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思维导图学古诗词:365天完整版
1.4.2

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

思维导图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暗含了诗人许多的寄托,具有非常浓郁的象征性。首句“垂緌饮清露”,古人多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在高处,喝清晨的露水。表面上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实际暗指显宦身份。次句“流响出疏桐”,这一句生动地描写了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使人觉得蝉声悦耳动听。“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蝉自身“居高”而致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感受写出了这一句,其中却蕴含了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权势地位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突出强调了人格美和人格的力量。

在古代蝉文化中,蝉的品质是立身高洁,能够脱胎换骨,使精神升华。古代诗人喜欢写蝉,常用来歌咏,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如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

虞世南,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