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第九章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九章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百业待举。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等人的支持下,这场讨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在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随后的一些重要农业文件,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以至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全会还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针。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个决议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完成。

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到的基本结论。”大会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围绕这个根本观点,系统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展,对外开放也一连迈出几大步。城乡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1月召开的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顺利交接。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党和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伐更快一点。以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当年3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3

问: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分管哪两个方面的工作?

答: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主要分管的工作是教育和科学方面。

1977年7月22日晚,首都群众坚决拥护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54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举行。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并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中的一部分。由此,党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

问:邓小平在会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个观点?

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各省区市、各部门的部分领奖代表。

55

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做了哪项重要决策?

答: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56

问: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哪篇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拉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那场真理标准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答: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7

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拉开改革开放序幕,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是什么时间召开的什么会议?

答: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58

《中国共产党简史》写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问:在这里,前两次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

答: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山东省章丘县黄桑院村棉花姑娘承包土地兑现。

2005年6月19日,中国第一个反映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改革的纪念馆在其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正式落成并开馆,该馆以各种实物和资料记录、再现了当年农村“大包干”改革和创新的历史过程。

59

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问: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一起,构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内容。

繁忙的造船厂。

丰收后的农家小院。

富裕起来的村庄。

繁荣的农贸市场。

60

问: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后不久,刘少奇的哪一本重要著作重新出版发行?

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封面及手迹。

61

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的哪几个地方设置经济特区?

答: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珠海情侣路海滨雾景。

深圳街景。

汕头夜景。

风景如画的厦门。

62

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什么文件,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推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重要文件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

答:《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议》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他的正确思想加以区别,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确定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

问:“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何时提出的?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并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而是从考虑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发表的谈话中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即九条声明),虽然没有使用“一国两制”的说法,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开始付诸实践。

64

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问:这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提出的?

答: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十二大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图为大会会场。

65

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体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3年,吉林省榆树县普遍建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达22亿斤,比1982年增产6亿多斤。图为恩育乡农民在交售新粮。

1983年底,建立乡镇政府和各种合作经济形式的工作在全国展开,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图为四川省广汉县最先成立的向阳乡人民政府。

66

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是什么?

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1983年,首钢十几个主要厂(矿)的正副厂(矿)长,都已由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年知识分子担任,基本实现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批干部积极进取,大胆改革,不断开创新局面。图为1984年拍摄的首钢炼铁厂三号高炉改造工程,右下图为总控制室。

67

问: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哪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答:《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决定》精神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1984年10月12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这个决定标志着改革已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图为1993年拍摄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新貌。

68

问: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中央的议事议程。中共中央在1985年3月和5月分别作出了哪两个重要的改革决定?

答:《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69

问:在1985年5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和我国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转变。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确定军队减少员额多少万?

答:100万。

1985年6月,报纸刊登的有关裁军决策的报道。

70

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决定实施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大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续取得了银河计算机系统、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实验室、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等一批高科技成果。

问:“863计划”是怎样提出的?

答: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和杨嘉墀四位科学家上书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邓小平等领导人很快作出批示。“863计划”随之诞生并开始实施。

武汉大学生物科学院分子病毒室在基因技术治癌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863计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科技人员奋力攻关,使我国在生物、信息、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图为高温气冷试验堆的三项关键设备——反应堆压力壳、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通过出厂验收。

“两系杂交稻”喜获丰收。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计划研究课题达1500多项,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图为1991年4月25日,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右起)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

71

问:党的十二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了重要位置。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什么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强调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会场。

“南京路上好八连”走上南京路为民服务,由此而带动了周边社团开展的志愿为民服务,成了南京路上一道壮美风景。

72

根据邓小平一系列讲话和党中央的决议,全党在努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逐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民主法制教育,促进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提倡做“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问:请说出“四有”是什么?

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在成都市开展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30万青少年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图为团市委组织的“为您服务”街头活动点。

73

问:请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内容。

答: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四个经济特区创建后,取得显著成就,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1985年时的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

天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区。

港口城市大连。

我国北方最大的贸易货物港——天津港码头(1984年拍摄)。

海口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图为美丽的海口之夜。

74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简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问:请说出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88年8月,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正式启动。“火炬计划”在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图为1998年9月举办的“火炬计划十周年成就暨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展厅。

1988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项成果被认为是中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里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图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大型探测系统——谱仪。

75

问: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保证。

深圳街头的大型宣传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读者在书店翻阅、选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76

问: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根据这一部署,在改革开放方面作出的最引人注目的决定是什么?

答:上海浦东的开发。1990年4月,上海浦东开始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并迅速启动,获得跨越式发展。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五年内翻了一番,等于再造了一个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浦东新貌。

1991年6月20日,上海南浦大桥全线贯通。南浦大桥的建成,对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发挥着重要作用。

77

问:1990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的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作为第一批投身市场的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成功地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出巨大财富。图为王选在首届北京国际科技周上发表演讲,介绍方正电子激光照排系统在报刊上的应用。

78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问: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怎样讲的?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1年,宝钢二期工程建成,钢铁产量由一期的312万吨上升到671万吨。图为1993年8月25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宝钢二号高炉正在出铁。

1991年11月27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正式经过国家验收,工程宣告全部竣工。这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具有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图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

79

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1年12月15日,中国东部沿海杭州湾畔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有核无能的历史。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大陆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图为秦山核电站反应堆主厂房。

深圳特区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