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
1.4.1.5 第五节 案例赏析:少林寺

第五节 案例赏析: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素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2006年,少林拳被收录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以少林寺为典型代表的嵩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进入隋代,佛教大兴,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及至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侣队伍,并开始习武,以后各朝相沿成习。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很快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的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福裕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国公。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林寺屡加修缮,千年古刹重放光彩。

少林寺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少林寺的发展,也孕育了少林寺闻名于世的禅、武、佛、茶、艺、书法等。

1.建筑风格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规模宏大,遥遥望去,红墙绿瓦,绿树掩映,呈现出“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清幽意境。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题“少林寺”三个大字,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

img46

少林寺大门(周耀林摄)

一进山门,便见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神龛后面立有作为少林寺护院神的韦驮木雕像。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均为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内设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缘起、发展史及其显赫功绩。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一口大铁钟,重约650公斤。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地断臂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塔,共计240余座,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临少溪河,北靠五乳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古塔丛立,势如密林,故有“塔林”之称,也称为“古塔艺术博物馆”,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等而定,展示了自唐以来不同时期墓塔造型、艺术风格的变化,表现出了历史上佛教禅宗文化与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塔群,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img47

塔林(周耀林摄)

从塔林北行约一公里,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价值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祖师像。

从初祖庵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故此洞名为“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曾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img48

二祖庵(周耀林摄)

2.少林禅宗

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嵩洛地区。“乘”是乘载,小乘佛教说的是自我解脱,大乘佛教讲的是普度众生。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菩提达摩于北魏孝昌三年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达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后来到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这时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

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此后,达摩禅师便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而慧可便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

img49

卓锡井(周耀林摄)

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充分融合的结晶,由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初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禅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它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的目标。

3.少林功夫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从南朝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首传禅宗。随之功成的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奠定了少林功夫的基础。

img50

立雪亭(周耀林摄)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功夫智慧信仰的最初形态是禅定。6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首传禅宗教法,后世尊少林寺为“禅宗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经过千年的延续和不断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禅与武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功夫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

中国武学源于少林寺,自古就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术和套路为其表现形式,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其文化内涵。

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境界很高的武术门类之一,是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历史悠久、门类最多、体系最大的一个门派。少林功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武术体系,内容极为丰富。按类别,它可分为徒手和器械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等。按技法,它可分为拳术、棍术、刀术、枪术、剑术、技击、气功等几十种。以少林拳为例,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少林拳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其风格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在其后的发展中,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其他少林功夫莫不如此,在经过长期的演变后形成了众多的套路。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708套,拳术和器械套路为552套,其中流传有绪的拳械精品有数十种。另外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独特的功法156套。现存少林功夫套路有拳术178套,器械193套,对练59套,其他115套,合计545套。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少林功夫体系。

4.少林医药

少林药局始建于金元时代(约公元1217年),距今近800年之久。元朝方丈福裕大和尚住持少林寺期间,倡导“主伤科兼修内科、儿科,医众僧兼俗疾,方为普度众生”的僧医方针,使少林医药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林医药的总纲是:活血化瘀抗衰老,疏经通络祛百病。它以通为补,以通为用。其典型代表是少林黑膏,这是少林寺历代高僧不断实践总结的圣方,被称为“寺内三大镇寺秘方”之一。

“少林黑膏(手工)”古称“少林断续膏”,渊源于北魏年间,是劳动人民长期用来治疗骨折、腰腿劳损、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的民间验方,药方被少林寺长老汲取,经过少林寺武僧们千百年来的提炼改造,对各种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疼、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疼等各类骨病有神奇的康复功能,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但由于古寺戒律,方药秘不外传,只有虔诚的佛教信徒,才能得到少林寺的赠药。目前,“少林黑膏”已被中国武术协会、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作为指定用品,成为国内武术团体的馈赠礼品。

按照“少林医药”理论,方剂配伍、中草药采集的地点、季节、时间、气候都有严格的要求,时间、气候、温度均影响药的疗效。如少林古方通络灵、少林黑膏等药品使用的药材有些需在春天采集,有些则需在细雨蒙蒙的夏季,还有些必须在深秋或是在冬季大山阴面采集。在传统的制作过程中,既要掌握温度、时间,又要掌握药膏的黏度、颜色、气味,既要让它黏而易揭,又能使其拔丝纤细而不断,为此,需要遵循严谨的传统工艺和独特秘传的制作方法。每副少林黑膏都要经过20多道工艺,时间长达2个多月才能完成。可见,少林系列产品是历代少林僧人千锤百炼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宝典。

复习与思考

1.如何理解中国国家遗产的概念?

2.中国国家遗产和世界遗产有何关联?

3.如何理解国家遗产在遗产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4.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包含哪些?

5.试析中国国家遗产的文化内涵?

6.简述我国国家遗产的管理体制。

7.试析中国国家自然遗产的价值。

8.如何认识少林寺文化遗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