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4.2.2 二、气象鼎盛期(1151—1232)

二、气象鼎盛期(1151—1232)

这一时期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到十三世纪上半叶,前后八十馀年。公元1232年的标志性意义首先在于,金朝中期的两位重要词人赵秉文、完颜,以及李献能、王渥、高永等词人都在本年辞世,而此前去世的尚有王庭筠(泰和二年,1202)、党怀英(大安三年,1211)、高宪(崇庆二年,1213)、胥鼎(正大三年,1226)、许古(正大七年,1230)、李纯甫(约正大八年,1231),此后尚有冯延登(天兴二年,1233)等人。其次,在南宋词坛上,本年之前,南宋中期词坛的重要人物即已基本去世,陈亮较早,卒于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卒于开禧三年(1207),陆游卒于嘉定三年(1210),姜夔约卒于嘉定十四年(1221)[10]。另外,宋元之际的一批词人亦出生于本年前后,如刘辰翁、周密、邓剡皆生于本年,吴龙翰生于绍定六年(1233)、朱嗣发生于端平元年(1234)、文天祥生于端平三年(1236)、赵文生于嘉熙三年(1239)等。

从政治层面来看,这八十馀年是金国和南宋相继进入鼎盛阶段,并由盛而衰的时期。海陵王完颜亮南侵的失败,就意味着宋金对峙格局的定型。北方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在位期间,偃武修文,礼乐骎盛,俨然有中原上国之风;而此时的南方适当高宗后期以及孝宗、光宗和宁宗前期,就南宋一代而言,也呈现出相对安定繁荣的局面。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后,金朝由盛而衰,宣宗“贞祐南渡”更是迫于蒙古军事压力的不得已之举,此后便是苟延残喘了;相比之下,南宋局势没有那么危急,但宁宗后期,特别是理宗即位后,南宋的由盛转衰亦已不可避免。

就词坛而言,这一时期是南北词坛都呈现出鼎盛气象的阶段。不仅是词人辈出,而且是大家、名家活跃的时期。北方词人中以帝王之尊而染指词翰的有海陵王和金世宗、金章宗等,活跃于海陵王以及世宗大定年间的有王寂、耶律履、蔡珪、赵可、刘仲尹等人。章宗明昌、承安前后,无疑以党怀英、王庭筠为词坛领袖,以许古、王磵、刘迎等词人为羽翼。卫绍王以至宣宗、哀宗时期,赵秉文乃南渡文坛盟主,完颜为“宗室中第一流人”[11],皆执词坛牛耳,李纯甫、李献能、景覃、高宪、王渥、高永、折元礼等各擅胜场。而南宋词坛上,孝、光两朝,人物之盛,不下于北宋的元祐时期。辛弃疾以长枪大戟一般的词笔,树堂堂正正之旗,同时的张孝祥、韩元吉、陆游、陈亮等人与之揖让,声气相通,或为友军,或为羽翼,构成了阵容壮大的南宋爱国词派。而姜夔则于辛词酣畅淋漓之外,别树一帜,“句琢字炼,归于醇雅”[12],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史达祖、张辑、卢祖皋、高观国等人又从而辅翼,遂形成了自南宋中后期一直影响到清初浙词的一个重要流派。另外,吴文英的生卒年虽不能确考,但其活动时间也基本在此期之中。这些词人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作风貌和多元化的风格,共同将同时的南北词坛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一时期在整个词史中的地位来看,南宋词至辛、姜手中,才可以说是真正有了南宋词的自家面目;金词到党怀英、赵秉文以及完颜手中,规模始大,并全面确立了对苏轼词的尊奉:“金代作词首宗苏轼的,是赵秉文。在词论方面首先为苏词一振旗鼓之雄的,是王若虚。”[13]至此金词才称得上是足堪自立了。

在总体上,此一时期内南方词的成就和所达到的高度都超越了北方。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皆是开宗立派、领袖一代的人物,他们的创作几乎就代表了整个南宋词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北方的几位词坛大家在词史中的地位,还不足以与后来的元好问相比。这说明南北词坛的发展,有其趋于同步性的一面,但又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阶段,或北盛而南衰,或南盛而北衰。尽管如此,气象的鼎盛依然是这八十馀年南北词坛共同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