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体育与健康
1.18.2 第2节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2节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一种重要的预防疾病的手段,也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协调自然的健身运动。全套由24个姿势动作组成。

1.起势

(1)左脚开立: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如图17-1所示)。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掌心向下(如图17-2、图17-3所示)。

(3)屈膝按掌: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视前方(如图17-4所示)。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掌指自然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中间。屈膝松腰,臀部不可突出,两臂下落要和身体下蹲的动作协调一致。

img234

图17-1

img235

图17-2

img236

图17-3

img237

图17-4

2.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手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之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右手(如图17-5、图17-6所示)。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慢慢分别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掌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掌落在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手(如图17-7~图17-9所示)。

img238

图17-5

img239

图17-6

img240

图17-7

img241

图17-8

img242

图17-9

(3)抱球收脚: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再移到左腿上。同时左手翻转向下,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之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左手(如图17-10~图17-12所示)。

(4)弓步分手: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脚跟后蹬成右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于眼平(掌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如图17-13、图17-14所示)。

(5)与(3)解同,左右相反(如图17-15~图17-17所示)。

(6)与(2)解同(如图17-18、图17-19所示)。

img243

图17-10

img244

图17-11

img245

图17-12

img246

图17-13

img247

图17-14

img248

图17-15

img249

图17-16

img250

图17-17

img251

图17-18

img252

图17-19

要点:上体勿前俯后仰。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要以腰为轴,做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跟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稍后蹬,使该腿与地面保持约45°,前后脚的脚跟在直线两侧,两脚横向距离应为10~30厘米。

3.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上体微向左转,左掌翻掌向下在胸前,右掌向左上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掌成抱球状(如图17-20所示)。

(2)虚步分手: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慢慢地分别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头部右侧(偏前),掌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如图17-21、图17-22所示)。

要点: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体重后移和右掌上提要协调一致。

img253

图17-20

img254

图17-21

img255

图17-22

4.左右搂膝拗步

(1)转体摆臂: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上起由左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掌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微向左再向右转。眼视右手(如图17-23~图17-25所示)。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眼视右掌手指(如图17-26、图17-27所示)。

(3)摆臂收脚: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微微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掌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掌心斜向下。眼视左掌(如图17-28~图17-30所示)。

(4)与(2)解同,左右相反(如图17-31、图17-32所示)。

img256

图17-23

img257

图17-24

img258

图17-25

img259

图17-26

img260

图17-27

img261

图17-28

img262

图17-29

img263

图17-30

img264

图17-31

img265

图17-32

img266

图17-33

img267

图17-34

img268

图17-35

img269

图17-36

img270

图17-37

5.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举,高与鼻尖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眼视左掌食指(如图17-38~图17-40所示)。

img271

图17-38

img272

图17-39

img273

图17-40

img274

图17-41

img275

图17-42

6.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右掌翻手(掌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点地,眼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视再转视左手(如图17-41、图17-42所示)。

(2)退步卷肱: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回收经左肋外侧向后上划弧平举,掌心向上;右手随之再翻掌向上。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右虚步。眼随转体左视再转视右手(如图17-43、图17-44所示)。

(3)与(1)解同,左右相反(如图17-45所示)。

(4)与(2)解同,方向相反(如图17-46、图17-47所示)。

img276

图17-43

img277

图17-44

img278

图17-45

img279

图17-46

img280

图17-47

(5)与(1)解同,左右相反(如图17-48所示)。

(6)与(2)解同,(如图17-49、图17-50所示)。

(7)与(1)解同,方向相反(如图17-51所示)。

(8)与(2)解同,方向相反(如图17-52、图17-53所示)。

img281

图17-48

img282

图17-49

img283

图17-50

img284

图17-51

img285

图17-52

img286

图17-53

要点:前推的臂不要伸直,后撤臂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手时,要转腰松胯,与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掌踏实,同时把前脚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右视(约90°),然后再视前手。

7.左揽雀尾

(1)收脚抱球:身体慢慢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掌心向上;右臂屈肘,掌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回靠拢右脚,左脚尖点地(如图17-54所示)。

(2)弓步前掤: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微向左,右脚跟向后蹬,脚尖微向里扣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眼视左前臂(如图17-55、图17-56所示)。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与松腰、弓腿三者必须一致。

(3)转体后捋: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腕下方;然后两掌下捋,上体稍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手手心向后平屈于胸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上。眼视右手(如图17-57、图17-58所示)。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突出。两臂下捋时需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4)弓步前挤: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左弓步。眼视左手腕部(如图17-59、图17-60所示)。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后坐引掌: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右伸出与左手齐,掌心向下;左手翻掌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两手屈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视(如图17-61、图17-62所示)。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看前方(如图17-63~图17-65所示)。

