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元词通论
1.3.3.3 三、元明之际的词人

三、元明之际的词人

贝琼(约1294—1379),入明时年七十五;张以宁(1301—1370),入明时年六十八;刘基(1311—1375),入明时年五十八;刘三吾(1312—?),入明时年五十七;陶安(1315—1371),入明时年五十四;王行(1331—1395),入明时年三十八;杨基(1332—1378后),入明时年三十七;高启(1336—1374),入明时年三十三;刘炳昺(生卒年不详)。

以上词人,一般皆归入明代,然而他们早年往往在元代度过,其词作也多有作于入明之前者,虽然不一定要将他们都作为元代词人看待,但至少在探讨元代末年词之时,不能对此略去不顾。

通过对上述三类跨朝代词人的界定,可以看出,如果本着“以宋归宋,以金归金,以元归元”的原则来重新考察,传统上对于金元词的不少定论就很有些动摇了。这种界定意味着视角的转换,意味着更为合理的评价。

【注释】

[1]吴梅《词学通论》第八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2]唐圭璋编《全宋词·凡例》,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页。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〇集部总集类五《元诗选》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31页。

[4]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册第8页。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所列诸篇上谕中,屡屡指斥钱谦益等降清之明臣为颜苟活,并撤毁其著作。从中亦可以看出当时自上而下的正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六集部别集类一九《野趣有声画》二卷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24页。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六集部别集类一九《月屋漫稿》一卷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24页。

[8]陈衍《元诗纪事·凡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9]唐圭璋《全宋词·凡例》,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页。

[10]李治,《元史》卷一六〇作李冶,误。元好问为李治父遹撰《寄庵先生墓碑》,谓“子男三人,长澈,次治,次滋”。当从之。

[11]并见《元好问全集》卷三六《杨叔能小亨集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第37页。

[12]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第15页。

[1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册第3页。

[14]以1190年为分界线,或许有可能是为了将元好问纳入元代,元氏即生于此年。

[15]以上并见薛瑞兆、郭明志重编《全金诗·凡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册第1页。

[16]元钱良祐《词源跋》云:“乙卯岁余以公事留杭数月,而玉田张君来寓钱塘县之学舍。”乙卯为延祐二年。见吴则虞校点《山中白云词》附参考资料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6页。

[17]并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附录一·草窗著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70至371页。

[18]关于此作品集的具体情况,参本书附录二《〈名儒草堂诗馀〉与江西遗名词人群》一文。

[19]仇远《玉田词题辞》,见吴则虞校点《山中白云词》附参考资料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4页。

[20]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十著录明钞本《无弦琴谱》二卷识语。

[21]可参考夏承焘《周草窗年谱》、夏敬观《王碧山年岁考》、常国武《王沂孙出仕及生卒年岁问题的探索》、吴则虞《王沂孙事迹考略》、杨海明《王沂孙生卒年新考》诸文所论。

[22]并见苏天爵《国朝文类》卷五七宋子贞撰《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58年版第830、838页。

[23]《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明洪武本写情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8页。

[24]《元史》卷一六三《张德辉传》载:“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册第3824页。

[2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八《二妙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