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
1.4.6.2 第二节 古典建筑遗产的类型

第二节 古典建筑遗产的类型

著名建筑史专家罗哲文说,“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非常丰富,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实物建筑史。”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工程、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大多可以从古建筑实物和遗址中得到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五彩缤纷,形式多样,主要有十大建筑类型:

一、都城府第建筑

都城府第建筑包括皇宫、衙署、殿堂、府第等。其中,都城最能够体现古代建筑的成就。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夏代以来,中国古代都城大约有217座。

在我国,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都城和地方城邑,那是国王和诸侯按照各自的等级而建造的,并成为奴隶制中央和各诸侯国的统治中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也就成为中央、郡、县的统治机构所在地,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尽管地方建制时有变动,但城市的主要功能大体未变。古代城市周围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防御性建筑物,称为“城”或“城池”,它以闭合的城墙为主体,包括城门、墩台、楼橹、壕隍(即护城河)等。“城”也指边境的防御墙(如长城)和大型屯兵堡寨。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明代南北二京有四道城墙。城通常是两道城墙:子城(内城)和罗城(外城)。城市布局以宫廷或地方政府机构为主体加以规划,道路多采取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有的也因地制宜,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这一点在南方水乡和山区尤为明显。

二、防御守卫建筑

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其中,城墙是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其遗迹至今可见,如南京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北京古城墙等。

img106

故宫护城河(局部)(周耀林摄)

历史上,城墙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在现存的古城墙中,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

img107

南京明城墙(局部)(周耀林摄)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坊、影壁等。其中,钟鼓楼多见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为专用报时建筑,或者启闭坊门的信号。牌坊,或牌楼则最为常见,是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时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也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img108

雅安白马泉(周耀林摄)

四、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包括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陵寝建筑肇始于秦始皇陵,此后,陕西汉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清西陵以及西藏琼结县藏王墓、宁夏银川西夏王陵等都是陵墓建筑的典型。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坐落在乾县西北的梁山上。乾陵因山为陵,以山为阙,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山巅三峰耸立,北峰居中最高,即乾陵地宫所在,为陵之主体。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而形体相仿,犹如天然门阙华表。

五、园囿建筑

园囿建筑包括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尤指周以围墙、布置亭榭石木、间或畜有鸟兽的皇家花园。皇家园林是历史上帝王营构的离宫别馆,专供帝后游乐、居住、听政。总之,皇家园林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其风格也从有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今天我们看到的皇家园林,主要是明清两代的遗物,如北京的北海、颐和园、故宫御花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恭王府花园为恭王府后的又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而成。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花园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

img109

恭王府花园(周耀林摄)

六、祭祀性建筑

祭祀性建筑有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宇等。其中,坛庙也是祭祀性建筑,坛是用来祭祀自然神的,庙则是用来祭祀先师、先贤的。北京的祭坛颇多,例如,城北的地坛,城南的天坛,城东的日坛,城西的月坛,其中以天坛最为著名。

黄帝陵祭祀大殿(院)总建筑面积1 3600平方米,建有祭祀广场、轩辕殿、三出阙、垂花门、角楼等。其中,轩辕殿气势恢宏、古朴厚重,是汉代建筑式样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将其花岗岩石屋屋顶设计成圆形的漏天天井,当游客在一定的角度举起双手时,正好可以形成托起天井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也凸显出天圆地方的古代宇宙观。(详见第六章第四节)

img110

天坛(周耀林摄)

七、桥梁及水利建筑

这类建筑主要指桥梁及水利,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它们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形成了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多种形式,为壮丽山河增添了锦绣。例如,河北赵县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城广济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晋江安平桥等。其中,赵州桥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跨度最大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从整体看,它是一座单孔弧形石桥,由28道石拱券纵向并列砌筑而成,空灵秀丽,气势宏伟,远远看去,好像初露云端的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

廊桥是加建了亭廊的桥,既增加桥形体的变化,又可以供游人遮阳避雨。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广西侗族风雨桥则博取民间建筑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优美。

八、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类型很多,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这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宗教教义的结果。各种民居中,潮汕的“四点金”、“下山虎”、“四马拖车”颇有风格,还有干阑式建筑的吊脚楼、流动房舍蒙古包、古朴粗犷的石头碉房、久负盛名的宗教建筑阿以旺、堡垒式住宅的土楼等,形成了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

举例来说,湘西吊脚楼是典型的吊脚楼建筑,其特别之处在于“吊”和“脚”。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似悬在空中的楼阁。楼下有“脚”,是由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组成。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img111

雅安廊桥(周耀林摄)

img112

湘西吊脚楼(周耀林摄)

九、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有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礼拜堂等。例如,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批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山东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等,都是重要的佛寺遗构。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原名阿育王寺,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地宫于1981年发现,其中收藏的佛指舍利、盛装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和鎏金银宝函、大锡杖等都是目前考古发现之最。

十、娱乐性建筑

娱乐性建筑主要包括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

上述关于我国建筑遗产的简单分类,充分表明了我国建筑遗产的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犹如相互衔接的各个音符,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建筑这一“凝固音乐”的宏伟乐章。

img113

李坑戏楼(周耀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