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1.3.4.1.3 三、意象

三、意象

清代女性民歌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其中最典型的是“雁”、“孤雁”、“宾鸿”、“鸿雁”等意象。

(一)“雁”、“孤雁”象征着悲伤哀怨的相思

清代女性民歌中,大量运用“雁”、“孤雁”等意象。“雁”、“孤雁”意象在继承了前代含义的同时,也有所偏重:它象征了女性悲伤哀怨的相思之情。如《丝弦小曲·从南来了一行雁》:

从南来了一行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地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由雁及人来写相思,则是看重雁的信守不渝与忠贞节操。以雁之孤单来反衬人之孤单;以雁之哀鸣来反衬女主人公悲伤哀怨的相思之情。再如《白雪遗音》卷二《失群孤雁》:

失了群的孤雁声悲切,就是那冰心的灵禽,也怕的是离别。见成双,独自暗叹春来夜。寄秋风,排成一字归南穴。叹那无情的拆散,与奴凄凉无别。可怜他,心欲同飞心死烈。只落的,一声一声长悲切。

由失了群的孤雁,联想到自身的处境,表达了哀怨的相思之情。可见,清代女性民歌中的“雁”、“孤雁”意象都投射着炽烈的男女情爱,满含着女性相思的苦怨。

(二)“鸿雁”、“宾鸿”指代书信,或托其传书,以解相思之苦

清代女性民歌中,常出现“鸿雁”、“宾鸿”意象。女性也常常用“鸿雁”、“宾鸿”指代书信,或托其传书,以解相思之苦。如《霓裳续谱》卷六《捎书的宾鸿你是听着》:

﹝起字岔﹞捎书的宾鸿你是听着:有封书儿寄予我多娇,一路上机密少教人睄。你说我挂肚牵肠朝朝盼;你说我捶床捣枕泪暗抛;你说我茶饭不思想成了病;你说我梦魂颠倒化成痨。纵有那海上仙方也难医治,就是冤家到了,比那灵灵丹还妙。他若是来迟了,只恐怕小命儿我就呜呼,定赴阴曹。

通过一系列的铺成,将对情人的种种思念诉之于宾鸿,让宾鸿代为传书,以解相思之苦。再如《霓裳续谱》卷四《怕的是宾鸿叫》:“﹝寄生草﹞怕的是宾鸿叫,怕的是夜品箫,……孤眠人怕听离别凄凉调”。这里的“宾鸿”指代书信。女性之所以怕宾鸿叫,是怕苦苦等待的书信迟迟不到。正因为书信不到,便空生出许多烦恼:那就是“孤眠人怕听离别凄凉调”。

总之,“雁”、“孤雁”、“鸿雁”、“宾鸿”意象的运用,让清代女性民歌呈现出摇曳多姿的情态,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

民前乞巧歌在表达情感时也充分运用意象。其中“野鹊哥”(即“喜鹊”)、“豆芽”(即巧芽)是最常见的意象。在民前乞巧歌中,人们赋予了野鹊哥特异功能,认为它是天河桥梁的架设者,是夫妻团聚的灵异之鸟。由于传说中牛郎织女夫妇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面对这种不幸的状况,人们想到了野鹊哥这个家庭的保护神。因野鹊哥是飞禽中的建筑师,其筑巢的科学性是其他各种鸟类所无法比拟的。于是,人们在把野鹊哥看作家庭保护神的同时,又幻想让它飞到天河去架桥,使离散者聚合,被阻者相会。于是野鹊哥搭桥唱词也应运而生。如《西和乞巧歌》卷三《野鹊哥,野鹊哥》和华杰先生采录的《送巧娘娘歌》:

野鹊哥,野鹊哥,你把我巧娘娘送过河。野鹊哥哥上了天,凡间的姊妹心不安。野鹊哥哥搭桥牢,天河上面有波涛。巧娘娘走到河对岸,今夜见着牛郎的面。巧娘娘,上云端,我把巧娘娘送上天。

喜鹊快快飞上天,飞到千里银河边,多多拔毛搭鞍桥,牛郎织女要见面。今日送走巧娘娘,多哉[10]再能见你面,双双泪眼把你望,等你明年再下凡……[11]

再如甘肃礼县《送别歌》:“野鹊哥,野鹊哥,把我巧娘送上庙”[12],“野鹊哥,野鹊哥,把我巧娘送过河”。[13]河南商丘《织女又生个胖娃娃》中,小喜鹊“明天就是七月七,我到天河把桥搭”[14]。西和、礼县一带,野鹊哥搭桥,让牛郎织女跨越了天河的障碍,因之在七夕之夜相会。

民前乞巧歌中,还以“豆芽”、“麦芽”等植物为意象,“豆芽”、“麦芽”是姑娘们乞巧时用豆子、小麦生成的嫩芽。因为它们借助水神的灵气,具有占卜祸福、巧拙的功能。西和、礼县一带的姑娘们,在农历七月初六的晚上,将“豆芽”、“麦芽”洒在取来的神水上面,借助神水的灵气来卜占自己的巧拙和未来的祸福。如《西和乞巧歌》卷三《豆芽芽,麦芽芽》:

豆芽芽,麦芽芽,把愿许给巧娘娘。根根豆芽根根线,大红绸子缠一转。金芽芽,银芽芽,今儿个献给巧娘娘。今儿个桌上献一献,黑了掐着想心愿。做活心上细着哩,巧娘娘心上记着哩。做活手上快着哩,巧娘娘把我爱着哩。清清水,端一盆,巧娘娘叫我变聪明。清清水,碗里端,巧娘娘教我好手段。巧娘娘,下云端,我把巧娘娘请下凡。

姑娘们给“豆芽”、“麦芽”赋予神奇的功能。陕西户县《七巧歌》[15]

巧芽芽,生得怪,盆盆生,手帕盖,七月七日取出来。妹妹呀,姐姐呀,摘朵巧芽照影花。盆盆清,影影明,看谁手巧心又灵。

同样赋予“巧芽”神奇的功能。在《西和乞巧歌》卷三《我给巧娘娘许心愿》中,这种神奇的功能预示着姑娘们未来的命运、巧拙、祸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