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8.4.2 二、马钰:谨守师风的典范

二、马钰:谨守师风的典范

王喆卒后,掌教之位先后由全真七子继承。全真七子时期,既是全真道本身得到官方的肯定和保护以臻于极盛的时期,从道教词的角度来看,也是道教词走向繁盛的一个阶段。七子中不论其入道之前的文化修养如何,在跟随王喆之后,也都和其祖师一样,大量创作道教词以明道、阐道、传道。而其中又以马钰和丘处机二人名声最高,影响也最大。

马钰(1123—1183),原名从义,字宜甫,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本为当地显族,大定八年(1168)从王喆修道,改名为钰,字玄宝,道号初为云中子,后为云阳子。于王喆死后接任全真掌教,往来于陕西、山东一带传道。有《洞玄金玉集》十卷、《渐悟集》二卷、《丹阳神光灿》一卷等。由于《道藏》的保存,词存八百六十六首,不仅是道士词中数量最多的,也比现存的两宋金元的任何一位文人词要多,可称繁富。

就内容来说,马钰词与王喆词基本类似,也不外乎咏道劝化、咏物叹世等等。他的词中与王喆酬唱之作甚多,“和重阳韵”、“继重阳韵”等题序比比皆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马钰词中与道友赠答之作极夥,粗略统计,题序中标有名姓者,即有百馀人左右,这些人大部分出自当时的中等富户人家,也有一些是中下级官员,因此,词中往往以抛弃名利富贵为言。而他的《满庭芳·寄马行街董公书》,则是一篇特殊的以词代简之作:

山侗稽首,董公道伟。自违清论三岁。渴德之怀,笔舌岂能尽意。伏想迩来法候,愈冲和、燕居无滞。予今则,处环墙养拙,毋劳齿记。  幸遇便风经过,把狂吟尺牍,通为一寄。岁月堂堂归去,有如流水。性命速宜了幹,启虔诚、幸恕僭易。山侗拜,董公道伟,及诸道契。

完全就是一封以词的形式出现的问候信件,“山侗”即马钰自指。当然在艺术上,它与清代顾贞观写给吴兆骞的那两首《金缕曲》无法比拟,但在形式上,却是开先河的。宋元时期其他文人之作中,这种以词代书的作品并不多见。另外他写给已入道的妻子孙不二的一首《炼丹砂》云:

奉报富春姑。休要随余。而今非妇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脱免三途。  炼气莫教粗。上下宽舒。绵绵似有却如无。个里灵童调引动。得赴仙都。

尹志平在《北游录》中曾提及马钰以清静无为掌教。修炼的目的即是使心地清静澄湛,制服欲念尘心,这是真心、本心的基本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全抛世事,养气全神。看他写给妻子的词都能这么“不动心”地教诲,可见其炼气养心的功夫。马钰还提倡苦行内修,《丹阳真人语录》中记载他在陕西修道时,“冬夏披一布懒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无火,兼时用冷水,其神气和畅,殊无寒意”[30]。早期的全真教尚无宫观,生活来源要依赖自耕自种和乞讨,马钰词中对这方面的情况也有记载,如《踏云行·师父引马钰上街乞讨》、《苏幕遮·在南京乞化》、《苏幕遮·乡中上街求乞》等词,便属实录。另外从马钰的一些随缘咏事之作,也可以看出他写词的功夫并不只体现在写道教词上,如《南柯子·七夕吟》上片云:“天上初流火,人间乍变秋。鹊桥银汉瑞云浮。织女今宵,何处唤牵牛。”虽然其词下片与此不称,但仅看上片,情韵并不在文人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