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9.3.3 三、词事入曲

三、词事入曲

所谓以词事入曲,是指与词或词人有关的本事、故事进入曲中,成为曲的题材来源,这也是一种词入于曲的表现形式,而且这已经不仅是在曲中了,在其他文艺形式中如话本等也比比皆是,说明词向其他形式的渗透,真正是在元代才明显地体现出来的。

词作本事入曲者,如司马槱词事,宋张耒《张右史文集》卷四七《书司马槱事》云:

司马槱,陕人,太师文正之侄也。制举中第,调关中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昼寐,恍惚间见一美妇人,衣裳甚古,入幌中,执版歌曰:“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歌阕而去。槱因续成一曲:“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苏小墓,而槱竟卒于官。

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略同之,李献民《云斋广录》卷七《奇异新说·钱塘异梦》条,则踵事增华,演为故事。而这个本事即成为白朴《钱唐梦》杂剧的题材,其题目正名即为《司马槱诗酒蝶恋花,苏小小月夜钱塘梦》,后来明代沈冰亦有《芳情院》传奇,见《曲海总目提要拾遗》。而这一词事不仅入曲,同时也成为话本小说的题材,任半塘《曲海扬波》卷四云:“李卓吾批点《西厢记》,书分上下两卷,各十出。……后附刊《钱塘梦》平话一篇。”这篇平话即是述司马槱之事的,情节虽稍有出入,然大旨不差[28]。可见司马槱此词此事,在当时民间本即流传已久,故既入于曲,又入于话本。

至于以词人故事入曲,则以宋代柳永的题材为最多,金院本中,有《变柳七爨》[29];南戏中有《柳耆卿诗酒玩江楼》[30]、《花花柳柳清明祭柳七记》[31];杂剧类中,元代有关汉卿的《谢天香》,戴善夫有《玩江楼》,杨暹亦有《玩江楼》[32],明邹式金有《春风吊柳七》;传奇则有明王元寿《领春风》[33];话本中有《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34];拟话本有《众名姬春风吊柳七》[35]等。

此外,话本小说中常以词为开篇或结尾,《全宋词》中即收入了不少见于话本中的词。而曲中之人物语言、场景环境等也往往从词之意境中来。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对于词曲关系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两宋人填词,往往用唐人诗句。金元人制曲,往往用宋人词句,尤多排演词事为曲。关汉卿、王实甫《西厢记》,山于赵德麟《商调蝶恋花》,其尤著者。检《曲录》杂剧部,有《陶秀实醉写风光好》、《晏叔原风月鹧鸪天》、《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蔡萧闲醉写石州慢》、《萧淑兰情寄菩萨蛮》,皆词事也。就一剧一事而审谛之,填词者之用笔用字何若,制曲者又何若。曲由词出,其渊源在是。曲与词分,其径途亦在是。曲与词体格迥殊,而能得其并皆佳妙之故,则于用笔用字之法,思过半矣。

因此,不论是以词调入曲,还是以词境、词事入曲,都说明词在元代,虽然已不再是主流文艺形式,但它却通过种种途径介入、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丰富了这些新的文学样式,可谓是以特殊的方式获得了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