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
1.5.2 2.还是农村问题

2.还是农村问题

东山小岛1号楼

1954年11月,毛泽东到广州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修改和审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建国后他第一次来广州。此后到1961年,他来过8次广州。

建国后毛泽东到广州,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东山小岛1号楼。这里曾经是孙科的别墅,房屋及装修都不豪华,但周围环境非常好,面对珠江,有散步的地方,很安静。毛泽东1954年来时,小岛招待所还没有建起来,仅有两栋房子。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中央领导77人和随行人员182人从北京乘专列到广州,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接待成了大问题。毛泽东住小岛,别的中央领导,刘少奇、周恩来等都没法在小岛上住。他们吃饭也是分开的,毛泽东在小岛开伙,刘少奇在陶铸家开伙,其他的领导都是到广东省的负责同志家搭伙,其余的人开大伙,吃大锅饭。

毛泽东喜欢游泳。1954年来广州时,虽是11月份,但还是很热,只能穿单衣。他就提出要到珠江游泳,因为河水脏,担心有血吸虫,被劝阻了。毛泽东只好在每日下午的会议空隙时间,到越秀山游泳池游泳。

1956年5月毛泽东来广州时,再次提出到珠江游泳,警卫人员又搬出安全问题劝阻。毛泽东说:“我现在与资产阶级一样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了。”终于说服了警卫人员。毛泽东搏击着江水,高声呼喊:“我自由了!”他回头一看,见不熟水性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广州市公安局长薛焰还在船上,就打趣说:“你们两个人,一个是部长,一个是局长,天天说保护我,现在我在水中,你们却在船上,要是我淹死了怎么办?”一个多小时后,毛泽东回到了小船,正碰上薛焰,大概是想起了两年前的事,拍了拍自己的肚皮说:“你看,我的肚皮这么大,是得了血吸虫病吧。”说得大家都笑了。这一次毛泽东在广州29天,到珠江游泳12次。

考虑到毛泽东冬天在广州没法游泳的问题,广东省决定在小岛修建一个室内游泳池。当时正处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修建楼堂馆所。游泳池修好后,毛泽东未在此游过一次泳。陶铸为此在北京、广州召开的数次中央、省委会议上作检讨:“我们在错误的时间(1960年困难时期)、错误的地点(小岛游泳池是在水塘上填沙建起来的)修了个错误的房子(属楼堂馆所)。”

棠下村

毛泽东来广州,或参加会议,或深入城乡搞调查研究,或研读论著,或撰述文章。或许是在延续几十年前主办农讲所时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思考,毛泽东建国后来广州,考察、思考得最多的还是农村问题。

img66

毛泽东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广州市长朱光陪同下,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12月来广州,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把广东的9篇文章选进该书,并为广东省的中山县群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阳江县边海农业生产合作社、台山县田美村农业合作社、广宁县江怖乡红星生产合作社的6篇文章加了按语。主编这本书时,毛泽东的心情是兴奋的,广大的中国农村,几亿中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正是他致力于农民运动所要追求的目标吗?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的群众运动来推动。1958年4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广州。4月15日,他写了一篇短文《介绍一个合作社》。文章说:“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文章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发表后,这些话一时间几乎家喻户晓,把已经鼓起来的群众干劲,推向了新的高潮。

4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陶铸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广州市郊的棠下农业社。知道是毛泽东来村视察,村民们像过节一样等候着他的到来。省市领导正要把社干部介绍给毛泽东认识时,几百个热情的农民却一下子围拢上去了。当时的棠下农业社社长钟叙本回忆,“毛主席对人很亲切”。他清楚记得毛泽东当年来棠下的时候是65岁。“毛主席问我年龄多大,我回答26,他说我不像,看上去更成熟一些。我就问主席‘那您呢?’,他回答‘65’。”在棠下农业社简陋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逐一询问了该社干部的姓名和年龄,又仔细了解早稻、副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情况,并同社干部一起到田间实地考察,参观干部的试验田,他对该社的工作表示满意。

第二年,广州市教委根据毛泽东视察棠下的过程,编写了一首《毛主席到棠下》的诗:“毛主席到棠下,贫下中农心里乐开花。主席紧握我们贫下中农手,说的都是我们的心里话。一问合作社怎么样呢?铁打的江山永远不会塌……”这首诗还被编入广东省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

毛泽东在棠下一个小时的逗留,使这个原不起眼的村落一下闻名全国。毛泽东视察后,棠下村便和韶山结成友好村,棠下小学也和韶山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后来,棠下人建起了“毛主席考察棠下纪念馆”。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旧址却一直保持着原貌,2002年,为了迎接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村里出资20多万元对旧址进行了第三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但依然按当年视察时的原貌布展。

毛泽东视察棠下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不幸的是,他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问题,农村人民公社中一平二调、浮夸风等问题大量暴露出来。毛泽东试图解决这些问题,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会后,他带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三省进行农村调查。2月下旬,三个调查组汇合广州,毛泽东听取了成员的汇报后,召集中南、华东、西南三个大区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的负责同志到广州,就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毛泽东指出必须反对两个平均主义,即人与人之间、队与队之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这是他根据三个调查组的调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成为他主持起草《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即“农业六十条”)的核心和基石。随后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这一条例。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是公社化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坐下来一起讨论和彻底解决农业问题。

当然,探索彻底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道路,要比毛泽东当时设想得要漫长得多、艰难得多。毛泽东的探索显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1978年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农业问题的新思路,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又一次巨大变革。毛泽东曾经视察过的棠下村,1999年经上级政府批准撤销棠下村民委员会,成立棠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如今的棠下村共有大小企业300多家,15个经济社(即原来的生产队)都建了现代化的村民公寓,每户都拥有1个单元以上的楼房,土地也折价入股了,每个劳动力年终都有1.6万元以上的分红,村里公、私汽车更是达两三百辆。

但经历过毛泽东视察的棠下村老人们,仍然时常回忆起那段幸福时光:毛主席当年到棠下,贫下中农心里乐开花。主席紧握我们贫下中农手,说了多少知心话……。钟叙本说,越来越富裕的生活是纪念毛主席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