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7.2 第二节 职业素质培养

第二节 职业素质培养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也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等特征。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状况(如身体状况)等。

个人的职业素质与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是互动的。人作为一种主体性、能动性的要素,对于外部环境积极适应、努力挖掘和主动塑造,有利于其成长、成才和成功。当然,素质绝不是固化的、死板的,而是灵活可变的、具有可塑性的。因此为了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一个人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其获得的职业岗位状况。首先,人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他的就业岗位层次水平,低素质的人是难以寻求高层次岗位的。其次,人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其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人的素质水平高,选择的职业种类余地就大,机会就多。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对于走上职业岗位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状态,也有着关键的影响。一般来说,职业素质决定个人职业成长。首先,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他在某个岗位的工作状态。当能力、人格、理念素质水平高时,他就能稳定在这个职业岗位上,且能适应工作的变化,不被工作单位所淘汰。进而,一个人具有高素质,就能在胜任岗位、绩效优异的情况下获得晋升和发展机会。此外,一个人具有较高素质,还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主动地寻求自己的最佳位置,得到较好的职业生涯归宿。一个人成功的职业素质包含已经具备的能力、才干、知识结构和尚待开发的发展潜力。这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实力,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和培养提拔的选择依据。当然也是一个人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

职业素质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和水平。它的核心是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和统帅,决定其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

大学生要坚持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的指针,这是将来从事职业活动的政治要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等,是人生导航线。青年学生应摆脱那些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的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为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理想信念是指引和鼓励人们不断进取的人生力量源泉。林肯曾经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具有高度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大学生要在这一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物质和权势的诱惑下保持理性和平静,才不会使人生之旅步入歧途。

(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会有敬业乐业的奉献意识、满腔热情的服务意识、注重信誉的质量意识、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互助友爱的协作意识,才能在岗位工作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三)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具体包括:科学进取精神和渴求文化知识的欲望。科学进取精神主要包括:求知、求真、求实、创新等方面。求知,即渴求知识,渴求了解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渴求探索并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化的规律;求真,即追求真理,不浅尝辄止,不被假象所迷惑;求实,即追求科学与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实;创新,即摆脱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束缚,不迷信、不畏惧权威,发扬开拓精神,发现新事物、新思想,创造新业绩。

渴求文化知识的欲望主要表现在:认真上好文化课,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对个人而言,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将来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对一个民族而言,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和兴衰。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求职立业的必要准备,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愈丰富,对技术、技能形成的指导性越强,就能在职业实践中少走弯路,减少摸索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工作方法难以创新,而且难以抵制伪科学和反科学思想的侵袭,是难以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做出骄人成绩的。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科学文化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关键,是形成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大学生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和水平。主要表现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建立在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职业的基础。

专业技能,是指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训练形成的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尤为重要,这是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等于纸上谈兵,是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因此,要使自己能在职业活动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五)身体心理理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身体各种机能的状况和水平,以及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调节自我的状况和水平。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即人的生理素质,是指在遗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体形态和生理功能上的特征,如身高、体重、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特征等;还包括生理机能特征,如运动素质、反应速度、负荷极限、应急水平、适应能力、抵抗能力等。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主体努力、外在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个体形成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体现为: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健全的机能、充沛的精力等。身体素质是一个人所有各种素质的载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在学校圆满完成学业,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坚持工作、发挥聪明才智的物质条件。有人说,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能不合格是次品,身体不合格是废品,是言之有理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表现为:较强的认识能力,积极健康的情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成人进行过绩效测评与心理测验,发现其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两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差异。成就最大组,在兴趣、谨慎、自信、开拓进取、不屈不挠和坚持性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组。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密切相连和不可分割的,因此“身心健康”是一个整体。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3)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4)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5)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6)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能够有利于充分发挥既有的素质,有利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还能弥补身体健康的不足。

身心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活幸福的依托,是成就事业的基础。随着社会压力的越来越大,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承受各种压力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也将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工作环境,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自我的完善与提高。要做好这一切,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充实的精力,要热爱生命和工作,善待生活和事业。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抱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个性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将人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表现,它是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多种能力的组合而形成的一种职业能力。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践能力组成。对于大学生而言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意味着有更强的就业择业竞争力,更强的职业创造力。

