我绣荷包。  

我给七姐献石榴,七姐教我缉鞋口。  

我给七姐献包子,七姐教我挽绦子。  

七姐七姐嗨——嗨,梧桐树上花——开。花又香,叶又美,七姐收我当徒弟。

选自《岐山县方言谚语:乞巧歌》,秦文化资源岐山县文化资源网,2010-08-16,编辑:千秋,网址:

http://ziyuan.wh5000.com/QiShan/fangyan/164627372.html

乞巧歌(兴平县)

七姑娘,你下来。

瓜桃梨枣,年年乞巧,

机子灵,剪子铰,看谁毛根长得好……

选自郭泮溪著《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3页。

七月七乞巧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迎下来。

牵牛郎,写文章,我把纸砚献上来。

我给巧娘献西瓜,巧娘教我铰菊花,

我给巧娘献蜜桃,巧娘教我来描绘。

………             

(王炽文孙之龙)        

选自王炽文,孙之龙编著《黄土高原的民俗与旅游》(陕西卷),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98-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