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应用文写作
1.4.3 第三节 广播稿、新闻评论

第三节 广播稿、新闻评论

广 播 稿

一、阅读与析评

【例文3-3-1】

要像拉船过滩那样齐心协力干四化

背景音乐:船工号子声扬起、压低

听众朋友: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大家熟悉的船工号子声。这优美雄壮的劳动歌声,使我想起了船工们那种齐心协力拉船过滩的动人情景。当船进入险滩急流时,只见船上的舵手,双手紧掌船舵,使船不偏离航道。前驾长手握篙杆,东撑西点,与后驾长紧密配合。船工们匍匐拉着船,脚蹬、手爬、步调一致,一步一步地向着预定的港口前进。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团结奋战呢?这是因为每一个船上职工都明确共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前进的航道上,不可能没有险滩急流,因此,他们下定了拉船过滩的决心,同时因为他们有战胜险滩恶水的过硬本领。常言说“驾长心里装的全是石头”,是说驾长对一条航道,哪里是险滩,哪里有暗礁,都了如指掌,并且掌握了水涨水落的脾气。如果一个驾长对航道的情况不了解,又不懂河水变化了的航道特点,那船就会触礁沉没;一个船工没有拉船的本领,一上阵,准会被纤绳赶下河去,这怎么能使船到目的地呢?所以驾长必经过严格考核选拔,船工又是驾长信得过的水手。他们相互信任,又有明确分工,做到人有专职,职有专责,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密配合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了全局任务的完成。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在这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每一个单位好比一只航行的大木船,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和群众都像拉船过滩那样正在齐心协力为四化建设出力流汗。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刚进入改革的洪流,就手忙脚乱,一个往东扳舵,一个往西撑船。职工们像船工一样受到强烈的震动,摇摇晃晃,乱成一团。于是凭着“干不干,少不了三顿饭”在那里扯皮聊筋。我们祝愿这些单位的同志像船上职工那样胸怀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特别是领导要像前后驾长那样团结;要像驾长熟悉河道那样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要像驾长那样适应水涨水落变化了的情况去按规律办事;要像驾长那样组织群众脚踏实地,拿出拉船过滩的精神,投入到千帆竞发、百舸争游的改革洪流中,去开创社会主义一个又一个新局面。

(选自中国范文网http://www.xfanwen.org/fw/wm/bd/109523.html)

【析评】这份广播稿通俗流畅、结构鲜明、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为了要阐述主题,先从船工齐心协力拉船过滩的动人情景说起,引出了团结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当下的社会改革,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团结的重要性,结语与开头遥相呼应。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使用了或散文或议论的写作形式,同时为了增强感染力还以船工号子为背景音乐。

二、必需知识

(一)广播稿的概念及特点

广播稿是以口语形式报道新闻、资讯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受众广泛、传播迅速快、功能多样、感染力强。

(二)广播稿的写作格式

广播稿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和结束语构成。

1.标题。广播稿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副题和引题,要求简短有力、开门见山。

2.导语。简要介绍广播稿的主要报道内容。

3.主体。即广播稿的正文部分,采用多种写作方式,语言生动活泼以此来达到突出事实材料的目的。

4.结束语。简练精要地做出总结,与开头相呼应,写法比较灵活。

(三)广播稿的写作注意事项

1.通俗口语化。广播稿要求语言简单易懂、口语化,少用方言、书面词汇,不用长句、不用文言文,不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2.结构简洁明了。因为广播稿播出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干脆利落,突出句子的主干,少用定语、附件成分;不用倒装、不用倒叙和插叙;按照人们常用的思路和习惯来叙事。

3.语言生动活泼。广播稿尽量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4.主题单一、集中。广播稿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新闻评论

一、阅读与析评

【例文3-3-2】

新闻评论之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9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6年1月31日)

【析评】这是一份针对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的社论,观点鲜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以说理为主要手段,在论述中体现了维护祖国统一、只有一个中国的政治倾向性。

【例文3-3-3】

新闻评论之编辑部文章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

早在2007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应。”

可是,坚持“台独”的李登辉罔顾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并说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李登辉的言行严重地毒化了两岸的气氛。他大搞“台独”是台湾的最大危险,也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

李登辉的言行不仅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岛内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大量移民出走,仅去年一年就有67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台湾有识之士指出,去年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湾岛内的分离意识陡增,社会矛盾加剧,人民对当局丧失了信心,经济活动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股市连续暴跌、金融风暴迭起之外,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台湾的经济能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关键在于当前海峡两岸的紧张情势能否化解。只要在台湾搞分裂的活动一天不停止,我们反分裂的斗争也就一天不会停止。继续跟着李登辉的危险道路走下去,那么,自身缺少原料、市场狭小的台湾经济将难有前途可言,台湾人民必将深受其害。

