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
1.8.2.3 [案例三] “进口假红牛”危机

[案例三] “进口假红牛”危机[3]

2003年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红牛饮料的检验过程中,发现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标准,且尚未取得我国标签审核证书。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市场销售的进口红牛饮料进行检查。南宁一家都市报对此进行了不全面的报道,随后被几家网站转载,从而对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新闻只报道“进口红牛被查”,却没有指出这个产品是“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与中国红牛饮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关系,而且还把主要问题扣在咖啡因超标上面。然而,国家质检总局查处“进口走私红牛”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咖啡因超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属于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检验,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与我国严厉打击走私相违背。在我国销售的红牛饮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中国产红牛饮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海南和北京设立的两个工厂的产品。而新闻的刊发则使消费者对两个“红牛”的概念产生混淆,而且对同样含咖啡因但用量完全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正品红牛发生质疑。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违规进口的“红牛饮料”与酒混合饮用会引起脱水现象,并且损害心脏和肾功能。同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量服用会产生心慌、烦躁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2003年夏天以来,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几个边境和沿海城市,一小批人在销售从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红牛饮料。中国红牛饮料公司一直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这些无中文标志的走私产品,红牛公司认为这种打击只是针对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走私的进口红牛数量也很少,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因此就没有对媒体和公众做出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