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
1.3.2.3 第三节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三节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是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各会员国递交的一份预备列入世界遗产的清单,未列入预备清单的遗产地,将无权被提名为世界遗产。这一程序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未来遗产名录的确立以及对候选遗产地进行比较分析,也有利于全球化的专题研究。委员会鼓励各国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以及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协助下,对各自的“预备清单”进行地区或专题性质的综合研究,审查其中的差异,确立今后拟申报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优先顺序。

中国于1986年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共31项遗产地。为履行至少每十年修订一次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公约义务,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年底启动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本次预备清单的重设工作基本仿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世界遗产的程序,历经各地申报,国家文物局初审,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初步评估并组织专家赴现场考察,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做出推荐决定,最后报国家文物局审议通过等一道道严格的审核程序。本次清单共计35项,是从全国申报的129个项目中精心遴选出来的,包括古迹类5项、遗址类8项、建筑群类14项、文化景观类2项、文化线路类3项、工业遗产类3项,其中包括1996年预备清单中保留的6项。因此,该名单是在1996年预备清单基础上大刀阔斧的变革,表现了我国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凸显了近年来国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的新认识、新拓展,尤其是将文化线路、工业遗产等新的遗产类型列入其中。这是我国最新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见表2-1。

表2-1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img8

续表

img9

续表

img10

上述清单中,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福建土楼、五台山佛教建筑群分别于2007年6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上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主要是针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而言的。除此之外,在记忆遗产方面也有预备清单,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下,我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国家记忆工程,称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机构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国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中国的国家记忆名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建立于200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记忆名录。2002年3月,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确定首批48件(组)国家级文献遗产入选;2003年10月,第二批35件(组)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些入选名录可以理解为《世界记忆名录》的预备清单。

总而言之,中国的世界遗产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是民族悠久文明的见证,是国土景观和祖国文化宝库的精华,不仅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