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基础理论
1.8.2.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与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事物和现象,或其内部相反的属性。它们共处于统一体中,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如一年四季气候温热寒凉的更替,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制约而取得相对协调平衡的结果,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若外邪侵袭,或人体脏腑功能失常,常可引起阴阳失调而出现或寒或热的病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再如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兴奋功能属阳,抑制功能属阴。白天阳气充盛,兴奋功能制约了抑制功能,人以活动工作为主;入夜则阴气充盛,抑制功能制约了兴奋功能,从而进入睡眠休息状态。而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制约、交替进行,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对立制约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在自然界的上与下、寒与热、升与降等,皆是相互依存、互为其根的。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寒,即没有热。正如《医贯砭·阴阳论》中所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人体气与血的关系,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与血关系密切,血的生成、运行、固摄,皆以气为动力,故称“气为血之帅”;而气的运行与营养,则以血为基础,故称“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助长、相互为用。再如,人体功能中的兴奋与抑制亦是如此,白天的兴奋,是以夜间充分的抑制为基础的;而夜间的抑制,同样以白天的兴奋为前提。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老年人之“昼不精、夜不瞑”,则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三)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交感,即交合、感应。《易传·咸》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如在自然界,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得以交合产生云雨变化,从而维系自然万物的生长收藏。在人体,心之阴阳与肾之阴阳,交互感应而上下交合,而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维持心肾阴阳之间的协调。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天地阴阳的升降,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而天气属阳而其中含阴,天气之阴受地气吸引而下流于地;地气属阴,其中含阳,地气之阳受天气蒸化而上升于天。如此,则阴阳交感,氤氲化物。

图1-1 太极阴阳图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图1-1)。如在自然界,天气为阳,但其中藏有阴气;地气为阴,其中藏有阳气。在人体,心属火主动而属阳,但心中亦藏有阴;肾属水主静,但肾中藏有阳。

阴阳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天气在上属阳,含有阴气;地气在下,亦含有阳气。根据同气相求的原理,天之阴气,受地之阴气的吸引,下降于地而为雨;而地之阳气,受天之阳气的吸引,上腾于天而为云。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阴阳互藏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依阳动而化。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因为阴中有阳,阳中寓阴,所以才有可能产生阴阳的消长与转化。

(四)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并在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阴阳消长主要形式有二,一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是阴阳对立制约的体现。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冬—春—夏,阳气增长,阴气渐消,天气渐暖,即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夏—秋—冬,天气由热转凉到冷,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二是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是阴阳互根互用的体现。如气血关系,若气虚则生血不足,而致血虚,即是阳消阴亦消;而在治疗血虚时,用补气生血之法,则气旺血充,即是阳长阴亦长。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相对的。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转化,即转换、变化,即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的互根互藏是相互转化的内在基础;而阴阳消长至极是阴阳转化的外在条件,即所谓“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事物阴阳的转化,是外在条件与内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1-2。

阴阳相互转化的形式有渐变与突变两种。渐变是指随着阴消阳长而阴渐变为阳,或随着阳消阴长而阳渐变为阴。如四时寒暑的更替、一天中昼夜的变化,皆是阴阳渐变的过程。突变是指阴阳的消长发展到一定限度,阴阳快速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过程。如夏天天气炎热,而突见狂风暴雨,甚或冰雹,即是阴阳的突变。阴阳的转化是以阴阳消长为基础的,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皆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基础,而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图1-2 阴阳二十四节气图