总之,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职业素质的高低,是面临就业机会多少和有没有发展机遇的关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体现出的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特点,充分说明了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昭示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指明了我们在校大学生努力的方向。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其实即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哭,也和平常儿童一样,绝不会是一首好诗。”可见,即便是天才,也要靠后天的刻苦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能为将来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1.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古训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好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只要长期坚持做好小事,到了一定时候就能成就大的事业。同样从业者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来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是通过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养成的。比如,要培养敬业精神,首先要从热爱本专业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道德行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跨入大学校门,就应严格按照行规、校规等各种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以指导个人学习、生活、交往和社会实践等各种行为。大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要求看似小事,意义却很大。这是因为,日常行为规范是道德规范的基础,道德规范是日常行为规范的提高和概括。只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才能掌握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才能更好地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自律的结果。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喜欢整天蒙头大睡的人,只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因此,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自律。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专业学习亲自感受和体验本行业、本专业具体而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比如,公安干警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是通过艰苦的训练练就的;医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是在临床治疗的专业学习中逐步养成的。

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职业意识是社会职业活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职业意识的树立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开端。作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还有许多知识技能要学,诸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职业规范。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包括操作规程和道德规范。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是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是从业者得以施展才华,使职业成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是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处理业务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任何职业都有专门的职业技能,这种特有的职业技能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它标志着从业者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职业技能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性。重视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的显著特色,掌握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任务。在职业院校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有近一半的时间要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和现场操作实践,这为我们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参与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样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的过程。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使从业者面临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问题,因此,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干一行钻一行。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刀,只有在石上磨,才能变得锋利;人,只有在实践中练,才能增长才干。投身社会实践的熔炉,才能促进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必须从培养职业情感入手。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羡慕或鄙夷的情绪和态度。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从业者的职业情感是在专业学习,特别是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我们在校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和实验室进行,对社会上的职业了解甚少,所以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认识专业、走近职业,训练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情感的目的。任何一种职业的合理存在,都是以其满足他人、社会的正当需要为基础的。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感受到各种职业被社会尊重与重视的程度。有关部门及学校组织的“便民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都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自己对职业的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情感。

2.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把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在职业实践中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获取的正确认识,运用到职业实践活动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人们之间的职业关系,真正懂得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

社会实践是培养我们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大课堂。离开社会实践,我们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理论,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应该将自己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奉献。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在校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必由之路。

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所谓的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道德修养的提高不能脱离道德实践,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也是这样。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即“内省”来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内省”呢?

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经常用职业道德规范来检查对照自己的行为,既看到成绩,又发现不足。同时,还可以请良师诤友帮助自己找出弱点,并闻过则喜,积极改正,即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相比,我们肯定还会有不少差距,因此,要积极内省,敢于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要有改正缺点的信心与决心。古人云:“过能改,则无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如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在实际行动中改正了缺点和错误,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它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自觉道德意识的体现。

“慎独”。是儒家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礼记·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段话是说,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总是十分警惕。

从最隐藏处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越是独自一人,没有监督时,越要小心谨慎,不做违反道德的事。人的自我修养就是要诚其意而正其心。否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如何诚其意而正其心?慎独,正是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一个人做了坏事别人也许看不见、不知道,他的行为善恶全凭他自己的良心判断,这是对人的道德水平的真正考验,而这种考验对于提高人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修养大有裨益。

大作家高尔基出于写作的需要,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曾十几年与酒鬼、赌徒打交道,但始终严守“慎独”而一尘不染。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可能时时处处受到他人监督,所以,只有自律,防微杜渐,才能“慎独”自守,把握自己,从而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慎独”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锻炼,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陈毅同志诗曰:“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培养“慎独”精神,要在隐藏、微细的地方下工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还要特别重视自制能力的培养,随时随地用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