(7)弓步前按:上式不停,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视前方(如图17-66所示)。

img287

图17-54

img288

图17-55

img289

图17-56

img290

图17-57

img291

图17-58

img292

图17-59

img293

图17-60

img294

图17-61

img295

图17-62

img296

图17-63

img297

图17-64

img298

图17-65

img299

图17-66

8.右揽雀尾

(1)转体抱球:上体后坐并向右转。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尖里扣。扣掌向右平行划弧到右侧,然后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掌心向上;左掌翻掌向下平屈胸前与右掌成抱球状。同时再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脚靠拢,右脚尖点地(如图17-67~图17-70所示)。

(2)同左揽雀尾(3)解,左右相反(如图17-71、图17-72所示)。

(3)同左揽雀尾(4)解,左右相反(如图17-73、图17-74所示)。

(4)同左揽雀尾(5)解,左右相反(如图17-75、图17-76所示)。

(5)同左揽雀尾(6)解,左右相反(如图17-77~图17-80所示)。

(6)同左揽雀尾(7)解,唯左右相反(如图17-71所示)。

img300

图17-67

img301

图17-68

img302

图17-69

img303

图17-70

img304

图17-71

img305

图17-72

img306

图17-73

img307

图17-74

img308

图17-75

img309

图17-76

img310

图17-77

img311

图17-78

img312

图17-79

img313

图17-80

9.单鞭

(1)转体运臂:上体后坐,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于左侧,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右后上方)。眼视左手(如图17-81、图17-82所示)。

(2)勾手收脚: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停于肩前,掌心向后。眼视左手(如图17-83、图17-84所示)。

(3)弓步推掌: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尖向左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至左腿的同时,左手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视左手(如图17-85、图17-86所示)。

img314

图17-81

img315

图17-82

img316

图17-83

img317

图17-84

img318

图17-85

img319

图17-86

要点:上体正直,松腰。左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推时,要随转随推,不要翻掌太快。全部过渡动作,上下协调一致。

10.云手

(1)转体松勾: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后,同时右勾手松开变掌,掌心向外。眼视右手(如图17-87~图17-89所示)。

(2)云手收步:身体重心慢慢左移。左手由面前向左侧运转,掌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掌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视右手(如图17-90、图17-91所示)。

img320

图17-87

img321

图17-88

img322

图17-89

img323

图17-90

img324

图17-91

(3)云手开步:右手继续向右侧运转,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后;同时右手翻转掌心向右,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视左手(如图17-92~图17-94所示)。

(4)与(2)解同(如图17-95、图17-96所示)。

(5)与(3)解同(如图17-97~图17-99所示)。

(6)与(2)解同(如图17-100、图17-101所示)。

img325

图17-92

img326

图17-93

img327

图17-94

img328

图17-95

img329

图17-96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避免忽高忽低;两臂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要随左右手而移动。

img330

图17-97

img331

图17-98

img332

图17-99

img333

图17-100

img334

图17-101

11.单鞭

(1)转体勾手:右手继续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掌心向后。眼视勾手(如图17-102~图17-104所示)。

(2)弓步推掌: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手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如图17-105、图17-106所示)。

img335

图17-102

img336

图17-103

img337

图17-104

img338

图17-105

img339

图17-106

12.高探马

(1)跟步变掌(勾):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右勾手变成掌,两掌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成左虚步。眼视左手(如图17-107所示)。

(2)虚步推掌:上体微微左转,右掌经耳旁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眼视右手(如图17-108所示)。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

img340

图17-107

img341

图17-108

img342

图17-109

img343

图17-110

img344

图17-111

13.右蹬脚

(1)分手弓步:左手掌心向上,前伸至右掌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两手分开自两侧向下划弧。掌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进步成左弓步(如图17-109~图17-111所示)。

(2)抱掌收脚:两掌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掌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视右方(如图17-112所示)。

(3)推掌蹬脚:两臂左右分开平举,掌心均向外,同时右脚提起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视右手(如图17-113、图17-114所示)。

img345

图17-112

img346

图17-113

img347

图17-114

要点:身体要稳定。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左腿微屈,蹬脚时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需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

14.双峰贯耳

(1)屈膝手落:右腿收回,膝盖提起,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右手心也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掌心均向上(如图17-115、图17-116所示)。

(2)弓步贯拳:右脚向右前方落下变成右弓步,同时两手下垂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脸前成钳形状,拳眼都斜向后(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视前方(如图17-117、图17-118所示)。

15.转身左蹬脚

(1)转体分掌:重心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上体向左转,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掌心向前。眼视左掌(如图17-119、图17-120所示)。

img348

图17-115

img349

图17-116

img350

图17-117

img351

图17-118

img352

图17-119

img353

图17-120

(2)收脚合抱:重心再移至右腿上,左脚靠近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掌心均向后。眼平视前方(如图17-121、图17-122所示)。

