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4.2.4 四、延续传承期(1301—1350)

四、延续传承期(1301—1350)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与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联合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聚众三千人,杀黑牛白马于颍上,准备起义,虽然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杀,但红巾军起义仍然不可遏止地爆发了,从此便进入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元末大动乱阶段。此前此后的元代社会变化剧烈,而词坛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因此,本书将1350年作为这一时期的下限。主要包括元成宗后期、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宁宗以及顺帝前期,这是元朝汉化程度加深,进一步由武治向文治过渡,而最终又步入衰世的过程。

本期的总体特征就是词脉的延续和传承,而且主要是南宋遗民词中姜、张一脉的延续和传承。前面提到,此前的北方词人受金词影响较深,传递的是金词法脉,然而进入本期以后,北方词人明显减少,主要有张之翰之子张埜和大都人宋褧、李时以及高丽词人李齐贤、回回词人萨都剌等。张埜之词,时人称为“可与苏、辛二公齐驱并驾”[17],虽不免过誉,毕竟仍是金词遗风。萨都剌的怀古之作,亦有“苏辛遗响”[18],但他同样有清秀婉转的作品,而宋褧和李齐贤的词,风范就更完全不同了。这应与元代中期文化与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密切相关,同时,金遗民在上期中已基本凋谢殆尽,南宋遗民却尚有不少活跃在十四世纪的上半叶,如张炎、仇远等,他们对本期的词坛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故此金词的延续至此已基本结束,而南宋词尤其是姜张词脉却绵延不绝、馀波不断。本期中的其他词人约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是初期游宦于大都者,这可以赵孟頫、虞集为代表,还包括程钜夫、张伯淳、冯子振、柯九思等人,他们中有些本身就是南宋遗民,以南人而仕元为高官,把清雅妩媚的词风带到了北方。其二是以张翥、许有壬等为代表的中期词人,一为“元代词宗”[19],一号“元词中上驷”[20],特别是张翥,作为南宋遗民仇远的弟子,其词最集中地体现了姜、张词脉。其三是一批时代稍晚的在野词人,主要活动于浙西苏南一带,以吴镇、王国器、钱霖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多反映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之趣。

可以注意到,上述三类词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续和传承着南宋词脉。这些词人和上一期中那些元朝“本生词人”,共同构成了由元朝自身涵养出来的、真正属于元朝的一代,而他们都脱离不了宋、金词的影响,这也就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决定了元词主体创造性的缺乏。正如本书随后将要重点论证的,有元一代的词史,自有其独具的诸种特色,但在总体上,它仍是宋、金词的延续和馀波,尽管是个不小的、在某些方面有新进展的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