道德修养,根在实践,贵在自觉,重在坚持,难在“慎独”。如果不亲身实践,或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或不能持之以恒,其结果必然在工作中一无所获,一事无成,职业道德也难以形成。在祖国建设的不同时期都有大量的先进入物涌现出来,在各条战线上他们做出了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业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还是数学家吴文俊,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品质高尚,苦于实干,不计名利,立足一个岗位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要用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自我修养有很多方法。比如座右铭,本指放在座位右边用以自警的一种铭文,后来推而广之,凡是以自警、自戒、自勉的文字,凡能指导自己行为的名句、格言,不论是抄录的,还是自编自制的,不论是记事本上的,还是输入电脑的,或是放在什么地方的,都叫座右铭。不少人爱收集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铭志和自省,逐渐地也就成为一种具体的自我修养方式。又如,制定修养要则。修养要则要比座右铭更具体,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提出“五个不虚”,后来又制定七条修养要则,既可以包括道德修养的全面内容,也可以侧重道德修养的某个方面。再如,写日记也是进行自我修养的一种好方法,写一次日记,就等于跟自己谈一次话,能起到经常自我总结、自我反省,不断激励自己和警戒自己的作用。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在职业活动中(包括实习活动)强化,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途径。因为这时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正在向从业者角色转化,对职业的认识也变得更实际、更深刻。

1.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

在职业活动中,只有让我们学习的职业道德知识内化成职业道德信念,才会使人产生修养上质的飞跃。所谓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确信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性与正义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道德知识一旦内化为道德信念,就会使人产生热情的、坚定的道德行为。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积极内化道德知识,将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对待,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养成必不可少的。

参加工作仅8年,王府井百货大楼售货员刘淑琴已站在了“全国十佳营业员”的领奖台上,成为商业职工最高荣誉的获得者。骄人工作业绩的取得,源于她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工作中她以张秉贵为榜样,把为人民服务、使顾客满意作为天职。她不满足于一买一卖的简单售货,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大学经济管理系,一边学,一边将知识运用到销售工作中,成为一名具有经济头脑的营业员。随着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她工作越干越出色,还被光荣地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外化,是指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从业者内心的职业道德情感不通过职业行为体现出来,就只能表明他的这种情感是不真诚的,虚伪的。孟子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做一个言行一致的现代职业人。

汶川大地震时,一对正在工厂里作业的中年男女被压在倒下来的石柱下,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四周一片漆黑,没有声音,女人试图推开沉重的柱子,但每次都失败了。最后女人泪眼汪汪地对男人说:“我真的不想死,我答应了我女儿要帮她治好眼睛。”男人不说话,只是叹气。沉吟了一会儿,男人问女人:“你真的想出去?”女人说:是的,只要能活着出去,下辈子就算为你做牛做马,我也愿意。男人叹了口气说:我也不求别的,只是家中还有一个80岁的老母亲,若是她还健在,烦你代我照顾。女人说:好。男人说:“你这样胡乱推是不行的。我喊三二一,喊到一时,咱们一齐使劲,你把柱子往我这边推,这样你那头便能腾出空隙来了。”

男人开始喊,喊到一,女人便使劲把柱子往男人这头推,男人也在用力,慢慢地,柱子这头翘起来一点空隙,女人挣扎着爬出来,再看男人时,只见他脸上全部是血,他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面临生死考验的刹那,只为了一个小女孩需要疼爱,便义无反顾地把生的机会,让给了一个并不熟悉的同事,这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礼让。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能力及其培养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学校学习能力、生活学习能力和社会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以学习活动为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从事学习活动,进而获取新知识,增长经验、智慧和能力。其中,生活学习能力和社会学习能力以自学为主。自学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日本一位教育学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上学期间(25岁以内)所得到的知识量在整个一生中仅占25%,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补充的知识占整个知识总量的75%。由此可知,人生大部分知识要通过自学获得。另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学习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探索性地、创造性地“学”。怎样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呢?

1.做学习的主人

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只有主动认知、主动获取前人积累的经验,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大学生要树立主体意识,就要明确自己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能动地吸收、创新知识的主体。吸取的知识越广博,想象力就越丰富,思路就越开阔,学习也更有效。

2.保持合理的学习思路

大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沿着教师的指导方向去接受和理解讲授的知识,更要积极地发散思维,进行异向或多向的接受和思考。

3.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与兴趣、好奇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兴趣、好奇心使人们对新事物具有新鲜感,促使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进而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取得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

4.培养旺盛的求知欲

求知欲望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好奇心和兴趣感。仅有好奇心和兴趣感而没有旺盛的求知欲,就可能使学习进度缓慢甚至终止。因此,旺盛的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催化剂”和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保证。

5.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可贵品质。想象力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去探求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把握未来事物发展的方向。

