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
1.10 九、延 安 既开风气亦为师

九、延 安 既开风气亦为师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随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保安县吴起镇,此后一年多的大多数时候,毛泽东与红军在陕北高原上辗转流落,停留过的地方可考证的至少有29处。有些地方停留只有一两天时间,停留最长的是保安,约有半年。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军队所需的唯一来源是在活动区域的筹款,其中的艰难是可以想象的。一位刚从上海到延安任教的青年教师,记录了他看到的最早来到延安的红军:“进城来的红军,衣服褴褛,实在不成样子。”

img170

到达陕北的毛泽东

但这比起长征时的艰难毕竟要好得多。一方面,蒋介石派来围剿红军的张学良部东北军和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有抗日要求,不愿意再打内战。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定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在民族危亡之际,行进在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之地,更加激发了毛泽东挽救民族的雄心壮志。1936年2月上旬,在毛泽东率部东征行军到陕西清涧县袁家沟时,正好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心情极好,作了一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被人誉为“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的词,预示着毛泽东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第一步,就是在延安度过的。1937年1月10日,毛泽东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由保安动身迁往延安,13日到达延安,一直生活到1947年3月18日。这是毛泽东自学生时代以来,第一次长时间过一种比较稳定的生活。在这里,毛泽东成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关于中国革命的思想在党内得到认同并得以实施;他不仅在思想上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而且可以向外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后来,毛泽东对延安的岁月是带着眷恋之情来回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