李登辉沿着“台独”的道路已经越走越远,他分裂祖国的图谋一旦付诸实施,其后果是我们所不愿言及而又显而易见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人民日报》 编辑部 《解放军报》 编辑部

(选自范文搜网http//www.fwsou.com/ying yong wen dang/ xin wen tong xun/2008-01-17/25268.shtml)

【析评】这是以《人民日报》编辑部、《解放军报》编辑部名义发的分析李登辉“台独”策略的新闻评论,涉及面广、论述深入,现实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其系统的分析方法更增强了评论的权威性。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了广泛传播目的。

【例文3-3-4】

新闻评论之编者按

不怕荒山秃岭 就怕人穷志短

——白家兄弟变荒地为财富

编者按: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方面在贫困线上艰难地徘徊,而一方面又有连片的土地搁荒无人问津。西部脱贫要靠国家的关怀、“输血”,更要靠自身的积极奋斗、“造血”。这篇报道不长,所述的事实却很有说服力。同样的穷山恶水,有些人畏难而退将它弃为荒芜地,而有些人却知难而进,将其开发创造为“财源地”。

本报讯 记者安洋报道:两年前高家山上那片曾因荒山秃岭被遗弃的2000亩搁荒地,如今却变成一个初现现代化气息的农庄。当地青年农民白汝麟、白太贵兄弟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使这片搁荒地财源滚滚。

白家两兄弟是甘肃省西峰市芋子沟圈村人,曾上学、做工数年,见多识广。圈村高家山2000多亩地被村人遗弃,终年荒芜,无人涉足。他们思虑再三,“社会越发展,土地越金贵,舍弃土地等饭吃,越等越穷。不怕荒山秃岭,只怕人穷志短”。1994年底,他们用所有的积蓄换得了这片搁荒地的经营权。兄弟俩披星戴月,修通了盘山公路,架设了2.5公里的线路,铺设水管1100米,修水池3座,平田整地80多亩,建日光温室5亩,果窖2座,种植经济作物150亩,粮食100亩,养鸡2000只,养羊200只。由于他们的科学管理和经营,不到两年时间,“拿到手的收入已有15万元”。今年一过“破五”,他们又着手兴建苹果园、葡萄园、杏园和养牛场。一座水、电、路三通,林、果、木、种、养、加齐全的新农庄已具雏形。

他们创业的另一结果是,将新观念、新技术、开拓进取精神引进了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他们的养殖场、加工厂、日光蔬菜温室成为当地农民开眼界、学技术的实验场。

(选自《人民日报》)

【析评】编者按是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这份编者按表明了“西部地区脱贫要靠国家的关怀、输血,更要靠自身的积极奋斗造血”的态度;对某些人畏难退缩提出了批评,对知难而进的人提出赞扬。该编者按语言凝练简短、态度鲜明。

【例文3-3-5】

新闻评论之小言论

珍爱北京西站

北京西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大最好的公共设施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建造这么一座高水准的火车站是很不容易的。看着那平坦光滑的地面,我甚至不忍用力踩上去,生怕蹭上划痕。我甚至想恳请那些重手重脚的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车站的一切设施。北京西站刚刚启用,似乎很有必要在广大旅客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有人说建筑是一半的成功,还有一半是管理。一流的建筑配上一流的管理,那才是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西站。面对这被称为亚洲第一的火车站,我能感觉到管理工作的繁重。因而我希望,车站大厅无论如何要保持一尘不染的洁净,保持所有的设施完好无损,若干年后还像现在这样亮丽整洁。同时也希望上岗的工作人员、商店的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北京西站一样的优质。

总之,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建设者在北京西站倾注了那么多心血,交给我们那么好的一座火车站,有关方面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使用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科学管理的典范。但愿我们能为北京西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感到自豪。

《人民日报》金采薇

【析评】这是新闻评论的另一种形式:小言论也就是袖珍评论,论题单一、分析简明,虽篇幅短小,却字字句句凸显主题“珍爱北京西站”。语言诚恳真挚、具有感染力。

二、必需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新闻评论,是对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现象所发表的各种评论形式的总称,是一种以说理为主的论说文体,是社会舆论最集中的反映。

其主要特点有:

1.有的放矢,具有显著的新闻性

既然新闻评论属于一种新闻体裁,因此,它与一般议论文最大的区别是,具有新闻性。这种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其二,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2.观点鲜明,具有特定的政论性

新闻评论隶属于论说文、政论文,它的政论性特征概括了两者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手段;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前两项是包括政论文在内的所有论说文共有的特点,后一项是一切政论文包括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之一。综合起来,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的看法。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体裁的这一性质决定它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辨别事物,在论述中体现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直接反映党和政府的宣传意图,正确地阐明观点和主张。