6.创造性学习

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思考、探索、实践,发人所未发,谈人所未谈。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离不开勤奋,懒惰是创新的敌人,任何聪明才智都来自勤奋。其次,还必须敢于质疑现有的结论;对事物内在本质规律进行大胆的探索;敢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并力求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终身学习的崭新理念已深入人心,适应就业挑战,不断更新知识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如今,专业对口已不再是大学生择业的依据,“终身职业”已成了昨日黄花,学习已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大学生唯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二)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相互融会、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是以智能为基础具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标新立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柏格说过:“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很可能萎缩以至消失掉。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呢?一是积累知识,增加才干。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越多,那么他开拓创新的能力就愈加旺盛。二是培养想象力。想象力并不只是文学家、艺术家的专利,它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的。对需要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设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就变得更为重要。三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四是从“琐事”做起。对于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你都能“花样翻新”、频出“奇招”,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创新”的欲望和习惯。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脑的机能,除了白痴或脑疾病患者外,人人都有创造力,发展潜力基本相同。陶行知早就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明智的就业者而言,创新应该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如今越来越难以预测的职场,成功显然属于那些天生好奇、乐于实验、积极工作、勤于思考的人。一个希望事业成功的人,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创新能力,像强健身体一样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情商的修炼

1.什么是情商

“情商”(EQ),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测量人的“情感智力”的量度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情商”一词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秉承“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提出的,用以表示人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以及个人在一个单位、企业、团队中的心理平衡和情绪调整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表现了人们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以及如何激励自己;如何克制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整情绪,避免因过度而影响思考能力;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等等。虽然戴尔·卡耐基早已于1955年去世,但他的名言流传至今:“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是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

2.情商的几种表现形态

美国学者戈尔曼认为,情商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直觉自知能力

情商首要的品质是要了解自己的感情,即对自己的悲、喜、忧、乐等积极、消极情绪的觉察能力,也就是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感情的认识和把握是情感智数的基础,谁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感,谁就能更好的驾驭生活。

②理解平衡能力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的磨难和情感的冲撞,但是,情感上的波澜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每个人调节自己情感的方式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用祷告来平息心理的冲突;有的人靠倾诉;有的人靠发泄;有的人靠破坏;有的人靠合理的理解。

③自控能力

这是一种延迟冲动的能力,即根据自身的情况、环境、人际交往状况,把握、控制、适当表现或发泄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控能力强的人进取心、自信心、学习能力也就强,反之则容易灰心、孤独,不能承受压力,在挑战面前容易采取回避态度。

④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指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的能力,这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和保证。高情商者在失败面前也能不断激励自己,善于度过困境;一些智商高而情商较低的人却容易在事业失败时一蹶不振。

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它主要表现在对人际关系的正确把握和处理上,首要的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处理和理解有时显得十分微妙,能洞察入微、恰到好处地加以处理的人总是容易得到帮助,也容易取得成功。

⑥自信心

自信心又是情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事业是否有所成就的基石。创造学家曾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分析,发现他们都有十分相似的情感特征,如十分自信,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

3.如何提高情商

一般来说,高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反复不断进行教育培养的结果。大学生朋友们只有搭乘情商快车,才能在21世纪成就非凡业绩。EQ教会人如何在社会与他人之中更好更快乐地生存,因而,高情商的培养主题是个人及人际互动中发生的感觉。青年人的很多问题,如好斗或沮丧,往往是情感缺陷与社会技巧不足的表现。

因此,我们建议想获得成功的青年人平时要重点学习和培养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重点是情绪的稳定性,去了解情绪背后真正的因素(例如,愤怒是因为感觉受伤害),学习如何舒缓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将会促进我们的工作;而不良的情绪将会危害我们的工作,焦虑和忧郁会使人无端紧张、烦恼或无力,恐惧和急躁易使人忙中出乱。

怎样使自己自信、轻松、快乐呢?每天,你可以在心中对自己大声说:“我能行!我能行!”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怕任何困难的人,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一个敢于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人。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或其他形式经常体会自己的长处,比如,字写得好、会烧饭、会弹琴、打扑克常取胜等等。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以肯定自己、发现自我。常常悲观、缺乏自信的人可以多读一些名人传记,既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要把他们当成平常人来分析。要敢于发现他们的不足,至少对他们也可以品头论足,从而树立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一旦遇到焦虑时,可以用“数颜色法”、“生理回馈法”、“运动缓解法”、“幽默化解法”和“自我平衡法”等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还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在于如何看待得失。经常总结自己取得的成功体验,充分地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即便是最小最平凡的成功,也要看做是人生进步的一个阶梯。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在困难中找机会,而不是在机会中找困难。真正的难处在于面对困难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而情绪提升是解决人生难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稳定情绪、提高EQ才是关键。

