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8.2.2 二、全真宫观教育的发达促进了以诗词传道的风气

二、全真宫观教育的发达促进了以诗词传道的风气

全真教十分重视对道徒的教育,这是它与其他道教流派很不相同的一点。本来道家学说中,向来是把文字语言视作障道之物的,庄子所谓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之义,即在于此。但全真教却突破了传统道教轻文字的传统,提倡以诗词文传道,却反而做到了文道两进。

实际上,自王喆开始,全真教就创立了以诗词传道的风气。他在山东弘道时,往往采用诗词唱和的形式以宣传全真教旨和点化徒众。王鹗《云山集序》谓:“宋末金初,有所谓全真家者,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然重阳祖师以降,急于化人,皆有教言,以惠后学。”[20]这在后来的全真道士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而这与全真教注重教育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全真道的宫观教育制度很早就已经初具规模。各地宫观都有夜坐的制度,即聚集全体道众,由道门耆宿或道行高深者宣说教门信条,讲解修炼之理或谈论教中掌故。有不少教中高道如栖云真人王志谨等还曾四处巡回演说。夜坐所讲者除了谈玄论道之外,还往往涉及现实中的政治道德和历史善恶的问题,因此,在道教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单纯传道之作,还有着不少的叹世抒怀之作。自李志常、张志敬等继掌大宗师之后,全真宫观教育进一步规制大备,学风丕盛。各大宫观都设有正式的讲筵,由讲经师主讲,皆为渊博硕学者。许多宫观中还专门设有藏书楼,以备查阅,如燕京长春宫即在萃玄堂设藏书楼,积书万卷。王磐《玄门嗣法掌教宗师诚明真人道行碑铭并引》谓:

全真之教,以识心见性为宗,损己利物为行。不资参学,不立文字。自重阳王真人至李真常,几三传,学者渐知读书,不以文学为障蔽。及师(按指张志敬)掌教,大畅玄旨,然后学者皆知讲论经典、涵泳义理为真实入门。[21]

因此,不论是文化素养本就较高的马钰等人,还是识字不多的杨碧虚等,都有诗文集传世。全真道士所刊行之诗文集的数量,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元人郭起南在《重修磻溪长春观记》中评丘处机的文词说:“常人入道,便废斯文,专事修养。长春则不然,访古则纪之吟咏,登程则寓之述怀,咳唾珠玑,语句超俗。”可见,他们的作品不但文字、道行两不相妨,而且还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