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应用文写作
1.2.1 第一节 绪  言

第一节 绪  言

一、现代应用文的概念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文字性作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果从单纯欣赏和满足实用角度分野,一类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另一类则可归入应用文范畴。这个大家族的组成有论文、专著、公私文书、新闻稿件等,林林总总约200余种。

何谓应用文?

广义的理解是:一切承载着实用信息的文章、文书均是应用文。

狭义的界定是: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众在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并依据惯用格式写就的文章、文书。

本书冠以“现代”二字,是指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指是五四以来相对稳定的应用性文体,尤其是当代,即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较完善的及新出现的文种。

二、应用文的历史传承

应用文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演进,日臻完善,相对固定。追本溯源,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比文学作品更悠久、使用面也更广。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就有了较完备的应用文体的文书,如“圣旨、奏折、疏、律令、邸报、布告、策论、契约、诉状、借据、书信、笔记、广告”等等。

《论语》应该是最早的课堂笔记或会议纪要了,这部著作主要由孔子的学生、后人纪录完成的,详细地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及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论语》系统地反映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被历代读书人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圭臬,过去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春秋时的军事论文当首推《孙子》,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学著作。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都引用了孙子的话,孙子总结的战争规律。即便当代,战争的方式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战争的谋略却是今古相通,今天,《孙子》仍是学习军事的必修课。

荀况的《劝学》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论述人的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方法,强调勤学、专一。实际上就是学习知识的思想论和方法论。其治学经验与见地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就借鉴意义。

李斯的《上秦王书》(有些选本也题为《谏逐客书》),秦始皇九年(前238年)吕不韦的篡国阴谋被粉碎,接着韩国间谍郑国被发觉,秦始皇鉴于吕不韦曾大批招徕六国游士,秦宗室大臣也认为六国游士大都是为本国作间谍的,便不加区别“一切逐客”。李斯当时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秦始皇陈述逐客的危害,从“跨海内,割诸侯”、“成帝业”的政治角度,列举历史上客籍人士对秦国的巨大贡献,指出,“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犹如“借寇兵而赍盗粮”,必将导致秦政权的倾危。秦始皇不愧雄才大略的一代君主,毅然接受了李斯的谏议,取消逐客令,使得秦国人才济济,最终依靠实力取得国家的统一。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斯的《上秦王书》就是国家的人才战略规划。这规划并获得完美地实现,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封建制的大一统。

到了西汉年间,应用文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汉文帝、汉景帝时,贾谊与晁错是当时颇有政治见地的两位政治家。贾谊曾向汉文帝建议重农抑商,晁错更是在《论贵粟书》中阐述发挥了贾谊的主张,并提出具体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富强奠定了经济基础。几千年来,民以食为天。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党中央关心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必定是论述农业政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迫切需要关心解决的问题。

《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文集。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昭帝召集天下贤良、文学60余人到长安,“问以民所疾苦”(《汉书·食货志》),并让他们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这就是西汉时有名的盐铁会议。《盐铁论》内容涉及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面貌,是研究西汉后期历史的重要史料。《盐铁论》是一份详细的会议纪要,并确立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事关国家税收的政策。该政策确立以后,直至今日,历朝历代都延续了这一政策,保障了国家有充足的财力应对战争、民生、发展等重大课题。《盐铁论》在历史上产生的巨大作用怎样估计都不为过。

至于大家在中学课本中学习过的《隆中对》,更能从中体味到诸葛亮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过人才智。文章提出天下三分,进而“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规划。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规划乃是最切实可行的规划,也是最睿智的选择。

这些著名的以及大量没有被列举到的古典应用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实用、可操作性强受到统治阶级的肯定,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政策。它们和那些科技、医药的著作,如《天工开物》、《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共同形成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系统理论,构筑了我们这个大一统的国家的文化体系,奠定了绵绵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魏文帝曹丕经过深刻思考,在《典论》中郑重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经国文章就是指这些在当时对国计民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应用文。

先贤如流星一般远去,但是,他们也如流星一般曾经照亮过当时的夜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们可以归结为有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党的武装力量、统一战线三大法宝。而先进的政党一定得有雄厚的理论指导,毛泽东为党的理论建设立下不朽的功勋。纵观《毛泽东选集》,他的著作基本上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我们回顾历史,就是要求大家站在当代,仰视应用文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应用文的学习研究,绝不能盲目鄙薄应用文。

三、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中国大学经历了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可是学生的母语水平并不会随着扩招而自动提高。本科毕业生临近毕业,学位论文写作普遍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不了解论文的基本结构,不知道如何搜集材料、安排材料、表现主题,不能正确使用表现该学科文体特点的语言,有的即便是一份学习计划、工作总结也难以敷衍成文,更有甚者连假条、书信都不能规范书写。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存在方式。它的表面凝聚着历史,背后积淀为文化。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正在和平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误解与误读,需要把自己的文化连同政治主张一起向全世界传扬,并且唯有以自己的文化作依据,我们的主张才更容易让人信服。这个世界从来是这样,人们不是因为你跟他一样才接受你,而恰恰因为你跟他不一样才接受你。当此际,语言的重要意义和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一下子凸显出来了。”(复旦大学汪涌豪语)

母语学习包括了《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修辞学》及一般的写作训练等,当然也涵盖了写作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应用文写作》的学习。