第二个重点是学习对自己的行为与决定负责,贯彻对自己或对别人的承诺。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实现,即使是付出代价,也要努力去实现。

第三个重点是努力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男女生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等等。学习倾听与发问的技巧,注意别人的言行与你的反应及判断有多少落差;学会不卑不亢的态度,学习与人合作解决冲突的艺术,学习了解与尊重别人的感受和观点,因为同情心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很重要的社会能力。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宽容,与人交往要带有善意和真诚,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经常想到怎么给别人方便,给别人温暖。这样,你一定会成为受人信赖的人。

情商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的时候,工作起来常常会达到忘我的程度。热爱一种工作就会把工作当学问研究、当事业奋斗,快乐工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使人的价值与价格同步增长的。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善于发现自身的情商点,较好地与职业生涯相结合,使个人价值定位与职业生涯方向同步,是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四)逆境情商的自我完善

1.什么是逆境情商

逆境情商(AQ)是与智商、情商相对应的一个崭新概念,是指一个人面对困境时减弱自身压力、渡过难关的能力。

现在,AQ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过去10年中进行的1500多项有关AQ研究的结果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是AQ低的人的三倍,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遇到困难时,人们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后果是什么?谁造成的?对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AQ低的人很容易被这些问题吓倒,而AQ高的人则会以一种平静、积极,甚至乐观的态度去迎击困难,找到补救的办法。

2.逆境情商的自我完善

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指出,应对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他进一步解释说,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大小及其对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要调整好这四个关键因素,就要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这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的今后两天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这些必然结果,你最有可能改变的(即使部分改变)是哪些?怎样做能防止问题的扩散?有什么迹象表明问题的后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样一份在脑子里形成的清单,可以使我们在问题发生后减少恐慌,并帮助我们确定轻重缓急。人在危机之中很容易后悔,以下方法能使你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转而向前看:

一是调高目标。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励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二是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应是避风港而非安乐窝。它只是你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三是把握好情绪。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但是,不要思想在自身之外寻开心。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因此,寻出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四是加强排练。先“排演”一场比你要面对的局面更复杂的战斗。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犹豫不决,不妨挑件更难的事先做。生活挑战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来挑战自己。这样,你就可以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谛是: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

五是走向危机。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追求一种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六是迎接恐惧。世上最秘而不宣的体验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某种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你对创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开恐惧,它们就会像疯狗一样对你穷追不舍。此时,最可怕的莫过于双眼一闭假装它们不存在。

居里夫人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面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培养较高的逆境情商就是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决不能退缩,而应该咬紧牙关去拼搏、去奋斗。

人生就是一场持久的毅力拼搏,人生的道路本来就充满着各种困难。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上,你若比别人多坚持5分钟,那么你就成功了。

最后,请记住郑板桥的《竹石》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培养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的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团队精神既是实干精神,也是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的统一。团队精神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学习和共同创造,且强调共同的责任、效益和业绩。一个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组织能够使其成员潜在的才能与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地被释放。团队成员之间具有良好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了实现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能够自觉地认同与承担责任并愿意为此协同合作,共同奉献。

①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的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团队中的每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天才,但不可能是全才,所以只有发挥协同合作精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②团队精神的境界——奉献精神

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这在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的今天,绝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③团队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忠诚感与民主意识

日本社会在强调忠诚、社会责任的东方群体本位文化的底蕴上,吸收西方民主管理思想,形成了日本经营成功的奇迹——团队精神。欧美国家缺乏东方文化的传统,但他们在个体本位文化的传统上,强调民主,通过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收东方文化中强调忠诚与社会责任的做法,也培育出有他们文化特色的团队精神。可见,不管是东方的团队精神,还是西方的团队精神,它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忠诚与民主。

④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团队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工作。

⑤团队精神的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因此,在团队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团队精神的教育与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2.大学毕业生培养团队精神的几个要点