(3)分掌蹬脚:两臂左右分开平举,掌心均向外,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视左手(如图17-123、图17-124所示)。

要点:与右蹬脚式同,唯左右相反。

img354

图17-121

img355

图17-122

img356

图17-123

img357

图17-124

16.左下势独立

(1)收脚勾掌:左脚收回平屈,右掌变成勾手,然后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立于右肩前。眼视右掌(如图17-125、图17-126所示)。

(2)仆步穿掌: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向左下经左腿内侧穿出。眼视左手(如图17-127、图17-128所示)。

要点:右腿全蹲时脚尖微向外撇,左腿伸直时脚尖向里扣,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上体不可过于前倾。

(3)弓腿起身: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外扭直(略外撇),随着右腿后蹬,左腿前弓,右脚尖里扣,上体微左转并向前起伸,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眼视左手(如图17-129所示)。

img358

图17-125

img359

图17-126

img360

图17-127

img361

图17-128

img362

图17-129

(4)独立挑掌: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独立式),同时右勾手下落变成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掌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视右手(如图17-130、图17-131所示)。

要点:上体正直,独立的腿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17.右下势独立

(1)落脚勾手: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尖点地,然后以左脚掌为轴向左转体,左脚微向外撇。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眼视左手(如图17-132、图17-133所示)。

(2)、(3)、(4)同“左下势独立”(2)、(3)、(4)解,左右方向相反(如图17-134~图17-138所示)。

img363

图17-130

img364

图17-131

img365

图17-132

img366

图17-133

img367

图17-134

img368

图17-135

img369

图17-136

img370

图17-137

img371

图17-138

img372

图17-139

img373

图17-140

img374

图17-141

18.左右穿梭

(1)左转体抱球: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掌在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向左脚内侧靠拢,脚尖点地。眼视左前臂(如图17-139~图17-141所示)。

(2)弓步架推:右脚向右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面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掌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前。眼视左手(如图17-142~图17-144所示)。

img375

图17-142

img376

图17-143

img377

图17-144

img378

图17-145

img379

图17-146

(3)右转体抱球: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体重再移至右腿上,左脚跟进,附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视右前臂(如图17-145、图17-146所示)。

(4)同(2)解,左右方向相反(如图17-147~图17-149所示)。

要点: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前推时,上举的手和前推的手的速度要与腰腿前弓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约30厘米为宜。

img380

图17-147

img381

图17-148

img382

图17-149

img383

图17-150

img384

图17-151

19.海底捞针

右腿向前跟进半步,左腿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起,并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指尖向下,掌心向左;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视前下方(如图17-150、图17-151所示)。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

20.闪通臂

上体稍右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掌心向上翻,右臂平屈于头上方,拇指朝下;左手上起向前平推,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前,眼视左手(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起,并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指尖向下,掌心向左;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视前下方(如图17-152~图17-154所示)。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

21.转身搬拦捶

(1)转体握拳: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右后转,然后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同时右手随着转体而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方,掌心斜向上。眼视前方(如图17-155~图17-157所示)。

img385

图17-152

img386

图17-153

img387

图17-154

img388

图17-155

img389

图17-156

(2)虚步搬拳: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同时右脚收回后再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视右手(如图17-158、图17-159所示)。

(3)转体收拳: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平行划弧推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视左手(如图17-160、图17-161所示)。

(4)弓步打拳: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视右手(如图17-162所示)。

要点:右拳松握,前臂先慢慢内旋后收,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出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img390

图17-157

img391

图17-158

img392

图17-159

img393

图17-160

img394

图17-161

img395

图17-162

22.如封似闭

(1)后坐收掌:左手由右腕下前伸,右拳变掌,两掌心向上慢慢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跷起,重心移至右腿。眼视前方(如图17-163~图17-165所示)。

img396

图17-163

img397

图17-164

img398

图17-165

(2)弓步按掌:两手在胸前翻掌,向前推出,腕与肩平,掌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变左弓步。眼视前方(如图17-166~图17-168所示)。

img399

图17-166

img400

图17-167

img401

图17-168

23.十字手

(1)弓步分掌: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肘部下垂;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弓步。眼视右手(如图17-169、图17-170所示)。

(2)收脚合抱: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然后右脚向左收回与左脚成开立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同时俩掌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于胸前,右手在外,掌心均向后,成十字手。眼视前方(如图17-171、图17-172所示)。

img402

图17-169

img403

图17-170

img404

图17-171

img405

图17-172

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勿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微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需圆满舒适,沉肩垂肘。

24.收势:两手向外翻掌,掌心向下,慢慢下落于两胯外侧,左脚向右脚并拢。眼视前方(如图17-173~图17-175所示)。

img406

图17-173

img407

图17-174

img408

图17-174

img409

图17-175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全身注意放松,同时气徐徐向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