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
1.3.2.3 板仓

板仓

杨开慧是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乡开慧村)人。板仓地处长沙、平江、湘阴、岳阳4县交界处,距长沙城70余公里。

板仓杨家老屋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有防护矮墙,形成院落。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老屋居后进东头北间。1927年8月,八七会议后,杨开慧从武汉回到板仓。

8月13日,毛泽东也来到了板仓。8月17日,杨开慧陪毛泽东到长沙城。不久,杨开慧回到板仓,毛泽东去了江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

img41

杨开慧纪念馆前的杨开慧塑像

在板仓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杨开慧一直思念着毛泽东。她在《偶感》诗中写道:“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杨开慧以日记式的《散记》写道:“无论怎样都睡不着,虽然倒在床上,一连几晚都是这样,合起来还睡不到一个晚上的时辰。十多天了,半月了,一月了,总不见来信。我检(简)直要疯了,我设一些假想,脑子像戏台一样,还睡什么觉?人越见枯瘦了。”

杨开慧1930年1月28日写道:“伤心的日子依然来了,一月、两月、半年、一年,至于三年……”

杨开慧把自己写的这些文字藏在杨家老屋墙壁的砖缝里,直到1983年翻修房屋时,才偶然被发现,得以重现人间。

杨开慧就义后,归葬离板仓杨家老屋300米处的棉花坡。墓碑上刻着:“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刊,民国十九年冬立。”墓碑是当时毛泽东托人带钱到板仓修的。

毛泽东从报纸上得到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写信给杨开慧的亲属。这封信通过层层封锁才到达,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