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7.6 第六节 回族词人的杰出代表萨都剌

第六节 回族词人的杰出代表萨都剌

回族古称“回回”,本指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人,如波斯人和大食人等,在元代则主要指中国版图内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外来诸族人,包括来自中亚的突厥人、来自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他们自唐宋时起,就开始来到中国,至元代则大量涌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回族。他们长期居留中国,学会了汉语,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到他们的子孙辈时,便往往舍弓马而事诗书,成为温文儒雅的士人了。这些人中以萨都剌最为杰出。

萨都剌[70],字天锡,号直斋。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先后随元世祖、元英宗进驻代州(今山西代县),代州古称雁门,遂为雁门人。萨都剌年少时家道中落,可能在吴楚一带经商侍亲。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授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秩满,曾入翰林国史院。至顺三年(1322),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元统二年(1334),调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后弃官归隐结庐于司空山(在今太湖)而卒。或谓其改除河南江北道经历,擢翰林国史应奉文字,复改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淮西江北道廉访司经历。晚年致仕,寓居杭州。以战乱曾避走绍兴、安定等地,不知所终。还有人说他曾入方国珍幕府。他的生平情况今人多有考辨,但尚无定论。

萨都剌是元代诗词名家。作为虞集的门人,又与杨维桢为同年进士,一时公卿名士如卢挚、马祖常等皆与之游。他擅长楷书,能诗文,诗才清丽,名冠一时。诗有《雁门集》,原本失传,由其裔孙萨龙光在清嘉庆十二年编为十四卷本。散曲存《南吕·一枝花》一套,见《北宫词纪》。词有《天锡词》一卷(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又名《雁门集》一卷(江标《宋元名家词十五种》本),皆自集中辑出,共十五首。萨都剌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歌中,古体诗有雄浑之气,律诗则趋于沉郁,而以绝句最为擅长,轻快流丽。就内容而言,既有不少写景抒情之作,也有一些关系到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诗歌,但其最负盛名的是宫词和丽情乐府,他的《四时宫词》、《秋词》诸作,写宫中女性生活,细腻华丽,虞集赠诗云“当年荐士多才俊,忽见新诗实失惊”,指的就是这类诗。而他的丽情乐府诗实际上成就更高,杨维桢曾称誉说:“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71]《芙蓉曲》就是其丽情乐府中的一篇名作: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情致雅淡,辞婉意清,可谓深得李贺、李商隐笔法[72]。但是萨都剌的词却风格迥异。他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有两类,一是怀古之作,苍凉感慨,磊落旷达,允推作手,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谓:“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现存的十五首词中以怀古为题的即有三分之一,如《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酹江月·姑苏台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木兰花慢·彭城怀古》等,而其最得盛誉的还是《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此词可能作于至顺三年萨都剌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期间,他在此时所写的诗歌多借前人诗句抒怀古之意,如《望金陵》诗云:“五月潮声方汹涌,六朝文物已凋零。”《秋日登石头城》云:“六代兴亡在何许,石头依旧打寒潮。”自王安石《桂枝香》和周邦彦《西河》两首金陵怀古词之后,大概只有此词能与之匹敌了。虽同是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乌衣巷》和《石头城》两诗的意境,然气象之高远、情调之豪迈并不弱于王、周二词,而且使得词中的怀古感慨经过历史积淀而变得更为深沉和悠远。结句尤佳,以青山绿水的不变,更深一层地表达出历史人事变幻无常的悲哀,于写景之中抒发磊落旷达的怀抱。他的其他怀古之作也都有类似的长处,如《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中上下片两结句“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感慨尤深。这类作品在风格上便雅近苏、辛一脉了,故吴梅谓萨都剌“长调有苏辛遗响”[73],陈廷焯也评其《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上片“楚歌八千”以下数句“声调高朗,直逼幼安”[74]。萨都剌词中另一类内容是羁旅途中的抒感之作,如《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酹江月·过淮阴》,其中又以《少年游》一阕最有代表性: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沈火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和,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此词也可能是萨都剌由翰林国史院转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之时所作。词中今昔对比,惆怅感慨,笔触复出之以清秀婉丽,“笔情何减宋人”[75]。而他的《卜算子》一词则全是取法于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阕的: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76]

此词比苏轼所作要明丽一些,也是当行本色之作。总体上来说,萨都剌词风呈现出苍莽豪迈与婉丽清柔并存的特色,所以清刘熙载在《词概》卷四《词曲概》中,把萨都剌和虞集的词都称许为“兼擅苏、秦之胜”[77]。张德瀛《词征》卷六谓“虞词幽茜,萨词繁丽”,还只是说到了一个方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