3.实事求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实事求是,即坚持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和是非标准,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由于新闻评论阐明的是马克思主义道理和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论述的内容又是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及时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建议,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由于新闻传播的受众,绝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所以新闻评论必须要选择大多数人所关心的、能够拨动更多的人的心弦的问题展开议论,且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

4.逻辑严密,具有科学的论理性

既然新闻评论是以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为主的新闻体裁。要想意见也好、主张也罢,能够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就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而要想以理服人,首先必须观点正确、全面、新鲜,能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其次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能够“自圆其说”,令人信服。

常见的新闻评论有:

1.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2.编辑部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3.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评论形式。其规格和重要性仅次于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篇幅一般也比它们小。评论论述的范围广泛,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有些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有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4.短评、编后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用。

5.编者按

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代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6.小言论(小评论)

小言论亦称袖珍评论或小评论,它论题单一,分析简明,篇幅短小,从立论到写作,既不同于一般评论,又不同于杂文,常常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7.带有时评性质的论文

是讨论专门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属于政论文章,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

(二)新闻评论的写作格式

新闻评论一般由引论、正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1.引论。必须提纲挈领,给读者以鲜明美好的“第一印象”。一般有6种方法:一是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二是巧借事实,概括叙述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为分析论证作铺垫;三是说明原委,交代写作动机;四是亮出谬误,掀起论战的高潮;五是设问或反问,紧扣人心;六是选用引语、典故、比喻、故事等,激发阅读兴趣。

2.正论。新闻评论的展开论证说理部分。常有6种结构方法:一是归纳论证。即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它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二是证明论证。即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三是排列(并列)论证。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述。四是递进论证。即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或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剥笋,水到渠成。五是比较(对比)论证。即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六是正反论证。即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其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3.结论。它是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好的结尾应总括全文,首尾呼应。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简明精辟地概括全文,点明主旨;二是高昂激越地鼓劲,感召受众;三是形象含蓄地启示,引人深思。

新闻评论的谋篇除了文章本身的结构外,还包含新闻评论的标题,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注意事项

新闻评论的写作虽因种类不同而写法各异,但一般都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有的放矢

新闻评论的选题,应从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中去寻找,特别要注意将群众普遍关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评论选题的对象。

2.立意新鲜独到

新闻评论要做到立意新,观点新,写常人所不写,做到理无新意不动笔,理不独到不罢休。

似曾相识、千文一面是评论写作中的一大通病。解决的办法有:一是要提炼新鲜观点,评出真知灼见;二是要独辟蹊径,致力“领异标新”;三是要善于表达,选用鲜活材料。实际上,同样一件事物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会找到多个“切入点”,说出多种“理”来。

3.论证严密、符合逻辑

新闻评论构成三要素中,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解决“如何来证明”的问题。所以论证需要具有驳倒论敌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其主要方法有:一是直接驳斥其观点错误;二是直接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或不足;三是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

4.语言规范、通俗易懂、生动

新闻报道是适合新闻信息传递的实用语言,它“用事实说话”,通过传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信息)来表达宣传意图。因此,语言准确、简明、易懂是评论语言的基本特色,这样受众读得懂、听得懂,作品的影响面就越宽。

此外,评论文章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评论写得绘声绘色、幽默犀利才会引人入胜。

【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广播稿的构成是怎样的?

2.写作广播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简要分析新闻评论的特点。

4.简要介绍新闻评论的常见形式。

阅读与评析:

试分析下面这篇评论的口吻及其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类比论证、事理论证等)。

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

汪道衍

某县有个分房小组负责人,在分房会议上振振有词地讲:这次分房的原则是县委常委定的。分新房,就要交旧房,先交旧房钥匙,才能领取新房钥匙,等等。他的话还未讲完,人们就窃窃私议起来:“他自己没交旧房就住了新房,说一套做一套咋能服人啊!”原来,这位干部不但未交旧房,还在外单位又占了一套,加上县委分的一套,一家六口人就占了三套房。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常可以见到:一个人在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样,结果就会导致“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场面。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叫台下做到的,台上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就不仅难以制止台下讲他,而且有损于党的原则的严肃性。如果在台上只背“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1982年10月19日《四川日报》“巴蜀小议”

写作训练:

1.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总量已由1999年的101万人,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338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还将新增60万人左右。一方面,日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队伍面临就业难题;另一方面,广阔的基层特别是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迫切需要人才。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大学生如何检视自身积极调整?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请以此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

2.根据下列这则新闻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评论。

《广州日报》有报道说,春节期间,深圳各大公共场所与旅游景点女厕“宾客如云”、排长龙,而男厕那边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以至于不时出现女性“占领”男厕方便的局面。其实,这种男女厕位“分配不公”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公厕,经常可见。有关调查显示,女性如厕的时间一般为130秒,大约为男性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