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
1.4.3 3.国共合作

3.国共合作

1923年4月,毛泽东第六次来到上海,此后的两年中,他往返于上海与广州之间,成为国共合作时期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政治家。

三曾里

1923年4月,湖南督军赵恒惕发布通缉令,悬赏捉拿毛泽东。毛泽东向继任中共湘委书记的李维汉做完移交后,便离开长沙去上海,到中共中央工作。6月,他离开上海去广州,参加中共三大。7月下旬,毛泽东离开广州,第七次来到上海。

中共三大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并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三大后,中央机关暂留广州。由于广州地处一隅,粤汉铁路尚未全部通车,给中央与全国各地中共地方组织联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中共中央决定迁回产业工人最多、最集中,交通联络方便的上海。受中央委托,中央委员、农工部部长王荷波物色中央局所在地,王荷波以私人名义在三曾里租了一幢两层楼房,作为中央局机关的办公地。

img51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三曾里处在闸北宝山路地区,离上海北火车站一两里路,里弄内仅3个门牌,故称三曾里。这一地区交通便利,通讯联络方便;有几十家缫丝厂和一些手工业工厂,工人达数万人,既不是贫民区,也不是绅士区,五方杂居;还有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所辖的中共上海大学、商务印书馆两个中共组,党员较多,党的群众基础好,便于隐蔽和掩护。这一地区与租界毗邻,遇紧急情况时,便于迅速向租界转移。

三曾里中央局机关共有八九间房,当时毛泽东、罗章龙,及蔡和森、向警予夫妇都住在这里。毛泽东住在一楼前厢房,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在一楼后厢房,罗章龙住楼上。他们对外就说是王姓兄弟一家人,从事报关的职业,户主是向警予。所以,这里又被人称为“三户楼”。陈独秀的寓所离这里不远,但在楼里专门设有床位,开会晚了或有事不能回去就住在这里。除陈独秀外,经常到三户楼的还有王荷波、瞿秋白、朱少连、项英、李汉俊、邓中夏、徐梅坤等。李大钊、谭平山、恽代英开会时也来过这里。

中共三大后,推动国共合作成为全党的重要工作。当时湖南的国民党党员只有邱维震一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离开上海回长沙,到湖南筹建国民党。经过毛泽东的努力,湖南成为国民党组织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img52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1924年2月,毛泽东离开广州,第九次到上海,仍住三曾里。6月初,杨开慧同母亲携毛岸英、毛岸青从长沙到上海,开始也住在三曾里。三户楼有严格的制度,不准上餐馆,不看戏,不看电影,不上街游逛,不到外面照相。只有杨开慧初来上海时,经过向警予的同意,才例外地带着孩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这就是那张杨开慧右手抱着岸青、左旁依着岸英的相片。

三曾里中央局机关旧址在1932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甲秀里

毛泽东1924年7月后住所甲秀里的考证开始于1958年。1960年,曾有人当面问过毛泽东,毛泽东只记得是在慕尔鸣路,在瞿秋白住处的附近,但确切门牌他已不记得了。后来确认为慕尔鸣路318号甲秀里,也就是现在的威海卫路583弄。

建于1915年的甲秀里是一幢老式的两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当时,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楼上,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的厢房。毛泽东的住处很简单,靠墙放着一张木板床,上面罩着一顶细布蚊帐,床边放着一张给毛岸青睡的宁波式小摇篮。窗下是一张三屉书桌,当时,毛泽东患有神经衰弱症,体质很弱,但晚上除偶尔到上海大学去演讲外,都在这张书桌上伏案工作至深夜。

1924年在上海时,毛泽东在共产党内担任中央局秘书、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外,还参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担任过上海执行部文书科代理主任、组织部秘书等职。

上海执行部是国民党在广东根据地以外最重要的机构,统筹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工作,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44号办公。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汪精卫、于右任、叶楚伧等分任各部部长。毛泽东、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罗章龙、邵力子等共产党员,担负着执行部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社会上一时称环龙44号为“国共群英会”。

img53

1963年在上海打球

毛泽东是国共合作的极力推动者,注重与国民党左派的联合,以至被党内有些人嘲笑为“胡汉民的秘书”,指责他同国民党合作的热情太高。但另一方面,他也主张对国民党右派的挑衅予以反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1924年7月,国民党左派胡汉民、汪精卫等离沪,右派代表人物戴季陶到上海。戴季陶到上海后,与叶楚伦等人把持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千方百计排挤和打击上海执行部内的共产党员。其中,毛泽东是他们重点打击和排挤的对象。7月中旬,毛泽东不得不辞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秘书一职,专任文书科主任。但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内,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分子之间的斗争继续在进行着。叶楚伧等人“用尽办法、把毛赶走”。加上积劳成疾,毛泽东于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叶楚伧等很高兴,特地宴请上海执行部的一些右派分子,“以志祝贺”。

1999年12月甲秀里正式开放,知名度不高,一年最多也就几千人来参观。现在甲秀里的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并没有对甲秀里的生存形成致命的挤压。这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开发商对于甲秀里也“心存敬畏”。由台湾投资商开发的高层写字楼,最近的建筑距离甲秀里不到2米,主体大楼也只相隔15米。2001年开发时,为了甲秀里的保护,额外投资了1千多万元用于地下灌浆。为了保护甲秀里花的钱,造10幢同样的房子都够了。不少人认为这里有灵气,甚至有商人要求专门在旧居里面摆个祭坛让他们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