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基础理论
1.9.1.4 四、奇恒之腑
四、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恒之腑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因其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其中除胆为六腑之外,余者皆无表里配合,也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脉、骨、髓已在“五脏”中述及,因此本节只介绍脑及女子胞。

(一)脑

脑,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为脑髓汇聚而成,又名髓海。《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贮藏精髓和主感觉运动两个方面。

1.贮藏精髓 人体之精髓,由肾精化生,沿督脉上达脑室,并藏之于脑。脑所藏精髓为人体最集中最精微的部分。故《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诸属于脑。”脑髓的生成主要有赖于先天之精,精聚而成脑髓。在人出生以后,脑髓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肾精充足,则髓海得养;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则髓海空虚,而见头晕、目眩等症。

2.主司感觉运动 人体视、听功能等与脑髓有关。由于脑为髓海,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上供脑髓,髓海充盈,则耳聪目明;若髓海不足,则耳聋耳鸣或头晕目眩。如《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此外,与脑和髓海有关的还有6条经脉,包括奇经八脉之督脉入于髓海,奇经八脉之阳跷脉、阴跷脉入后脑,足太阳膀胱经从巅顶入络脑,足厥阴肝经交巅顶入络脑,足阳明胃经循目系入络脑。这些经脉的正常与否,都与脑和髓海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髓海和脑的病变还可以通过经脉进行治疗。

(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1.主持月经 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天癸来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换一次,除旧生新。”健康女子,一般14岁左右天癸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子宫发生周期性变化,约1个月(28天)左右周期性排血一次,即月经开始来潮,到49岁左右,天癸竭绝,月经闭止。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区,共同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女子在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时来潮,因而具备受孕生殖的能力。此时,男女交媾,两精相合,就构成了胎孕。《类经·藏象类》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而分娩。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脉、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子胞的功能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其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而化血,它们分司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故脏腑安和,血脉流畅,血海充盈,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气血有关,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称冲脉为血海。因为冲为血海,蓄溢阴血,胞宫才能泄溢经血,孕育胎儿,完成其生理功能。故《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任脉通畅,月经如常,方能孕育胎儿。因一身之阴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方能有子。所以,胞宫的作用与冲任二脉的关系尤为密切。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一行于身后,一行于身前,交会于龈交,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经、孕、产的生理活动。“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十二经脉的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而为经血之源,胎孕之本。女子胞直接或间接与十二经脉相通,禀受脏腑之气血,泄而为经血,藏而育胞胎,从而完成其生理功能。

【附】精室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具有贮藏精液、生育繁衍的功能。精室是男性生殖器官,亦由肾主,并与冲任相关。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说:“女子之胞,男子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精室主要是指精囊腺,也包括睾丸、附睾和前列腺等,具有化生精子、贮藏精液等作用。精室的功能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睾丸,又称外肾,《类证治裁·卷之首》说:“睾丸者,肾之外候”“外肾,睾丸也”(《中西医粹》),亦称“势”,“宦者少时去其势,故须不生。势,阴丸也,此言宗筋,亦指睾丸而言”(丹波元简注《灵枢·五音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