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6.1.1 一、忽略了词体衰落的历史过程

一、忽略了词体衰落的历史过程

前人得出“词衰于元”的结论,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将词体之衰的原因归结到曲的兴盛上。而元曲既为一代绝诣,自然词之衰便应归咎于元人了。除了前引诸人所谓“曲兴而词亡矣”、“元代尚曲,曲愈工而词愈晦”等笼统的说法以外,江顺诒“元人杂以俳优”之语是从曲之语言因素对词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评判的;而杜文澜则是从创作角度来分析的,其《憩园词话》云:

元季盛行南北曲,竞趋制曲之易,益惮填词之艰,宫调自此失传矣。

词体之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曲对词的冲击的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这并不能得出“词衰于元”的结论,因为即使从曲对词的冲击来说,也绝不始于元而始于南宋。词的衰落是一个历史过程,多种原因促成了这个过程的不断发展,而追源溯始,导致词衰的原因多从南宋时便显露出来了,因此,与其说“词衰于元”,倒不如说“词衰于南宋”,尽管似乎耸人听闻,但或许更为恰切。

词衰的表征首先明显体现于词在社会娱乐环境中非主流化的地位。但这并不是因为元曲的兴盛而使得元词趋于非主流化,南宋时的词即已经不再是主流娱乐了。大量新的音乐形式出现,如嘌唱、唱赚等乐种,鼓子词、诸宫调等曲种,杂剧、院本、南戏等剧种,它们不仅有歌唱,还有表演;不仅有舞蹈表演,还有着角色扮演;不仅以动听的歌喉吸引人,同时还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这些起于民间的新音乐形式逐渐流布并获得了更多群体的欣赏,把词挤出了音乐艺术的中心,并取而代之。就其本身的发展而言,它们的确比词,至少比南宋当时的词更具有活力,它们起于里巷歌谣,又吸收了词乐中的大量成分,始终处于活跃动荡的状态之中,是处于上升时期的新生形式,更具有时尚性和吸引力。与它们相比,早已成熟和定型的词体,自然显得过于缺乏活力,而不入时人之耳了。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词是衰于南宋的。

其次,南宋词雅化的倾向本身即导致了词的衰落。南宋词在总体上存在着严重的雅化风气,这既体现在词风本身的严雅俗之辨,俗字俗词一概摒弃,着意表现文人士大夫高雅的气度与生活情趣,但词之所以能天下风行,正在于其雅俗共赏的美学风范,一味地贴近俗,自然在文人圈中得不到欣赏;而一味地崇尚高雅,则使得词只成为文人抒情诗的一种,不再能传唱于市井民间,不再流行和时尚。词的许多特质因此失落,割断了词联系不同文化层面的通道。另一方面,雅化还体现在谨守声律上,格律上日益讲究四声阴阳,排斥自由变化,下字用语,皆强调高雅,强调与缠令、唱赚的区别,这等于是自我封闭了从民间新声吸收养料的途径。虽然有词人们的自度曲聊作点缀,但这些自度曲往往就是因为太过高雅、乐律太严而曲高和寡,传唱不广,在文人圈以外便无人响应了,即使在文人圈中也常继作乏人,如姜夔的不少自度曲绝无嗣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南宋词的雅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词的僵化,从而最终衰落。

总之,词的衰落是一个历史进程,前人往往只看到元朝成为曲的时代,便未能注意到导致词衰的深刻原因,在南宋时即已不仅仅是渐露端倪,而是非常明显了。只是由于曲兴的强烈参照作用,使人产生“词衰于元”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