(一)学习应用文写作有利于当前的学习、将来的工作

学生以学为主,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课本知识。除了文学类专业的文学范文外,绝大多数教材都是以应用文文体编写的专著。那么学习应用文写作,对于我们弄清作者思路、逻辑顺序、主旨、论证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掌握知识点,灵活学习、深化记忆是大有裨益的。将来走向社会,无论从事文、理、工、农、医何种专业,也都需要使用合适的文体表述你在这个行业中的科学发现,科学创新,借以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进程中融入自己的才干和智慧。这是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二)学习应用文写作有利于学法、守法,正确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逐步进入法制社会。法律法规的颁布过程也是一个全民学法、守法的教育过程。许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譬如最近修改颁布的新的《劳动法》,就涉及每一位能够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是,能够正确解读也非易事,雇佣双方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必须学习《劳动法》,正确运用、执行该法。许多用人单位,包括一些高校都专请律师上门讲解。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主要是靠公文运作来实施的。只有准确把握文件精神,落实到全社会,才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有序前进。

(三)有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主义事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买方市场对于大学生就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办公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但是,在处理各类、各项具体事务时,仍离不开应用文体的写作。需要有人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一篇叙述清晰、概括精炼、说理透彻,供决策者阅览的企划、报告、市场调查等。目前,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出色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同时,应用文写作也是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概言之,是工作能力的集中展现。对于管理者而言,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是一个标志,最能体现一个单位、部门的工作能力与绩效。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积极实践,不断提高应用写作能力,以应对21世纪我国现代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四、应用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不同的文种,写作方法存在着差异。但是,应用文写作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供遵循的。

许多同学认为应用文写作枯燥,格式呆板,语言欠生动形象,不如写记叙文,可以天马行空驰骋想象。也有人认为,应用文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因此掌握应用文写作绝非一日之功。因而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

前者看法片面,乃是因为同学们受制于阅历,不了解“实用的一定也是美的”的道理。事实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应用文,结构上有一种严谨、整齐、匀称的程式美;语言经过千锤百炼,表述上有一种简练、晓畅、清晰的韵律美;内容上体现出表意准确、概括、达意的朴素美。后者的畏难情绪也是没有必要的。任何学科都需要下苦工夫学习。叶剑英谆谆告诫大家:“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们在中学、大学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作上学习了叙述、说明、议论等基本表达方式。只要大家把这些理论基础与写作的表达方式融会贯通,学习应用文写作也并非高不可攀。为此: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本系统、单位的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是维系社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遵法、守法是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应用文,主要是在拟发公文的时候,其决议、决定、通知、通告等,必须坚持法制精神,不能违法。因为任何公文都在一定的范围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国家、社会、事业带来损失,严重的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这是与法治精神根本对立的,也与我党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指导、协调社会各方面和谐运转的指挥棒。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服从什么?服从的就是方针政策。举例来说,比如国家的土地政策,为保证全国人民所需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国务院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的底线。严厉的土地政策就要求各省市国土局严格审批,计划用地,科学用地。此时正确的做法应是“三集中”原则,即散居的农户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工厂向开发区集中。集中的成果就是腾出、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如果还有什么人反其道而行之,订计划、写方案准备大兴土木建设别墅、豪华住宅,那无疑就是违背政策、挑战法规,显然是得不到有关部门批准的。

有法依法,法律没有规定的依据政策,这是常识。

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也必须熟悉本系统、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如果不熟悉,不了解,就可能发出自相矛盾的指示,让群众无所适从。也可能发出与上级部门规章、规定相抵牾的文件,导致领导关系错位,失衡。

(二)系统熟悉业务

一般来说,应用文是为工作、生活服务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业务的特殊性,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只有系统地熟悉了业务,透彻了解本单位内部情况及所处的外部环境,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写作时,事实才能叙述清楚,道理才能讲明白,要求才能提明确。譬如企业拟制订一份年度工作计划,那就不仅要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还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本单位生产能力配置,人员需求结构,原材料来源及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能源保证,及淡季、旺季的变化规律等等。如果不了解、不熟悉这些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方方面面,那这样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执行力可言。

(三)学习写作理论,认真研究、揣摩范文

应用文写作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体系构成中,包含应用文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理论是前人经过反复实践概括、提高升华总结出来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指导实践。因此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在本教材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

在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同时,也要认真研究、揣摩教材中的范文,这是学习的两个方面。以公文写作为例,我们的经验是,应该也必须阅读大量的、不同文种的公文;用心研究、揣摩其行文对象、叙事的逻辑顺序、格式要求、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阅读并与学过的写作理论结合,互为印证。当达到一定的量,顿时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写作也会逐渐得心应手。

这些体会是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的。

(四)写作实践

叶圣陶在谈掌握写作基本功时曾经说过:“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学习应用文写作,还需有旺盛的写作热情。通过实践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没有写作实践就没有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多读多练。

多读,是指本教程提供的众多例文要读,本职业务往来的应用文要读。多读可以增加知识,丰富阅历,增强认识。特别是青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要通过更多的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应用例文来认识社会,认识事物,丰富经验。多练,是指按照本教程安排的“思考与练习”完成作业,视命题要求为实际工作,全力完成。练习的过程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积累、丰富词汇,熟悉各文种的结构。俗话说熟能生巧,熟就是指反复的实践过程,巧就是驾驭了应用文的写作规律。

正所谓,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勤写多练,才能运用自如,写出针对性强、有实际内容的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