①学习人际交往知识

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含有人际认知、人际情绪控制和人际沟通三个方面。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有教育、美化、协调、沟通、维护的功能,对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学生必备的知识。

②积极参与班集体及学生社团活动,培养人际交往技能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学校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他们在实现教学和教育的活动中,分别扮演自己的特殊角色,相互适应与配合。大学生中的社团组织种类繁多,不仅为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增长才干提供了机会,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学生社团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自行开展各种活动。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③尽量收敛自己的个性

大学毕业生进入单位后,需要做多方面的自我调整。学生在学校多强调的是“个性”,学校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严格的工作纪律。在这里需要的不是你的个人独秀,而是你与团队默契的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工作。应该了解,无论你在学院里学业成绩有多优秀、社会活动能力有多强,也不论你的雄心壮志有多高,成功绝不会是孤立的,你所处的环境、你的机会,都是影响你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或者说生存意识)则难以站稳脚跟;不过一味强调竞争,也可能走向反面。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抱着学习的态度走向你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④不要把自己当成“天之骄子”

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应该尽快放弃“精英意识”,以平常心看待工作、看待同事。要时刻问自己:我可以为团队做什么贡献?而不要总急于表现自己。

另外,企业强调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这和你的学历和来自什么学校无关。你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你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失望就越大。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很多同学抱怨进入职场后与同事间搞不好关系。其原因首先可能是违背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提出的价值观有落实成文的,但许多不成文的潜在价值观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不要因为不了解而误越雷池。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肯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初入职场者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充分尊重同事的意见。不论对方的年龄是大是小,只要比自己先来单位,都应该虚心地拜他为师。“将欲歇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做事循序渐进,以求渐入佳境。

⑥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是尊重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一样来对待。从具体情况来说,敬业意味着忠于职守和认真负责。当今的社会是个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只是择业的开始,我们再不可能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总归是要有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并不这样想,他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把工作做好。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工作的质量。

当我们把敬业变成我们的习惯时,我们就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最终会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我们的敬业,我们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融入团队。

⑦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

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微软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口语,“开放式交流(Open commu nication)”,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都能敞开心扉,尽可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微软公司开会时,大家经常会因为意见的不统一而发生争执,通常会发生激烈的辩论甚至是争吵,并一定要争出个结果。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对微软公司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争吵过头也是不好的,为了技术问题吵到脸红脖子粗,有时候也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最近提出要把这种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要求大家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不应当使用攻击性的语言。

⑧培养主动意识

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⑨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大学期间,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要有广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事物,通过不断学习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案例分析】

从“举重冠军做搓澡工”看职业的持续发展

曾获得4枚全国举重比赛金牌,打破过一次全国纪录、一次世界纪录的邹春兰,如今在长春一家浴池做搓澡工,每搓一个澡收费5元,邹春兰能得1.25元,一个月下来,挣的钱不到500元。

不只是昔日的全国冠军如今当起了搓澡工,也不仅有曾经的省队女排队员如今在街上卖报纸,西方的许多明星运动员在退役后一个个穷困潦倒、失魂落魄。在我们周围,曾经风光、曾经耀眼的职业明星如今辉煌不再、默然沉寂的人随处可见。多少曾经纵横职场的白领丽人,年过30以后,找工作成了“老大难”,只能做家庭主妇!多少天之骄子,曾经进大公司、拿高薪,35岁以后,却一步步地走下坡路!

我们是否应该对“走一步算一步”的职业状态敲一个警钟!

对比之下,曾经也是运动员的施瓦辛格,却走过了健美冠军、电影明星、加州州长这样一个不断超越、持续发展的职业轨迹。为什么施瓦辛格的职业能够持续发展而没有像许许多多中外运动员那样如一颗耀眼的彗星一样迅速地陨落?

