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体育与健康
1.7.3.4 3.4 维生素

3.4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种类较多,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各异。基本不参与构成组织,也不供给热能,但却对体内生物氧化等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能促进机体吸收大量热源质和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变等。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十多种,按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PP、B6、B12及维生素C等。

维生素除有重要营养作用外,有的还具有—定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某些疾病。

3.4.1 维生素A

(1)性质

维生素A易受氧化、强光、紫外线破坏,烹调对其影响不大。天然维生素A只存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一种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的物质——胡萝卜素,其吸收率与生理功效较低,各为维生素A的三分之一与二分之—。

(2)营养功用

维生素A一般细胞代谢和结构的重要成分,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缺乏可导致发育不良;是眼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主要成分,有维持弱光下视力的作用。缺乏则使暗适应能力降低,导致“夜盲症”;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增强抵抗力。缺乏可使细胞角化增生,对每个器官都有影响,使其机能发生障碍,抵抗力降低,以眼睛、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最显著。常见征象为皮肤干燥、脱屑、毛囊角化。儿童则多发生于眼病,可致失明。

(3)供给量及来源

一般成年人及儿童每天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0.6毫克(2200国际单位,1毫克= 3333国际单位),或胡萝卜素4毫克(按维生素A的三分之一吸收率与二分之一生理功效计算)。视力要求较高、夜间及弱光下工作、皮肤粘膜经常受刺激者的需要量较高。

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与蛋黄中含量较多,植物性食物中,红黄色及绿色蔬菜、水果中含胡萝卜素较多。

摄入维生素A制剂过量,可发生中毒。急性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慢性表现为食欲不振、毛发脱落、头痛、耳鸣、复视等。

3.4.2 维生素D

(1)性质

维生素D性质较稳定,耐高温和抗氧化,但不耐酸、碱,受烹调的影响较小,但脂肪酸则可使其受破坏。维生素D存在于某些动物性食物中,在人体皮下有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变成维生素D。

(2)营养功用

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利用,对骨骼及牙齿的钙化过程起重要作用,保证其正常发育。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使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障碍,发生佝偻病;成人缺乏维生素D可使骨骼脱钙而致骨质疏松或软骨病。

(3)供给量与来源

儿童每天维生素D供给量为10微克,成人每天维生素D供给量为5微克(1国际单位等于0.025微克)。经常受日光照射,体内合成量能满足需要,只有特殊情况者(如夜班工作,白天室内工作缺乏户外活动)才需补充。

维生素D在食物中分布不广,含量较多的食物有鱼肝油、肝、蛋黄、沙丁鱼等。

儿童长期服用维生素D过量可致中毒,表现为厌食、便秘、呕吐、头痛、烦渴、多尿、肌张力下降、心率快而失常等,甚至可引起软组织钙化。

3.4.3 维生素E(生育酚)

(1)性质

维生素E易受氧破坏,对酸和热稳定。油脂酸则易使其受破坏。

(2)营养功用

维生素E在体内防止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破坏,保护细胞,从而与发育、防衰老有密切关系;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维护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功能,缺乏可引起肌肉营养不良,功能下降;促进新陈代谢,使氧的利用率增加,增强机体耐力;抗溶血性贫血,缺乏时细胞膜溶解,红细胞寿命缩短;与生殖功能有关,可防治流产;用维生素E提高运动成绩曾风行一时,但进一步的研究尚未得出结论。维生素E在食物中分布较广,不易缺乏。

3.4.4 维生素B1

(1)性质

维生素B1易受碱破坏,对酸稳定,一般烹调对其影响不大,但在高压锅中易被破坏。

(2)营养功用

辅助体内糖代谢,维生素B1是糖代谢中辅羧酶的重要成分,若缺乏,糖代谢至丙酮酸阶段就不能进一步氧化,从而使代谢发生障碍,造成丙酮酸在体内堆积,降低能量供应,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能量代谢,维生素B1一方面促进糖原在肝脏和肌肉中蓄积,另一方面在需要时又能加速糖原和磷酸肌酸的分解,释放能量,有利于肌肉活动;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系统主要从葡萄糖获得能量,维生素B1缺乏则使糖代谢障碍,造成神经系统能源不足。同时,由于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堆积,使神经功能下降。此外,糖代谢障碍可影响脂肪代谢,进而引起细胞膜的性状改变。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缺乏维生素B1的主要征象有:失眠、健忘、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肌肉酸痛。消化不良、便秘、心悸、胸闷和下肢水肿等。典型的维生素B1缺乏症称为脚气病;促进胃肠功能,维生素B1可保护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免受破坏,并促进其合成,有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维生素B1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伤病、心肌炎和消化机能减弱。对运动员可用于提高运动能力和防治过度疲劳。

(3)供给量与来源

供给量与糖摄入量有关,并与热量消耗成正比,我国规定每1000千卡热量需要维生素B10.5毫克。一般成年人为1.2~2.0毫克/日。高度脑力劳动、高温、缺氧及摄入糖多者,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为粮食.多含在胚芽和外皮部分,故加工越精,损失越多。也存在于豆类、花生、瘦猪肉、肝、肾、心等物质中。

因维生素B1溶于水,还易受某些因素破坏,故需注意烹调方法,以减少损失。

摄入过多的维生素B1不能在体内储存,多余的从尿中排出。长期过量摄入也可引起身体不良反应。

3.4.5 维生素PP(尼克酸)

(1)性质

维生素PP性质较稳定,能耐光和热,不易被酸碱破坏,一般烹调时对其影响较小。

(2)营养功用

维生素PP在体内构成脱氢辅酶,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递氢作用,维护神经系统、皮肤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PP缺乏时发生糙皮病。其主要病变为皮炎、肠炎、神经炎,症状有全身无力、烦躁失眠、感觉异常、眩晕、裸露部位的对称性皮炎、舌炎、消化不良、腹泻等。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病、偏头痛、高胆固醇血脂症、缺血性心脏病等。但过量可引起肝损害、消化性溃疡等。

(3)供给量与来源

尼克酸在食物中分布较广,但多数含量不高。

3.4.6 维生素C(抗坏血酸)

(1)性质

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易受碱和热破坏,极易氧化分解,光以及铜、铁等金属可促使其破坏。烹调中损失较大。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2)营养功用

促进生物氧化。维生素C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并可进行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体内形成一种氧化还原系统,起递氢作用,提高生物氧化过程,促进物质代谢,增加大脑中氢的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从而能减轻疲劳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这对运动 有特殊意义。

参与组织胶元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维护结缔组织、骨骼、牙齿、毛细血管等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促进创伤与骨折愈合。

缺乏时,胶元合成障碍、发生坏血病。其主要症状为: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易出血、牙龈萎缩和骨骼发育不正常等。

促进抗体生成和白细胞的噬菌能力,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促进造血机能,帮助食物中铁的吸收和叶酸的利用。

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造血机能障碍,提高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

维生素C在体内可保护某些酶免受毒物的破坏,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能合成透明质酸酶抑制物阻止癌扩散。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促进体内胆固醇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

此外,有实验报道维生素C可加速肌肉中磷酸肌酸(CP)与糖原的合成,促进乳酸的消除,减少运动时的氧债,缩短恢复时间,故有提高运动能力、减轻疲劳的作用,对运动员十分重要。

(3)供给量及来源

维生素C主要含在植物性食物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以辣椒、芥蓝、菜花、刺梨、酸枣,红果等含量较丰富。

维生素C容易受储存和烹调破坏,所以蔬菜和水果尽可能保持新鲜,最好生吃,如表6-7所示。

表6-7 常见食物营养元素的含量

img25

(续表)

img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