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1.3.2.1.2 二、社会生活方面

二、社会生活方面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中有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清代女性民歌中,流传于市井里巷的民歌洋溢着世俗的生活气息。如《霓裳续谱》卷八《二格妈妈》:

﹝剪靛花﹞二格妈妈房中嘴搭呱,抱着个孩子街坊家串。去游湖,瞒着他的醉屁股。人家斗牌只自一个满,逢着我耍钱,活倒运!好他娘的雁孤,只是一个输。从今后断了赌,再要耍钱起他娘个誓:我是个猴儿娼妇!(重)

“我是个猴儿娼妇”一句将“二格妈妈”的对天发誓写得真实,仿佛如见其人,如听其语,让人读来忍俊不禁。《霓裳续谱》卷八《牙床上的虼蚤》:

﹝两句半﹞牙床上的虼蚤,(重)虼蚤咬得我好不心焦。翻过来,吊过去,睡也是睡不着。叫丫鬟与我照,(重)拿着他送到当官定不饶。竹麻绳儿细捆了,杠子打他四十条,不知多咱又跳了,(重)又跳了。

以“牙床上的虼蚤”入题,将俗事写得耐人寻味。沈氏辑《偶存各调·郎君要去留不下》中:“他许我,初八十八定来家。到如今,腊尽春初不见他。想迷了心,门神贴了头朝下”。再如悟痴生辑《广天籁集·新造快船荡湖行》:

新造快船荡湖行,姐儿楼上绣鸳鸯。船要横行芦扉倒,姐儿听见脚脚跳。娘问:“姐儿为何乱跳脚?”“绣针落地寻弗着。”

将“姐儿”的机智写了出来。其他如《霓裳续谱》中《卖豆儿的绕街上叫》、《茉莉花儿街上卖》、《回鸡骂鸡听知》、无名氏辑《俚曲钞·多时不见冤家面》、贾永恩辑《马头调八角鼓杂曲·别生气》等,都将当时的生活情趣写得真切。

民前乞巧歌中,也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前面提到的《姊妹几个打秋千》:“正月里来是新年,姊妹几个打秋千。……大姐力猛虎生风,二姐高起龙翻身。三姐轻飘鹰点水,四姐长裙龙摆尾。长裙飘起风呼呼,四姐娃露出了红短裤”。民歌在为我们讲述生活中的小情趣的同时,“四姐娃露出红短裤”一句也把姑娘们憨态可掬的神情刻画出来。再如《西和乞巧歌》卷一《眼看就要乞巧哩》:

眼看就要乞巧哩,大姐说着还早哩。逼着赶出一双鞋[34],咯噔咯噔扭着来,三扭两扭扭颠了,可惜大姐的手段了。都怪缠成小脚了,这一辈子没说了[35]。巧娘娘,下云端,我把巧娘娘请下凡。

将姑娘们的缠成小脚之后走路的艰难为我们刻画了出来。山东定陶县《七月七》:“几个闺女吹灭灯,葡萄树下侧耳听:牛郎织女说啥话,摆手不让妈妈听。”[36]将姑娘们葡萄树下听牛郎织女私语的场面描写出来。陕西长武县《乞巧歌》:“巧娘娘巧,乞巧,桃瓜梨枣。尺子量,剪子铰,一铰铰个大红袄。儿子穿上进学堂,女子穿上进绣房。老婆穿上补裤裆,老汉穿上扫粪场。”[37]则将女性熟练的女红手法表现出来。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七巧歌》:“七姐妹七巧来,七把椅子摆起来,七个美女坐起来,长毛巾挂龙门,短毛巾擦茶盅,擦来茶盅亮光光,泡来茶叶青盎盎,吃进肚皮挂花香”。[38]此外,西和乞巧歌《抓壮丁》:“年年打仗抓壮丁,干骨头上抽瘦筋。半夜里打门心上惊,抓壮丁的进了村。朝天打了两三枪,吓得鸡飞狗跳墙。……丈夫抓兵妻悬梁,害得一家散了场”[39],则将当时旧社会抓壮丁写得触目惊心,真可谓是了解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