施瓦辛格在20岁获得第一个健美冠军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没有沉浸其中而止步不前,他确立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进入电影界拍大力士影片。第二年施瓦辛格就来到美国,追寻自己的这个梦想。他清醒地认识到健美运动员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它只是自己成为一个动作明星的敲门砖,是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面临语言不通的巨大障碍,施瓦辛格一边继续从事自己的健美运动,一边积极寻找机会进入电影界。两年后,他史无前例地获得三项健美冠军;同一年,他出演了第一部电影。一开始,施瓦辛格转行并不成功,最早几部影片上映之后,他被影评人无情地评论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无聊的演艺界门外汉。他说“在很长时期里,我很努力地上表演课、发音课、演说课,所有这些我都非常努力。”他还一边打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大学课程。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施瓦辛格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职业的持续发展。

点评: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但人生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良好的职业规划,来自于在心中确立坚定的职业目标和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一步一步努力地去实施。成功没有标准的道路。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的职业,才能可持续地成功发展”。只看眼前的得失,只有一时的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实例鉴赏】

世界头号营销大师的职业规划

“我希望你们都记住,做营销最重要的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

这是世界头号营销大师乔·吉拉德在一次营销大会上,对着台下数万名期冀成功的营销从业人员所讲的一句话。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后来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35岁以前,他只能算个全盘的失败者,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再往后他开始步入推销生涯。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商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当成“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产品”的传奇式人物。

乔·吉拉德的成功经历看起来似乎非常有传奇性,但在传奇色彩的背后,却隐藏着他积极、主动、自信、热爱把握自我命运的性格特性。35岁之前的乔·吉拉德尽管穷困潦倒,但他从不失去对未来成功的信念——在他心中,明确的职业发展梦想激励着他始终向前进发,35岁之前的他缺乏的只是一种机会,一种可以让他的才能酣畅淋漓表达的机会,而积累多年的经验与才能一旦找到了突破口,乔·吉拉德在销售领域迅速脱颖而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点评:作为营销从业者,乔·吉拉德的成长经历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穷困潦倒并不要紧,屡受失败也不要紧,因为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将来。无论处于什么境况,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明确地知道你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在,并为此持续地进行努力。

【实务操作】

你是怎样看待跳槽的?

职业与跳槽

跳槽是由一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是,目前不少的职场人士在就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明确职业阶段性发展和跳槽之间的关系,而是将现有待遇、安全感等因素作为跳槽的重要指标。

以下三种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一种,为了目前还算满意的福利待遇而拒绝跳槽。

第二种,明知事业发展空间将失去,可还在患得患失。

第三种,死守在一家并不重视其市场价值的公司里面。

其实职业生涯具有螺旋上升性,最讲究连续性如果你的职业生涯出现断层,或者一个发展良好的职业道路突然掉转行进方向,对于你的职业发展都是一种“倒退”。所以职业规划首先强调“职业方向定位”,认清个人资源所在,确定职业方向后,才可以制定“职业发展阶段”并付诸实施。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能否达到职业目标,积累职业含金量和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看公司的决策和自己的想法是否契合。

点评:在不违反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可以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其实职业道路是否顺畅关键还关系到个人价值能否体现。在现如今的职场中,更高地体现个人价值其实并不只指你的薪值有多少,更多的是市场公认价值感的问题。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必须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因此,分清阶段对于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让你的职业生涯焕发光彩的十点忠告

1.对职业要负责。无论你现在或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不可忘记。你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敬业,勇承重担,兢兢业业,恪守职德。

2.切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实践证明与同事间人事关系融洽将使工作效率倍增。

3.要优化你的交际技能。优良的交际技能可为你谋职就业提高成功几率。

4.要善于发现变化并适应变化。不管周围环境及你人生某一阶段出现何样的变化,你都应该善于发现其中的各种机遇并驾驭这些机遇。

5.要灵活。未来时代的工作者们可能必须要经常转换职业角色,这就是说你要善于灵活地从一个角色迅速转换到另一个角色,方能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

6.要善于学用新技术。或许你想当一名作家,但在当今时代,作家欲获成功也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才行,如作家必须同时成为一名计算机文字处理员、打字员、网上发行员才能获得成功。

7.要舍得花钱、花时间学习各种指南性知识简介。这类指南性知识简介科目的试学可能是预探新领域“水深度”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8.摒弃各种错误观念。当你考虑某新职业或新产业时,观念一定要更新,以防被错误思维误导。

9.选择就业单位时事前应多做摸底研究。

10.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发新技能。

思考题:

1.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大学生技能结构的要求,分析自身的特点,找出不足之处,并制订相应计划加以弥补。

2.按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在职业生涯中,可以分哪几个发展时期?

3.大学期间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